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B.宗庙,古代贵族、名人供奉祖宗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C.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
D.太子,封建社会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2、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 歌、行、引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句或者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胡规定。
C.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它的作者是刘向。
D. 《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着我国先秦最高的文化成就,同时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从鲁国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虛;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去见王就是。”墨子说。
墨子和公输般一起见楚王,楚王说公输般已经为他造了云梯,可以攻下宋。
“那可不一定能攻下宋,我可以和公输般拿木片来较量试试。”墨子说。
公输般和墨子拿木片斗了九个回合,公输般输了。楚王觉得有些扫兴,说:“我就不去攻宋罢。”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公输般留他吃饭。
墨子说:“今天要走,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①,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释:①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予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写墨子和楚王、公输般之间的尖锐斗争,讽刺了楚王等人的见利忘义的利已主义思想,高度肯定了墨子的互爱互利的利天下思想。
B.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认真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C.小说通过人物言行和环境描写来写人物,尤其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进行了艺术加工,塑造了“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并融人了对现实的思考。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名翟,先秦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民贵君轻”等主张。《墨子》一书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作。
B.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可见孟子肯定墨子的主张。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文本一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不同于《呐喊》《彷徨》,是对神话、传说及史实的再创作,同时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具有现实意义。
【3】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概括小说《非攻》中墨子的形象。
【4】文本一最后一段写墨子回到宋国的遭遇,说说鲁迅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4、补全所缺的句子。
(1)荀子在《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节选)》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武帝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3)《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在演奏时,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无限哀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在物质上,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在言行上,即“_________________”;三是在目标上,即“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实寡”来说明能善始善终的人的难得,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表达了善始善终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8、(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应顺从心愿而行。
(2)庄子《逍遥游》中说明水浅就无法负载大船这个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两句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李密在《陈情表》中叙述家门人丁衰微、内外无亲的状况时写道“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四章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 。”
(3)《春江花月夜》中,写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自勉。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②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辛夷:香木名,开白花者名玉兰,又称望春、迎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旧日国中无异,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于以前。
B. 颔联着一“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
C. 颈联写柳色嫩黄,阳光染就,田间新绿,雨水催成,生动地裁就一幅田园图画,奇丽壮阔。
D. 全诗描写了北国风光和作者感触,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
E. 作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风格含蓄凝练,本诗经作者精心锤炼,构思新奇,感情深沉。
【2】请结合全诗,从内容、结构、情感、语言等方面,对尾联进行赏析。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①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甲)是其炳①六籍、训万世矣。
②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②县令,迂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睟然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咍然□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乙)海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俗吏也。
③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訾之,万人訾之,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丙)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④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③;新官三日,知其所与④(丁)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义。
(注)①炳:光明,显著。②铨(quán):这里指去吏部听候选派授职。③自育:自我修养,道德教育。④与:心许,赞同。这里指政见、主张等。
【1】第②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则
B.且
C.以
D.为
【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吏因为囿于书生之见而看不起其下属。
B.皇帝认可书生,对大吏的做法不以为然。
C.皇帝曾经也是书生,这使大吏肃然起敬。
D.皇帝的说法英明,可彪炳史册传扬万代。
【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甲、乙、丙、丁四处,合理的位置是( )
呜呼,大哉斯言!
A.甲
B.乙
C.丙
D.丁
【4】分析第③段的行文思路。
【5】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家庭也早已衣食无忧。身处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环境,人们的认识与行为各有不同。有人高举“生活需要品质,修养来自贵气”的旗帜,醉心于追求美食华服;有人高喊“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圣人言,刻意追求着糟糠粗衣。
班里计划举行“衣食与修养”为主题的讨论会,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