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四川绵阳初一(上)期末试卷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国家与我国海岸相邻的是(  )

A. 日本

B. 俄罗斯

C. 印度

D. 朝鲜

 

2、凌汛多发生在河水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据此,下图中哪一处河段可能会出现凌汛(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点是(  )

A.纬度最高的漠河附近     B.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C.深居内陆的吐鲁番盆地   D.纬度最低的南沙群岛

 

4、下列选项中是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D.大洋洲、欧洲、非洲

 

5、关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表破碎,破坏交通和村庄

B. 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C. 下游河床抬升,易发生洪涝灾害

D. 地震、台风加剧,影响人们生活

6、下列关于首都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西邻太行山,北接东北

B.北京市内的河流受地势影响自西北向东南流

C.我国最大的城市、政治中心和最大交通枢纽

D.东临渤海,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气温年较差小

7、《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请问下列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 )

A.C919大飞机

B.蛟龙号潜水器

C.量子通讯

D.有色冶炼

8、读下图长江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在1300—1950之间平均每14年一次,而近40年中,不到3年就有一次。进入20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灾。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长江流域洪灾频率加快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自然界气候的反常

B.人们对工程设施的维护不及时

C.入海河道减少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河湖淤积、湖面减少

【2】长江中下游河段,江水呈浅黄色,泥沙含量大,年输沙量达5亿吨,成为输沙量居于世界前列的河流,如不及时治理,将来的长江可能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治理的根本是(     

A.中上游修建水电站,拦截泥沙

B.中游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C.中下游加固长江大堤,防止河水泛滥

D.中上游流域内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活动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在长江上游,该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发电

B.防洪

C.灌溉

D.航运

9、我国的民族共有( 

A.55个 B.56个 C.34个 D.23个

 

10、受降水的影响,我国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

A. 自东南向西北,由山清水秀的森林变为沙漠、戈壁广布

B. 自西向东,由茂密的森林变成广阔的草原

C. 自东北向西南,由温带森林变成沙漠、戈壁

D. 自西北向东南,由山清水秀的森林变为沙漠、戈壁广布

11、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400mm等降水量线穿过 B.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C.七月份0℃等温线通过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12、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土地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我国(     

A.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B.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

C.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D.土地资源总量很少

1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有 (   )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水田与旱地的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读图“长江水系”,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段水流平缓,航运发达

B.乙河段水量锐减,水能丰富

C.丙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D.长江流域支流稀少,水量小

【2】长江各河段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疏通河道,加固堤坝

B.中游——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C.中下游——洪涝灾害、水污染——退田还湖,达标排放

D.长江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修水库,南水北调

15、家住甘肃的小明想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他可以选择哪条铁路线( )

A.陇海线 B.京广线 C.宝成线 D.京包线

16、下图是台湾省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同台湾省隔台湾海峡相望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行政中心是(     

A.福建省泉州

B.福建省福州

C.广东省广州

D.广东省南昌

【2】关于台湾岛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北回归线穿过,全部在热带

B.山地在西部,地势西高东低

C.受地形影响,山脉东侧降水多

D.植物种类少,以草原景观为主

17、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青稞 C.小麦   D.大豆

 

18、下列四大盆地中气候温暖湿润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四川盆地

19、关于世界四大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西洋略呈“S”形 B.太平洋跨经度最广

C.印度洋全位于东半球 D.北冰洋面积最小

20、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避震减灾的方法,你认为最不安全的做法是

A. 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B. 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

C. 躲避时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D. 在教室,应躲在坚固课桌下,抓紧桌角。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________

22、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_______的融水。

23、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24、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的首都是_______,陆地国土面积为______万平方千米,陆地邻国有_____个。

26、将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表中对应的横线中。

图中字母

山脉

图中字母

地形区名称

A

 

E

 

B

 

F

 

C

 

G

 

D

 

H

 

27、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从时间(季节)分看 ___ 多, ___ 少;从空间分布看 ____ 少, __ __ 少。解决水资源时间(季节)分配不均的措施是:兴建__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__,比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以及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

28、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

29、我国人口密度以黑龙江的( )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西不均.(   )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30、在下表中填出相应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省级行政区名称

 

四川

 

 

 

 

安徽

 

简称

 

 

 

 

 

 

行政中心

 

 

 

杭州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下图中 A、B 两图是我国不同季节风向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A所示的季节是____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偏____风,该气流的特征是____,使我国南北的温差____。(增大/减小)

(2)图 B 所示的季节是___季,东部地区盛行____季风,气流来自于东部的____洋,此时东部地区气候特点为___,对我国的影响___

(3)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其中“春风”指的是_____

A.冬季风   B.西北风   C.偏南风   D.干燥的风

32、读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信息总结我国该季节气温分布的特点________。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其次,________也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2)图中气温最低处甲为_____

A.漠河 B.青藏高原 C.乌鲁木齐 D.海南岛

(3)图示0℃等温线东部与D________(山脉)和B________(河流)的分布大致吻合。

(4)图示河流C有凌汛现象发生吗?________。简述你判断的理由________

33、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漫画的含义是什么?

(2)该漫画表现的是人类面临的    问题。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4)为了保护地球,当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和目标是什么?

 

34、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各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____,②____。

(2)在图1中适当位置填出我国最大的盆地。

(3)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特征是____,____;图中甲地属于第____级阶梯,丙地位于____(地形区),我们济南市位于第____级阶梯。

(4)山脉③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该分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至少两条)

(5)图1中乙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貌广布,该地形区是我国的____高原,该区域易发生的地质灾害____;丙所在地区的传统民居是____。

(6)简要分析E地发展成为城镇的优势:____。(至少两条)

35、季风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我国正处在________季,其中的东南季风由________ 洋吹向我国大陆;其气流特点是________(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界线A以东受其影响明显,称________(季风区或非季风区),降水________

(2)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大致经过了________--淮河一线,它还是我国1月________℃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