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为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两幅宣传画。它们主要反映出“选好人办好事”“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参加选举去!”
A.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B.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C.“双百”方针推动艺术繁荣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3、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
B.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D.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4、唐贞观初年,因山河形势之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23年)增为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职名),职掌与汉武帝所设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由此可知,唐代设置“道”的目的是( )
A.加强全国各地交通往来
B.削弱藩镇长官的军事势力
C.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D.进一步分割地方行政区域
5、下表是1904~1910年晚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类别 | 法律法规内容 | 数量(部) | 时间(年) |
综合性法规 | 商律、注册 | 7 | 1904~1906 |
行业性法规 | 铁路 | 10 | 1903~1908 |
劝导奖励实业章程 | 奖励公司章程 | 8 | 1905~1910 |
A.法律实施保障了经济的繁荣
B.经济实现了近代化
C.政府重视经济的法治化管理
D.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6、下面是关于孔子与墨子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
记述 | 出处 |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 | 《韩非子·显学》 |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 | 《吕氏春秋·不二》 |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 | 《淮南子·要略》 |
A.墨家挑战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B.墨家与儒家并没有相通之处
C.墨家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
D.儒墨关系很早就已受到关注
7、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造成众多中国军民伤亡,中国民众随即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全民族团结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
C.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重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响应
8、公元前2770年左右,左塞在埃及建立古王国。他主持兴建了第一座金字塔。在左塞及其主要继承人的统治下,古王国法老被视为太阳神的后代,其实际权力没有外在限制。这可用于说明,古埃及( )
A.封建王权受到神权掌控
B.文明形态颇具特色
C.王位传承影响国家发展
D.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9、福州船政局开办经费准提用“闽海关税”及“本省厘税”。大生纱厂初创,商股集资难,官方以纺纱机作价入股为其解决一半资金。这说明
A.国家资本助力近代工业
B.政府全面推行重商政策
C.民族资本受到官府控制
D.实业救国成为全民共识
10、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 (《朱子全书序》)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
A.倡导先进的农耕文明
B.用儒学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C.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D.维护先祖遗留的尚儒传统
11、古代有人向当朝统治者提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的建议,此人最有可能是
A.孟子
B.李斯
C.董仲舒
D.李贽
12、陈寅恪先生认为,“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据统计,唐早期的科举入仕官员有245名,在整个唐早期的899名官员中占比仅为27.8%。由此可知,隋代至唐早期( )
A.地方割据势力潜滋暗长
B.科举制度不受帝王重视
C.选官制度改革流于形式
D.士族门阀政治影响较大
13、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14、有学者认为,商代的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其叛服取决于商王实力的强弱。而西周的诸侯国大部分是由周王室所建立,其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材料主要反映了
A.商王对方国的管控受到很大限制
B.商代方国和西周诸侯国建立方式不同
C.周王室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西周的君臣统属关系较商朝更为稳定
15、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学家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提及:“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如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这是中国最早有关番茄的详细记载。这段记载可用来说明此时
A.东西方间物品交流速度加快
B.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
C.我国可用食物种类更加丰富
D.中国与美洲开始了直接往来
16、下图所示的唐朝城市中,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西塞罗在谈及罗马法时指出:“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不是基于人们的意见,而是基于自然……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单独一个定义便不可能界定所有的人。那独一无二的、使我们超越于其他动物的理性……毫无疑问是大家共同具有的。……自然这样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共同享受法。”由自然法体系出发,下列各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人生而平等 ②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③人人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④以法律科学和各种具体法为指导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毛泽东曾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也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二人讲话围绕的核心问题是
A.“一边倒”外交方针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争取加入世贸组织
19、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民族纠纷严重
C.恐怖主义猖獗
D.地区冲突加剧
20、《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
A.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
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
C.采用官吏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
21、有法国政治家评价拿破仑:“没有多少人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以外还影响着如此许多之人。如果说他的辉煌能够抵挡时间的侵蚀,那是因为他的生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产生了一种亲密的回响。”并称赞他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拿破仑“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的是
A.发动“雾月政变”
B.编纂《民法典》
C.废除雇佣兵制
D.取得奥斯特里茨战役大捷
22、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3、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24、马克思所描述的未来理想中,社会广大劳动者共同占有物质生产资料,大家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阶级没有了,国家没有了,人与人关系的阶级划分也随之消失了,人是有着独立性和个性的独立个体,人与人之间是完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这一设想( )
A.弱化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B.深刻反思了现存的社会制度
C.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兴起
D.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空想性
25、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________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________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________,具有________;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________④历代统治者采取________,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先发生转折的战场或者战役是________。
27、1803年,美国工程师________制成汽船。1814年,英国人________研制成功蒸汽机车。1866年,德国工程师________制成发电机。1876年,美国人________发明电话机。不久,他建立了电话公司。1903年,美国________设计制成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1946年,________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8、一战期间,代表中国参战的政府是________。
29、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
30、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3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________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2、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33、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________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________,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4、________(填条约名称)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定。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并指出“黄氏之说,不脱离儒家思想理路”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理解,并分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无法“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的原因。
36、经济发展程度与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与否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经济曾长期领先世界,造就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但是中国近代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种模式至何时开始瓦解?
(2)北宋时期,“市”的发展有何新特点?明清时期,在江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近代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历经曲折、举步维艰,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37、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A.中国古代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________》。
B.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突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什么?
C.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的两个著名的原则是什么?
D.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中国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________
E.19世纪俄国芭蕾舞剧《天鹅湖》著名杰作作者是谁?
38、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曾试图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指出该“强攻”办法在农业方面实行的具体举措及其消极影响。
(2)1921年初,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支持。列宁不惜以此“过激”举动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指出其调整后的农业政策及实施成效。
(3)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中所述“模式的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以后经济长效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4)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推行的经济改革重点是什么?在经济改革失败后,其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结果如何?
(5)综上所问,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的开创与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