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玲在超市里看到食品专柜上摆放着“鲁花花生油”,此种食用油的产地是
A.河北省
B.云南省
C.山东省
D.安徽省
2、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每年仍增加1200万人左右,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死亡率大 B. 人口出生率高
C. 人口基数大 D. 扩大城市人口
3、下面是人工裁弯取直工程示意图”,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1】此工程位于下列四省中的哪个( )
A.
B.
C.
D.
【2】人工裁弯取直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
A.河道特别弯曲,妨碍航运
B.水流太急,易成水灾
C.泥沙淤塞河床,水流不畅,造成水灾,妨碍航运
D.开垦两岸沙洲,发展农业生产
4、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政策,我国有5个民族区域自治区。下图是“人民币上印制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两张人民币上印制的景观图,判断两个民族自治区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壮族、藏族
B.高山族、满族
C.苗族、回族
D.傣族、维吾尔族
【2】20元人民币上显示的景点所在省份的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节日是( )
A.泼水节
B.那达慕节
C.雪顿节
D.“三月三”歌节
5、冬秋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常常受到下列哪种特殊天气的影响( )
A.寒潮 B.台风 C.沙尘暴 D.梅雨
6、《美丽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和英国合作拍摄的影视作品,拍摄中国50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86种野生动植物、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共六集:《锦绣中华》《云翔天边》、《神奇高原》、《风雪塞外》、《沃土中原》和《潮涌海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能展现我国牧区畜牧业发展的篇章是( )
A.《锦绣中华》
B.《风雪塞外》
C.《沃土中原》
D.《潮涌海岸》
【2】我国耕地在土地资源中所占比重相对偏少,其主要原因( )
A.农业用地多
B.人口众多
C.建设用地增多
D.山地多平地少
7、山地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3%,山地地形不利于发展( )
A. 交通运输业 B. 采矿业 C. 林业 D. 旅游业
8、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
A.渔业 B.林业 C.畜牧业 D.种植业
9、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双季稻产区种植出了“巨型稻”。与传统双季稻相比,“巨型稻”具有高大、不易摧折、耐淹涝等突出特点。在水田里还可养鱼和青蛙,利用蛙吃害虫、鱼粪肥田,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双季稻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①低纬地区为主,热量足②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③降水较丰沛,雨热同期④地形平坦,黑土肥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右图中a界线西段向西南延伸,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土壤条件
D.地形地势
【3】“巨型稻”不易摧折、耐淹涝的特点,增强了该作物对南方地区常见灾害性天气的抵御能力,如下列天气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0、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西半球,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B. 领土最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最北端在帕米尔高原
C.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
D. 从经度看,我国全部属于西经度;从纬度看,全部属于低纬度
11、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京津冀地区的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地区属于半湿润区
B.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C.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D.夏秋季节多台风和暴雨
【2】举办冬、夏奥运会体现北京是( )
A.全国政治中心
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通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3】下列关于北京城市发展的规划,不合理的是( )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环境
C.创建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
D.拆除四合院,扩大城市面积
12、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正确说法是:( )
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东南多,西北少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东部多,西部少
13、随着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源源不断的商品粮行销全国,我国粮食生产的“北粮南运”格局已悄然形成,南方“鱼米之乡”的餐桌上,东北米的比例越来越多。“北粮南运”最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公路运输
14、对四大工业基地叙述错误的是( )
A.辽中南是重工业基地 B.京津唐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C.沪宁杭是以上海、宁波、杭州为中心 D.珠三角是电子、轻工为主
15、下列民族与民族传统节日连线正确的是( )
A.蒙古族---那达慕节
B.苗族---雪顿节
C.藏族---丰收节
D.傣族---开斋节
16、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澳大利亚大陆上的古老动物
B.南非丰富的金矿
C.农村生产出的沼气
D.西双版纳的森林
17、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主要依赖于长江流域( )
A.发达的内河运输
B.充足的水能资源
C.多样的矿产资源
D.丰富的水土资源
【2】生态安全关系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长江干流各河段需解决的生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洪涝灾害
③凌汛
④水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政府采取的“退耕还湖”举措,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
A.增加灌溉水源
B.修复生态系统
C.促进工业发展
D.发展水产养殖
18、下列各组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青海、西藏 B.甘肃、宁夏
C.内蒙古、新疆 D.湖南、广东
19、下列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是
A. 马来西亚和印度 B. 缅甸和韩国
C. 柬埔寨和文莱 D. 日本和菲律宾
20、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和沪宁杭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沪宁杭工业基地( )
A.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
B.以首都为核心,科研力量雄厚
C.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
D.邻近香港澳门,消费市场广阔
【2】为更好地促进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持续协调发展,该地区应( )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④增加清洁能源输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是________,海拔为_________米。地势最低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________。
22、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3、与台湾省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省级单位是________,该省的省会是________,它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24、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 ,冬季 .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面积广.
25、香港和澳门是地处我国大陆的_________端分别位于_________东、西两侧,与_________省相邻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26、按要求填写“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之最(写全称)
27、北京的____,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28、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疏密不均,以__________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
29、北京位于_____________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而向____________海。
30、在我国三大平原中,农作物一般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是___ _平原。
31、读“中国铁路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铁路干线的名称。①________线,②________线。
(2)③铁路线东起________市,西至兰州市。
(3)铁路线②与③交汇的铁路枢纽城市A是________。
(4)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④是________铁路,它的起止点是由________到拉萨。
32、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在____米以上,其上有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盆地____。C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和____。
(2)图中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D是____,E是____。
(3)③是____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④是____盆地。
(4)图中①和②所在河流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两处适合建水电站的是____处,原因是____。
33、读下图完成以下问题:
(1)山脉A是_________,其南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_ 盆地。
(2)山脉C是世界上最高的_________山脉,与B山脉之间的地形区是 _________ 高原,有_________ 之称。
(3)F是_________,与淮河共同形成了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的分界线,它是一月份_________摄氏度等温线和 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4、读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脉:①____,②____,③____。
(2)盆地:A____。
(3)高原:D____。
35、读材料及我国 2000 年、 2010年及 2015年人口年龄段比重图,完成下列的问题。
材料 1 :我国自 20世纪70 年代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控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由 1970年的 33. 43‰ 和 25. 83‰ 下降到 2009 年的 12. 13‰ 和 5.05‰ 。 30多年来,我国少生了 4 亿多人,为减轻世界人口压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破解人口难题提供了经验。
材料 2: 2015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1)我国从 年提出实施全面二孩的政策,这项政策 (选填“符合”“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2)试根据三年人口比重图,说明我国劳动力人口( 14 -59 岁)比重的变化趋势。 。
(3)对比 2010年和 2015 年人口比重图,可以得出我国目前人口的变化特征有(任写两条):
① ,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