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四川德阳高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勿忘乃父之志  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人  这些

C.君之一悟  希望 D.杀人如不能  尽

2、下列名句,书写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荀子《劝学》)

C.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娥眉巅。 (李白《蜀道难》)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中国青年的“强国一代”,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他们将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青年一起肩并肩、手牵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A.作为“强国一代”的中国青年,更能够从放眼世界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B.作为中国青年的“强国一代”,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C.作为“强国一代”的中国青年,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D.作为中国青年的“强国一代”,更能够从放眼世界中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C.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D.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论语》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灾难过后,这里一片废墟,尤其是广场一带,满目疮痍,早已今非昔比,以前的繁华已经荡然无存。

②面对前来观影的观众,导演表示很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可以口耳相传,让越来越多的人去感受电影的魅力。

③这篇散文很清新自然,不落言筌,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的意境是很有深意的。

④曾经的你一文不名,但是现在经过努力取得这样大的成就,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⑤时光如行云流水,静静流淌,曾经年幼的他们现在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不由让人感慨人生。

⑥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金砖会晤上的重要讲话,将更多的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黄钟大吕,言犹在耳。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记者:近年来,曲艺创作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方法”的重要性,对此您怎么看?

高玉琮:曲艺创作首先要熟悉曲种。以相声为例,必须掌握好相声的结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杂拼凑实不可取。从网上“摘包袱”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相声的规律。一段相声,垫话、瓢把、正活、底,缺一不可,假如没有瓢把,就没有起到起承转合作用的话,直接入正活,我想这段相声应该怎么听怎么别扭。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相声在结构上很不完整。我们创作任何一个作品都应该掌握它的规律。

其次,曲艺创作是量体裁衣。作为曲艺作者,无论写什么都要先了解演员,了解演员的表演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尽量明确“我给谁写这个段子”。梁左了解姜昆,写的东西适合姜昆表现,同时,假如没有姜昆,梁左结构的那些包袱也不可能表现得那么充分。《电梯风波》等经典是姜昆与梁左两人密切合作的结果:一个是具备相声表演技巧的能手,一个是创作“荒诞题材”的高手,两者合作默契,因此合作呈现出近乎完美的状态,至今被传为佳话。

第三,必须熟悉生活,不能闭门造车。观照李润杰的每一部作品,无一不来源于真诚的生活体验,拒绝胡编乱造。他和魏文亮参加中央慰问团,李润杰当时看到桥头上的一幕场景受到触动,但他并不轻易动笔,而是等桥上人下来后仔细攀谈:了解对方在做什么,了解他们入伍的年头、架桥的目的……等把一切了解得清清楚楚他才开始写作,结果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锤百炼》。

第四,专业作者要把握住政治标准。我们写作品应当尽量地传递正能量,思想上与时俱进。进行善意的批评,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把握好尺度。文艺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白云鹏说过一句话:“一本曲词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二十四史》。”曲艺是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的艺术,理应担负起一定的教化责任。

记者:在读史过程中,我们常常为张寿臣等等创演俱佳的艺术高峰驻足。过去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艺术高峰”式的人物,                            

高玉琮: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去的艺人具有相当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所谓的自觉是受生活的逼迫产生的,许多人要通过这门艺术养家糊口,竞争非常激烈。以天津为例,相声演员有一二百对,都非常优秀,那么每个人必须有代表性的东西,唯恐落后。侯宝林特别佩服天津的刘奎珍,他曾亲口说:“我为什么佩服他?因为他不断地更新。”刘奎珍写了一个段子叫 《吃包子》,过去没有版权约束,《吃包子》一火大家都使,刘奎珍马上不使了,稍微一变为《画扇面》了;《画扇面》别人又使,他一变,改《补袜子》了,速度就是这么快。这好比站在同等的位置上看谁起跑快,跑得快才能过上好日子,客观上使得从艺必须自觉地改革求新。张寿臣为什么成为一代相声宗师?根本原因是他知道创造一切的基础是文化素养,所以不断地加强学习。他把北京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订全,即使不演出、不挣钱也要去每周六举办的文人讲习所,了解时事,学知识,学文化,努力提升自己,这样他才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的艺术形式,对曲艺造成了冲击。冲击越大,一部分人越不努力,越不努力,情况越糟,于是造成了二十世纪末曲艺生存的窘境。竞争机制失灵了,钻研艺术一时间完全要靠艺人的自觉。因此,目前曲艺发展缺少“高峰式”人物其实是曲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导致的。借此,我呼吁尽快组织一支评论大军,进行文艺批评,有的放矢地促进行业生态恢复。建立评论队伍,不断地写文章抨击不良现象,刺激“病灶”,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才可能真正起到作用,当前曲艺评论中“一味颂扬”的倾向很危险,会使得评论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记者:                            

高玉琮:以不同的鼓曲曲种来说,京韵、梅花较“雅”,西河、京东较“俗”,无论雅俗,好的作品应追求达到雅俗共赏,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俗”不是俗不可耐,“雅”也不是故弄玄虚、高不可攀。俗话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能将“雅”和“俗”两方面要求结合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第二,作品要有它存在的意义,空泛的东西不受欢迎,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就如李润杰先生写的《立井架》《抗洪凯歌》等,都是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艺术地进行创作,同样出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我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呼吁百姓心声的。曲艺是百姓的艺术,我们创作的服务对象是百姓。为什么传统相声能够流传下来而且传播广泛,因为它大量反映了市民生活,包含了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所熟悉的人和事。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相声,一把扇子,一块手绢,最多加一块醒木……小世界反映的是人生大世界”。

——《当历史照进现实——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访谈》

材料二:

甲:你们刚过去,那边口令传过来了,走了走了,哗啦,又都摆上了,那叫一个快,也不知道都从哪钻出来的。有时候一天得来那么几回,时间长了,这也是个乐。太刺激了!比看美国大片都过瘾。你们要有两天不来,我们还寂寞。真想你们。

乙:犯什么瘾的都有。

甲:也有失误的时候,那天卖糖堆儿的那小子瞎咋呼,来了!大伙赶紧跑,跑了半截不动了。你说这一天是多大乐子。

乙: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

甲:都怪我们这些人,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嘴上没把门的。城管不在局里上班了,马路两边,—头一个,嘿,还带把折叠椅子, 往那一坐,严防死守,我们只好转移阵地。

乙:一大堆社会上的难点,热点, 都归我们城管管,我们不管行吗?不管就是失职,就得下岗。

甲:那太好了,我们地摊队伍增加了新成员。

乙:就是我下岗了,不又得增加新成员。

甲: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黑!

乙:应该说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我们是文明执法、亲情执法。

——王鸣禄 相声《城管与地摊儿》节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玉琮先生认为曲艺创作首先要熟悉曲种,比如结构和规律。

B.《电梯风波》至今被传为佳话,只是因为姜昆与梁左的默契合作。

C.张寿臣成为一代相声宗师的根本原因是他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D.高玉琮先生呼吁建立评论队伍,不断地写文章抨击不良现象,刺激病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玉琮先生从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分析了曲艺创作“方法”的重要性。

B.高玉琮先生表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C.高玉琮先生在答记者问时,多用行话,通俗易懂,没有书面语。

D.城管执法要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城市,满足居民的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高玉琮先生对曲艺工作者创作“方法”要求的一项是(     

A.《相声有新人》中作品《鬼畜报菜名》部分抄袭B站up主视频。

B.抗美援朝期间,侯宝林创作了《杜鲁门画像》《如此美国》等作品。

C.高英培适合天津话倒口,王鸣禄为他创作了相声作品《教训》。

D.清朝女作家,结合自身细腻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的了解,创作了评弹《玉蜻蜓》。

【4】请结合上下文,将材料一括号内,记者的提问补充完整。

【5】材料二中《城管与地摊》在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中获奖,请简要分析其获奖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⑴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⑵草创未就,_____________,惜其不成,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⑶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⑷执手相看泪眼,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柳永《雨霖铃》)

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杜牧在《泊秦淮》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 “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9、按要求填空。

(1)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

(2)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描写了武侯祠外春草自绿、黄鹂空啼的景象。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诗人以时间或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李密《陈情表》中,作者用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以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

(2)《赤壁赋》中,被贬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面对滚滚长江,借客人之口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感慨人生短暂。

(3)《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_____________”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⑧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

C.词人将绿玉杯洗涤得干干净净,并打来清冽的井水放进杯中,插上自己专门为朋友摘来的菊花,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

D.“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在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诗人与老友西厢醉酒,聊度佳节以消减内心的愁苦。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迁著作佐郎。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成,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又言:崇、观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

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停官。

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言者论其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

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诏赠端明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汪藻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B.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C.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D.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B.紫诰: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后文中的“黄麻”一词亦借指诏书。

C.元符庚辰:这里兼用年号、干支纪年。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有年号。干支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D.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官员品级到了最高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藻文才出众。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纷纷进呈,其中汪藻的诗篇无人能及;高宗时国家多事,诏令多出自他之手。

B.汪藻仕途坎坷。他与同舍的王黼不合,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后来还被谏官以做过蔡京、王黼的门客为由夺去官职。

C.汪藻正直敢言。他建言,对于那些贿赂当权、侍奉宦官、开边误国却取得职位的官员,应依照国初的惯例,授予官职不可过高。

D.汪藻致力史学。他亲自参与编修《九域图志》《徽宗实录》。绍兴八年,汪藻呈上他主持编撰的实录,他和僚属都因此得到嘉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

【5】请简要概括汪藻为抢救文献资料做了哪些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服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广义是指整个民族传统服饰;狭义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现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汉服,汉服热的背后,固然有商家推波助澜的因素,也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密不可分。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的当下,消费具有满足衣食住行用需求的实用功能,还具有抽象的符号功能。穿什么样的服装,不仅体现一个人的经济实力,也折射出他们的审美能力、文化品位与格调;穿着与众不同的服装,隐伏着一些汉服爱好者独特、另类的文化认同。一些青少年为了进行印象管理,为了塑造一个风光、体面的镜中我,利用汉服来和他人进行符号互动。

对上述看法你有什么思考?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