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吉林松原高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2、有学者评价民国的某时期:时间虽不长,却“完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模式”,也原则上完成了“以争取独立、民主为主要任务到以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性转变”。下列事件,属于该时期的是

A.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B.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C.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D.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4、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5、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

6、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 ,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7、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细如服饰用具,琐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拟。南方上层人士改操中原洛阳之音,也成为南士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方的语言逐渐趋于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异

C.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D.南方社会的包容性强于北方

8、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之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

9、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

B.“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

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10、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11、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期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拓展了中国疆域

C.推动了官僚政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

12、明清时期,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内阁的出现

B.南书房的设立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军机处的设置

13、观察如图,结合所学,下列对1893-1920年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③西方国家对华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欧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持续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观察下边示意图,A、B两处可填入的最合适内容是

A.东周、开放与融合

B.战国、分裂与融合

C.东周、分裂与融合

D.战国、开放与融合

15、公元前221年,秦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该时间可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世纪末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16、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A.淮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丰富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D.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很发达

17、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

A.辽

B.西夏

C.金

D.元

18、宋明理学是儒家文化的新发展,其中提出“心学”的明朝思想家是

A.陆九渊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个人观念淡漠

20、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21、《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

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

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

22、以下表格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B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中国义务教育体系形成

C

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D

至2020年年底,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我国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A.A

B.B

C.C

D.D

23、德国著名法学家叶林格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文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

A.罗马法成为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B.罗马法对后世各国影响深远

C.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D.罗马法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的立法规范

24、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化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______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6、宋朝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利,增设   ,作为副宰相。

 

27、发达的商路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而开通丝绸之路以来,“丝绸之路”一词逐渐成为我国古代对外商路的代名词。

(1)请选择以下恰当的名称,为下方三幅地图命名。

图一   图二   图三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太平洋丝绸之路”

(2)根据提示,完成以下表格。

图一

该时期有著名的广州、   、明州三大外贸港。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   ,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图二

该时期,西部疆域拓展,朝廷设有   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保障此路安全顺畅。

图三

该时期,“   ”是唯一合法的海外贸易途径,有“薄来厚往”的特点。此后,由于   开辟,欧洲商船纷至沓来,导致葡萄牙人选择   作为贸易中转的据点。

 

 

28、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________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29、1935年,日军制造了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0、东汉烧出成熟的________,北朝烧出成熟的________

 

31、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   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   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   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   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   E.美国“大萧条”

32、迈入工业社会工业化是近代社会发展主要趋势和追求。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33、“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材料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是“_______”,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这一思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_______(法律)。

34、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的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标志着   的出现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典型代表的两种思潮。体现这两种思潮的主要学派分别是什么?

(2)明末清初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体现时代特色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17-18世纪是世界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为了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政治构想?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代中国逐步实现由传统、准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着重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36、联合国作用是什么?

37、18世纪末19世纪初民族独立运动产生的背景的是什么?

38、问答题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分别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4)纵观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3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