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互为反义词的是( )
A. 故意---有意 B. 惊惶失措---镇定自若 C. 赞叹---赞美
2、在班里,贾里是第一个收到____信的幸运者。 ( )
A. 林晓梅 B. 王小明 C. 洪裳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释其耒/而守株。 B. 因释/其耒/而守株。
C. 因/释其耒而/守株。 D. 因释/其耒而/守株。
4、《吹牛大王历险记》中,吹牛大王和约翰靠( )逃离了泰哈特利比阿梯小岛。
A.救生艇
B.大鸵鸟
C.海盗船
D.葫芦
5、教材回顾。
1.《大自然的语言》这首文质兼美的儿童诗从最常见的________南飞,________年轮,“三叶虫”________,庐山的“________”等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告诉了我们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矿矿的论文含四个小题目: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蓝鲸怎么吃东西;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辨字组词。
慢(____) 迷(____) 捡(____) 亿(____) 形(____)
漫(____) 谜(____) 剑(____) 忆(____) 型(____)
7、根据课文理解填一填。
(1)他画了一幅(_____)的画。——《清明上河图》
(2)走在街上的,是(_____)、(_____)的人。
(3)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_____)。
8、小小书法家,比一比谁写得更漂亮。
9、读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儿,你怎么救得过来?”
“这我知道。”小男孩儿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儿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儿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1】听了小男孩儿的话,你能感觉到小男孩儿是怎样的孩子?
【2】小男孩儿的回答很( )。
【3】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
【4】男人听了男孩儿的话一定很受感动,他会怎么做呢?
【5】小鱼听了小男孩儿的话会说些什么呢?
10、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一天早晨,杂货店的老板把店门打开,准备做生意。他养的一只母狗几个星期以前生下了五只小狗,老板打算把它们卖掉,就做了个“出售小狗"的牌子立在店门前,然后便低头算账。
“请问小狗多少钱一只?”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在问。
老板抬起头一看,只见一个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细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穿一身打着补丁的旧衣服。
“一百块钱一只。”老板回答说。
男孩子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数了一下,说:“我这儿有五元六角二分。能让我先看一看小狗吗?”
老板向里屋吹了一声口哨,一只漂亮的金黄色大狗跳了出来,后面跟着几只毛茸茸的“小肉球”。最后面的那只小狗个子最小,跑起来一病一拐的。
男孩子指着那小瘸狗问:“那只小狗怎么了?”
“医生说它天生少一个关节,一辈子都得是个瘸子了。”
“我就要这只小狗。”男孩说。
“哦,这只小狗不值得买,如果你真想要,我就送给你得了。”老板大方地说。
男孩子扬起头,涨红了脸说:“我不需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块钱!我先给你五块六角二分做定金,以后一个星期给你五块钱,直到付完为止。”
老板认真地说:“你可想好啊,这只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狗一样又跑又跳了。”男孩子拉起裤腿,露出一条用两根钢棍儿固定住的左腿,说:“先生,我自己也跑不快。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它的主人。”
【1】请给这篇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3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男孩的外貌描写,从中“我"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___的小男孩;小男孩花了一百块钱买了一只瘸腿的小狗,我又觉得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个子最小的那只狗,跑起来一瘸一拐的,是因为它天生少一个关节。______
(2)老板想要把那只小狗免费送给小男孩,主要是因为他认为瘸狗不值钱。______
(3)短文第11自然段中,男孩子“扬起头,涨红了脸”主要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钱买狗,非常不好意思。______
【4】文中小男孩坚持花同样的钱买一只残疾的小狗,是因为______
①他比较富裕,不在乎花钱。
②他怕老板会把这只小狗送给别人。
③他渴望别人能够平等对待残疾动物或人。
【5】短文的最后,小男孩说:“先生,我自己也跑不快。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的主人。”如果你是老板,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燕子过海
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平洋上航行,我看见一群过海的燕子。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___________ 轻松——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分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将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大海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5】读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狼和小羊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
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 地说:“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狼 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
可怜的小羊喊道:“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1】联系上下文,想象人物的神情,在短文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2】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 )
A.小羊把狼喝的水弄脏了。
B.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
【3】狼说小羊去年经常在背地里骂他,这符合事实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把短文结尾处“……”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春节
①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除了藏族、白族和傣族等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②“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同,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年,到了西汉,汉武帝该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而不叫“春节”,“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平晨。
③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卖年画春联的、卖灯笼鞭炮的、卖窗花脸谱的……这“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过到正月十五。特别是在农村,过年的气氛更热烈,大年三十要守岁、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走亲访友大拜年……
④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挨村挨户地吃人。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它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晕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红、怕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讲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牛鞭演变而来的。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即用红色画的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悉,以后才改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善作搏斗外,还含有庆祝丰收的意思。
【1】请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______
(2)“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同。______
(3)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______
(4)怪兽“年”很怕响、怕红、怕光,所以人们都觉得它很可爱。______
(5)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只是为了庆祝丰收。______
【3】选择题。
(1)下列四字词语中不能体现过年时热闹喜庆的是______
A.望风逃窜 B.张灯结彩 C.喜气洋洋
(2)“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挨村挨户地吃人。”对句子中“挨”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遭受;忍受 B.顺着(次序) C.困难地度过
(3)“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对句子中“逐渐”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过年的风俗从来没有改变。
B.过年的风俗一下子就形成了。
C.过年风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4)第④自然段中出现“如”“又如”“再如”,对它们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使读者更清楚春节的习俗的演变。
B.形象地写出了春节的特点。
C.为了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
【4】问答题。
为什么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
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的风俗,请仿照例子,猜测你喜欢的风俗来历。
例: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放鞭炮,这大概是从牧童赛牛鞭演变而来的。
贴春联,这大概是_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______,这大概是_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14、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杯牛奶可以温暖一辈子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饥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于是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然而,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
年轻女子微笑着回答:“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地感谢吧!”说完,霍华德·凯利就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不仅浑身是劲儿,而且更加相信整个人类。本来,他都打算放弃了。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也参加了医疗方案的制定。当他听到病人来自的那个城镇的名字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身穿手术服的凯利医生来到病房,一眼就认出了恩人。回到会诊室后,他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她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
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他看了一下,便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了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她的病房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费她整个余生来偿还。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已付:一杯牛奶。”
(签名)霍华德·凯利医生
喜悦的泪水溢出了她的眼睛,她默默地祈祷着:“谢谢你,你的爱已通过人类的心灵和双手传播了。”
【1】从“饥寒交迫”一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施以爱心,不图回报。”这句话多好呀!你能写写它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自己“浑身是劲儿”,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读到医药费通知单上“医药费已付:一杯牛奶”时,你的心灵一定受到震撼,写一写你的感触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一阵凉风吹来,果儿点头,散发出香味儿。
1、短文几个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几自然段写秋天到了,菊花开了?第几自然段写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上合适的词。
( )的菊花 ( )的苹果 ( )的梨
( )的果子 ( )的葡萄 ( )的香味
4、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篇短文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解答。
造纸术的发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我们的祖先的________之情。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 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把句子补充完整)
弟弟十分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思路训练)仔细观察书中的习作图画,理清习作思路。
(1)图画上有哪些内容?我们可以按从地面到天空的顺序来观察。
①地面: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 画中人 | 在做什么 |
近处 | 小女孩 | 手里拿着蝴蝶风筝,转头看着旁边的两个小男孩 |
两个小男孩 |
| |
远处 |
|
|
②天空:图画上的天气____________,天空中一共有_________只风筝。风筝的形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观察的同时,我们还要展开想象。想象一下图中的一家三口在说什么,补全对话。
19、修改病句
1.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午,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去参观画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红豆、扁豆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的病句。
(1)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好看。
________
(2)世界上在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医生了。
________
(3)妈妈在超市买了很多食品,有馒头、速冻饺子、衣架和元宵等。
________
21、习作天地。
题目:那件事真有趣
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你认为有趣的事。要写具体,详略得当,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