1、读图,甲、乙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图,则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
A.①油菜 ②大豆 ③棉花 ④甘蔗
B.①大豆 ②油菜 ③甘蔗 ④棉花
C.①甘蔗 ②大豆 ③棉花 ④油菜
D.①棉花 ②大豆 ③油菜 ④甘蔗
2、长江与黄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B.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C.下游多旱涝灾害 D.航运价值高
3、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储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7月
C.10月
D.12月
【2】当该地水量盈余率大于1时,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洪涝灾害
B.干旱灾害
C.降温霜冻
D.森林火灾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 )
A. 西南沿海地区 B. 东北沿海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中部平原地区
5、荔枝主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西安虽不出产荔枝,但每到荔枝成熟时,超市总有大量新鲜荔枝供应,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西安的老百姓现在可以吃到新鲜荔枝,主要得益于( )
①我国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荔枝种植技术的改进③南方荔枝生产过剩④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广东荔枝供应商需输送5000吨荔枝到西安,适宜采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6、东南亚主要由( )
A.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B.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C.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D.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7、读“我国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及工业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
B.各主要工业基地均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C.①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D.④工业基地毗邻港澳,侨乡众多
【2】下列不属于②工业基地优势的是( )
A.劳动力丰富
B.科学技术发达
C.水资源丰富
D.工业基础好
【3】关于③工业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B.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C.沿长江,濒临渤海、黄海、东海
D.京九线连接②和③工业基地
【4】下列不符合京广铁路自北向南沿途变化的是( )
A.水田变旱地
B.面食变米饭
C.苹果变柑橘
D.窗小变窗大
8、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和棕榈叶片化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雪山连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运动
【3】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9、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正确的做法是( )
A.大量开垦草原为耕地
B.大量占用耕地,发展工业
C.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D.科学规划,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10、以下我国城市中,地处半湿润地区、暖温带、季风区、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海口 D.乌鲁木齐
11、图为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
A.③
B.⑦
C.⑤
D.②
【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⑤河流最终注入北冰洋
B.①河流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流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D.④河流最终注入印度洋
12、读图,这一天,关于A、B两地昼夜长短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地均为昼长夜短
B.A地白昼时间比B地长
C.A地昼夜平分;B地出现极昼现象
D.A、B两地均出现极夜现象
13、下列地区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的是( )
A.成都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14、北京所在的干湿地区(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15、《水浒传》主题歌“大河向东流啊……”的歌词说明对河流流向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
A.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我国国土辽阔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我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16、下列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17、以下水利工程中主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是
A. 沙坡头水利枢纽 B. 南水北调 C. 三峡工程 D. 小浪底水利枢纽
18、下列运输任务与选择的交通方式搭配错误的是( )
A.新疆的天然气供应广州——铁路
B.从郊区运5吨活鱼到哈尔滨城区——公路
C.从重庆运十万吨大米到上海——河运
D.北京的一箱急救药品运到昆明——航空
19、我国人口问题严重,其中对我国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是( )
A.人口数量多且增长速度快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人口素质偏低 D.人口趋向老龄化
20、小贝乘火车外出旅游,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你认为此人的旅行路线应是( )
A.上海—哈尔滨
B.杭州—昆明
C.哈尔滨—广州
D.济南—西安
21、 是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A. 东南亚 B. 中东地区 C. 撒哈拉以南非洲 D. 欧洲西部
22、(6分)(2015秋•宜兴市校级期末)读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示意图,
填下表(写地形区名称)
23、读亚洲气候图,写出以下问题气候类型对应的字母。
(1)热带雨林气候( )
(2)热带季风气候( )
(3)温带季风气候( )
(4)温带大陆性气候( )
24、受_____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形成了广大的_____气候。黄河进入______地区,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
25、我国的第一大岛是____岛。
26、我国地势特点是_____,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的流向是_____。
27、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地是内蒙古的________,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
28、将下列高原与地形特点相应填在横线上。
A、青藏高原 ①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B、内蒙古高原 ②崎岖不平,多梯田
C、黄土高原 ③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D、云贵高原 ④牧草如茵,冰雪广布
A____B____C____D______。
29、填出表中地形区名称。
30、我国地势的特征是什么?位于第一阶梯上高原和盆地是什么?
31、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和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从____向____递减。
(2)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东段大致经过秦岭—____一线,此线大致与我国一月____等温线重合。
(3)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湖北省位于多水带,形成以米饭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反映了该省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为____;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区域为____(填字母)。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都以隧洞方式穿过____河,到达____(地形区)。
32、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B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该省区主要的少数民族为_________族。
(2)图中邻国D是最大的内陆国_________,邻国E是_________。
(3)图中数字②是_________海,我国领土最南端就位于该海域的_________。
(4)我国的两个内海分别是琼州海峡和①_________海。图中N为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____岛。
(5)图中甲山脉和乙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______(“甲”或“乙”)。
33、读地图,回答问题。
(1)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兼有多重“身份”。下列“身份”符合该区域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①季风气候区 ②非季风气候区 ③地势第一级阶梯
④地势第二级阶梯 ⑤温带大陆性气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2)图示C地形区为__________盆地。A地形区为__________高原。由于降水稀少,该区域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区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该农业发展的得较好的区域有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和D__________(名称)。
3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地的居民主要是____人种,通用的语言是____。
(2)②地居民主要是____人种。
(3)③地位于____洲、居民主要信仰____教,通用的语言是____。
(4)④地的人口密度____(填“小于”或“大于”)①地。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地带之后,我国又一工业密集区——环渤海经济圈已初步形成(它包括的范围如图中虚线所示),它将带动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一:环渤海地区矿产、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环渤海地区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内容 | 人口 | 国民生产总值 | 水资源 |
约占全国比例(%) | 17.5 | 26.2 | 3.54 |
(1)铁路线A是___________,它联系了本区域内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和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渤海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是___________(城市),该中心发展高新产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
(4)通过材料二分析可知,____________缺乏是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此问题,目前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