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云南曲靖高一(上)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1948年6月新华社社论《爱国运动的新高涨》写道:谁都知道,今天蒋管区学生处境之险恶,远甚于过去的“五四”“五卅”“一二·九”时期,然而他们的奋斗,就其觉悟性、组织性、勇敢、机智和坚持性来看,却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这里“他们的奋斗”

A.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B.形成了广泛爱国统一战线

C.主要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D.有效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2、1912年梁启超曾感慨:“去秋____,不数日而国体丕变,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横线处事件应为(     

A.维新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3、1936年,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听闻教育部命令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得有挑拨国内民族感情之处,于民族战争不得言,要证明民族同源。对此他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各民族同源无法证明,他还认为大中小学所学之历史只能有详略深浅的差别,不能有真伪之别,因此古代史上之民族战争无避讳之必要。以下观点或做法符合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是(    

A.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历史研究求真致用不能共存

C.有伤民族团结的历史问题禁止研究

D.因爱国需要而致失史实之真,则缪矣

4、唐代《大唐新语》载:“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由此可知,唐初(       

A.奉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

B.佛教政治化倾向不断增强

C.开始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

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5、下表所示为史书记载的几段南朝时期史事。这反映出南朝(     

时间

概况

宋文帝元嘉时期

“四境之内,萎安无事,户口蕃息;出租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

——《资治通鉴·宋纪五》

齐高帝至

齐武帝时期

“府藏内充,民鲜劳役,宫室苑囿,未足以伤财,安乐延年,众庶所同幸。”

——《南齐书》

梁武帝时期

“夔乃帅军人于苍陵立壤,溉田千余顷。岁收谷百余万石。”             

—《梁书》

陈武帝至陈宣帝时期

出现“良畴美柘,畦畎相望”的景象。

----《陈书》

A.人口数量剧增

B.政治局势稳定

C.经济发展向好

D.得到普遍开发

6、唐代“传奇”的内容虽不免奇特,但其想象则是超拔的,空灵蕴藉;不仅未染上凡近之气,反而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宋代“话本”逐渐取代“传奇”,散发着浓郁的民间趣味:活泼与浅陋并存。这一变化根源是当时(     

A.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动

B.市民阶层的逐渐崛起

C.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

D.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7、宋朝庆历新政、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都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两次变法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和大官僚利益

B.新法用人不当并危害百姓

C.推动变法进行的皇帝去世

D.地方官僚不执行新法政令

8、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9、下图是考古学者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潘坤帕遗址发现的博局纹铜镜和神兽铜镜。从形制和纹饰看,铜镜与中国境内发现的汉镜相符,材质分析也显示,它们都是从中国输入的。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古代中国(     

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

B.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交往

C.官营手工业注重质量信誉

D.对东南沿海实施有效治理

10、宋代,新兴的官僚和小地主、商人、读书人(平民士子)逐渐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层”,他们更加务实、参政热情高涨、对财富的追逐大张旗鼓。“新阶层”的出现(     

A.消除了士商之间的界限

B.说明社会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C.利于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D.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1、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纷纷响应, 掀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此举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军民团结

B.巩固苏区政权

C.坚持长期抗战

D.完善财经制度

12、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认识到民众的巨大力量

B.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与日寇抗战到底之决心

D.在战略上做好了抗日准备

13、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如图中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A.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B.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C.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D.市场调节发挥了主导作用

14、下列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15、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兵力为430万,其中正规军约200万,至1949年初,国民党的总兵力下降到204万人,其中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只有146万人,以下军事行动中,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渡江战役的进行

16、下图为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

B.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

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

17、明朝后期,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与科学家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与李之藻共同编译了《同文算指》介绍欧洲笔算,他还在中国绘制并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这些举措(       

A.促进了西方科技传播

B.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转型

C.结束了闭关锁国政策

D.改变了普通民众的世界观

18、北宋壁画中的舞者多着裤,且存在大量“开腿”“抬脚”动作,而南宋舞蹈壁画中的舞者主要靠上半身完成舞蹈动作,腿部隐藏在裙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A.门第观念淡化

B.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C.人身控制松弛

D.绘画风格日益多元

19、下图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57—1960年中国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刺激

B.国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

C.对当时国情缺乏理性认识

D.长期学习苏联模式的影响

20、下图为公元前2900年中国部分新石器文化分布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民族形成的曲折性

B.早期国家的正式出现

C.夏商文明的区域性色彩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

21、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变法的目的是

A.师夷长技

B.救亡图存

C.武力革命

D.谋求民主

22、王旭东在《先秦史研究》中写道:“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基于这种差异性的物产种类的多样性,使得从事不同生产经营的各原始部落之间,很早就发展起频繁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化,并最终迅速地'炸毁'了血缘纽带。奴隶制国家采取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为综合多种利益与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商品经济导致西方奴隶制国家产生

B.商品经济导致西方越过血缘政治

C.地理环境产生了古典民主政治制度

D.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性文明的形成

23、《诗经·小雅·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里与“公田”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是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察举制④世官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4、汉惠帝(高祖之子)见相国曹参整天请人喝酒聊天,根本不用心治理国家,怪之;曹参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这就是历史上的萧规曹随,这一治国理念出现的原因是(     

A.汉初经济凋敝

B.文景二帝实施与民休息的政策

C.儒学成为正统

D.道家无为而治不适应形势发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1993年4月汪辜会谈标志着________

26、西北

(1)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________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________地区。

(2)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3)_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________,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7、科技成就

(1)_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________: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________编撰《________》,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四、少数民族文字

28、欧洲________不断发展,而________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1)中国仍然停留在________________统治依旧顽固。

(2)自给自足的________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

(3)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________,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4)社会________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9、完成下列填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地主阶级

a.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开办译馆,编译书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在《 ______ 》一书中提出了______的思想。

b.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领导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资产阶级

a.维新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 ______ 》,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 ______ 制度。

b.革命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建立__________阶级共和国,即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制度。

c.激进民主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高举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主张深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__________主义。

30、________年5月28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31、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在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________

32、八七会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_______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

(2)会上,毛泽东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思想。

33、东北易帜:________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34、今天西方的民主政治源于古希腊,把希腊民主政治推向完善的三位政治家是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为人类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和确立起民主政治的各是什么改革?

(2)罗马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请写出罗马成文法发展史起点的法律文献。

(3)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素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英国的政府首脑、权力中心分别是什么?

(4)美国独立后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请概括美国和英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

 

36、开眼看世界有何历史意义?

37、简答题: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8、16~18世纪,英国进行的海外殖民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史实,概括归纳并简要分析英国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经过和条件。

 

39、思考点2

为什么国家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