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是( )
A.内蒙古
B.云南省
C.新疆
D.海南省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受益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3、我国领土绝大部分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4、春节马上要来了,但是我们河北的天气太冷了,因此外出海南过年是很多人的选择,什么因素使他们选择海南过年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5、导致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光照因素
D.海陆因素
6、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 )
A.俄罗斯、加拿大
B.美国、巴西
C.美国、加拿大
D.俄罗斯、巴西
7、在某地美食一条街上,来自广东的小文看到挂着“鲁菜”、“川菜”、“湘菜”、“粤菜”等招牌的餐饮店。如果他想吃家乡菜,他应该进的餐饮店是( )
A.鲁菜
B.川菜
C.湘菜
D.粤菜
8、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判断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内蒙古高原-耕作业
B.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业
C.大兴安岭-畜牧业
D.华北平原-水产养殖业
9、某旅游团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下列邻国中的
A. 泰国 B. 越南 C. 缅甸 D. 印度
10、在某电视台举行的一档“地理知识竞赛”节目中,观众对关于“我国的地理位置”的几道题目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B.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C.我国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
D.我国东西跨经度广,产生了时间上的差异
11、下表为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普查 |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 (万人) | 占总人口比重(%) | 城市人口比重(%) | ||
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
第六次(2010年) | 133972 | 16.60 | 70.14 | 13.26 | 49.68 |
第七次(2020年) | 141178 | 17.95 | 63.35 | 18.70 | 63.89 |
【1】目前我国最为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A.劳动力出现严重短缺
B.老龄化进一步加深
C.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
D.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2】为应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产生的社会问题,需要( )
A.增建养老设施
B.增加就业机会
C.扩大城市规模
D.完善产业结构
1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朝鲜、蒙古、塔吉克斯坦
D.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
13、我国领土最北端所在的省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海南省 C.山东省 D.黑龙江省
14、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如图为张家口某滑雪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题。
关于滑雪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滑雪场地形以高原为主
B.C点海拔为1710米
C.服务大厅位于滑雪赛道区的北方
D.B点看不到高速公路南端的E处
15、导致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因素
C.地形 D.季风
16、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一直秉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读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合作示意图,下列属于香港地区优势的是( )
A.信息、技术和资金
B.日常生活消费品
C.原料和燃料
D.众多的劳动力资源
17、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来看,华北平原属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8、下列石油产地与所在省区名称相符的是
A.大庆油田—黑龙江
B.辽河油田—河南
C.中原油田—河北
D.华北油田—河南
19、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条件是( )
A.自然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科技力量
D.地理位置
20、我国下列各地区及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
A.大兴安岭一林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旱地
C.珠江三角洲平原一草地
D.东北平原一水田
21、与台湾省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省级单位是________,该省的省会是________,它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2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
23、东北平原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
24、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称为 ,周期为365.25天.
25、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6、________ 是一座古城,也是著名的古都,既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园林,又荟萃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京味”文化.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横断山脉是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分界线
B. 阴山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C. 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D. 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
28、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____。
29、“南水北调”工程将_____(名称)流域的水调往我国最缺水的_____和华北地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_____运河已将水输送到天津等地。
30、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
31、读“中国的疆域与邻国图”和“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可见,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带;我国疆域辽阔,最南端位于_______,南北纬度相差近50°,距离约为_______千米。图中a海是_______,A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
(2)我国陆地国界线绵长,陆上相邻的国家较多,其中国家①是_______。我国海岸线漫长,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其中国家④是_______。
(3)图1中字母ABCDE代表的省区中,有两个简称的省区是_______(填字母)。
(4)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突破2.6亿,到2050年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银发潮”体现的我国人口问题是_______。该人口问题会引发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一条即可)。
(5)观察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得出我国人口___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地理分界线为_______。
32、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地带之后,我国又一工业密集区——环渤海经济圈(包括的范围如下图所示)已初步形成,它将带动北方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矿产、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环渤海经济圈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内容 | 人口 | 国民生产总值 | 水资源 |
约占全国比例(%) | 17.5 | 26.2 | 3.54 |
(1)从材料一看出,环渤海经济圈主要包括京、津、 ____鲁、辽等五个省级行政区。
(2)A表示_____工业基地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工业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图中还包含了我国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_____工业基地。
(3)B是____河,在___省注入渤海。
(4)通过材料二可知,________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的原因是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蒲草,又称垫草。蒲草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温度为20℃-30℃、年降水量在1300-1600毫米的气候最适宜生长,喜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材料二:近代以来,广东雷州市的蒲草织品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倍受青睐,但随着尼龙、塑料等编织品的冲击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加上缺少专业的编织品企业,蒲草编织工艺走向没落。随着蒲草编织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上政府的支持,蒲织产业才得以焕发新活力。
材料三:图1为蒲草种植区域图,图2为蒲草织品图
(1)雷州市位于____省的西部地区,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来看,处于____,一年有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2)蒲草织品主要通过海洋运输远销东南亚、韩国等地区,这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是____。
(3)请分析雷州市适合蒲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4)在蒲草编织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契机下,请你为蒲草编织业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
34、读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填写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煤矿:A 铁矿:B
油田:C D 锑矿:E
35、阅读下列新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七普”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中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国务院有关负责人总结了此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六大特点,分别是:人口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增长;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素质不断提升;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性别结构得到改善;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为人口长期的均衡发展增加了压力。
(1)自1990年至今,每10年间,我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下降最大的是________
A.1990年—2000年
B.2000年—2010年
C.2010年—2020年
(2)自1982年达到生育率高峰后,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持续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年均增长率________,但全国人口总数仍在________。
(4)“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你认为下列对于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口从东部地区大量流向西部地区
B.因为实施长江全流域开发与保护,人口开始从下游地区流向上游地区
C.因为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资源紧张,人口开始流向高原与盆地地区
D.因为经济活跃,劳动力需求旺盛,人口持续从落后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
(5)“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你能结合身边的事实举例说明吗?________。
(6)“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你认为这样发展下去有可能导致哪些问题出现?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