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标点我会加。

(1)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_______

(2)那座山不是很高吗_______

(3)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______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______

2、描写景物的古诗很多,请你把你知道的一首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补充词语。

例:巍巍中华 恋恋________ 念念________ 头头________

例:凉拌菠菜  红烧________ 香煎________ 水煮________

例:脆生生   ________  辣________  香________

4、读读课文,动动脑,填一填,读一读。

      )的夏天       )的画面

      )的夏天       )的世界

      )的夏天       )的诗意

我也来写一写:(      )的(            )的(     

 

5、读拼音,写汉字。

满分5 manfen5.com

 

 

 

二、书写(共1题,共 5分)

6、仔细拼一拼,认真写一写。

 

 

三、判断题(共4题,共 20分)

7、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螳螂不会像虫子一样跳。______

2.我好像听到有人在叫我。______

3.天上的云,一团一团的,好像巨大的棉花糖。______

4.我的彩色铅笔像大森林的精灵。_______

8、判断下列句子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甲骨文中的“贝”字是一个象形字。______

2.“岛”字一共有8画,它是半包围结构。______

3.带“火”的字多与“火”有关,带“灬”的字多与“水”有关。______

4.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牛。 ______

9、我当小老师

给下面的词注了拼音,它注的对吗?你当小老师,帮它判断一下,再改一改!

 

 

10、根据所学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第二个“夏” 指的是“立夏”。____

【2】《村居》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____

【3】“踏秋赏菊去登高”写的是“重阳节”的习俗。____

【4】“炬”的第二笔是“小撇”,第六笔是“竖折”。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1、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看望我的喜鹊弟弟。喜鹊弟弟长得真快,好极了。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鹊!鹊!鹊!”喜鹊阿姨教道。

我知道,这便是aoe

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今天早上,太阳从渡口对岸shān gāng(   )后面升上来了,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

dǒng de(   ),她问话的意思是:“看!那是什么?”

喜鹊弟弟一齐快乐地回答:“鹊!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喜鹊弟弟很快给出了答案:“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上来了!”

我真高兴啊!

1根据文中的音节写出汉字。

2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__________________

3把“我”听懂的内容写出来。

“鹊!鹊!鹊!”——_____________

“鹊!鹊鹊鹊?” ——_____________

“鹊!鹊鹊!鹊鹊鹊!” ——_____________

4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会读短文,完成练习。

植树还要爱树

植树的好处可多啦。树长大了,树叶不仅可以给人遮阴,可以使空气清新,还可以减弱噪音。树干可以用来盖房子,做家具和造纸。在街道、宅旁植树,还可以洁净空气和美化环境。

但是,植树还要爱树,才能保证种一棵活一棵。刚种下去的小树苗特别需要水,如果很长时间不下雨,或者小树周围的土地非常干,那么每天都要浇水,一直浇到幼苗成活。树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人们常说,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这个道理。新栽的小树根扎得不深,如果经常摇晃,新长出来的细根很容易折断,树根吸收不到水分,树就会枯死。树怕剥皮,就是因为树皮里有许多输送营养的小管,如果把树皮剥了,树得不到养料就会死的。树皮破了,细菌侵入树身,树也会得病。另外,新栽的小树比较“娇气”,不能折断它的枝干,如果把主干弄断了,树就会生出许多侧枝。这样的树既不好看,也不能成材。

【1】第三自然段讲了“一要”“三不要”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把小树的主干弄断了,小树(  )会死的。

(  )把小树的主干弄断了,(  )小树会死的。

(  )给小树多浇水,小树(  )会长得好。

(  )给小树多浇水,小树(  )会长得好。

(  )植树很重要,(  )爱护树木才是关键。

【3】写出树木对人类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文段阅读。

一路上,沉香不知(   )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   )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   )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   )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   )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1请在文段的(  )里填写适当的动词。

2哪句话最能表现沉香不怕困苦、一心救母的精神?请用___划出来。

3仙人为什么要送给沉香一把神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公园的春天

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真美丽。草地上长出碧绿的小草,像铺上了绿地毯。花盆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暗红的,十分好看

1这段话共有_____句。

2在文中圈出表示花的颜色和草的颜色的词。

3填一填。

____的春天           _____的公园

____的小草           _____的花儿

4照样子写句子。

草地上长出碧绿的小草,像铺上了绿地毯。

________,像_________

5这段话写公园的景色很美丽,主要写了地上的____和花盆里的___十分好看。

15、阅读理解

昆虫记(节选)

法布尔

有一条小河沿着我们的村子旁边悄悄地流过,在河的对岸,有一座树林,全是光滑笔直的树木,就像高高耸立的柱子一般,而且地上铺满了青苔。

在这座树林里,我第一次采集到了野菌。这野菌的形状,猛一眼看上去,就好像是母鸡生在青苔上的蛋一样。还有许多别的种类的野菌形状不一,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形状长得像小铃儿,有的形状长得像灯泡,有的形状像茶杯,还有些是破的,它们会流出像牛奶一样的泪,有些当我踩到它们的时候,就会变成蓝蓝的颜色了。其中,有一种最稀奇的,长得像梨一样,它们顶上有一个圆孔,大概是一种烟筒吧。我用手指头在下面轻轻一戳,会有一簇烟从烟筒里面喷出来,我把它们装满了好大一袋子,等到心情好的时候,我就把它们弄得冒烟,直到后来它们缩成一种像火绒一样的东西为止。

1《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选文描写的是他在_________看到的景象。

2作者在这儿第一次采集到了 。这些植物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3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这个形状稀奇的野菌到底稀奇在哪里?( )(多选)

A. 长得像梨。

B. 顶上有一个圆孔。

C. 手指一戳,会有一簇烟从烟筒里面喷出来。

D. 冒烟后,这个野菌就会变得更加饱满。

4大自然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物,你见过哪些?快把它的模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4题,共 20分)

16、   连词成句。

1)蒲公英  迷路  急得  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见了  蒲公英  海洋 最大 世界上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    你的  记住  中国 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图片,仿照例子写一写,把美丽的景色变成小诗。

蓝天  

无边无际的  

像一汪湛蓝的海水

白云

__________  

像一群快活的小绵羊

青山

重重叠叠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又平静又清澈

像一面光滑的镜子

18、用画横线的部分造句。

例:原来河水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 建造 亲手 了 城堡 一座(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运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0、写作

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丁丁都做了什么事?仔细看图,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再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