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词与所描绘的传统节日,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A. ①七夕 ②中秋 ③重阳 ④端午
B. ①中秋 ②七夕 ③端午 ④重阳
C. ①中秋 ②七夕 ③重阳 ④端午
D. ①七夕 ②中秋 ③端午 ④重阳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⑤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⑥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A. ③④⑥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改革,就是要对医疗机构主体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否则,不能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一切改革都将无从谈起。
B. 其实,不论网络剧还是电视剧,叙事动人的关键在于其是否会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能否触及社会的集体意识乃至集体无意识。
C. 据报道,不少服务行业长期借口“试用”为名,廉价甚至免费使用劳动力,试用期一结束,立马把人赶走,以此来降低成本。
D. 各地方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部署,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抢险救灾和防汛减灾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入冬后,自我省东南部地区发生特大雪灾以来,政府各界对火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已逾千万元之巨。(广播稿)
B. 您是教育改革专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我代表全县教师热烈欢迎您回到故乡传经送宝……
C. 小张在操场上丢了一件上衣,他在寻物启事上写道:“本人不慎在操场上丢失了一件蓝色耐克上衣,哪位检到,赶快交还”。
D. 老爷爷,看您鹤发童颜的样子,登临这么陡峭的山都不用拄拐杖,请问您多大了?
5、下列对联和所描绘的店铺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放眼看乾坤,增光察远近 ②满室明如昼,流光夺月辉
③悬将小户牖,亮彻大乾坤 ④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合
A. ①眼镜店 ②珠宝店 ③玻璃店 ④灯具店
B. ①玻璃店 ②珠宝店 ③灯具店 ④眼镜店
C. ①眼镜店 ②灯具店 ③玻璃店 ④珠宝店
D. ①玻璃店 ②灯具店 ③珠宝店 ④眼镜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近代考古学的前身是艺术史研究,主要研究古希腊罗马时期遗留下来的艺术品,这也是文艺复兴精神的延续。近代欧洲经过中世纪黑暗时期,从伊斯兰文明中翻译古希腊的经典文献,从中获取古希腊的科学理性精神、审美观念等。艺术史以实物研究的方式来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古代文化内涵。这里实物就相当于文献,也就是所谓的“文本”,但它比文本更加直观、真实,更需要研究者的切身体验与感知。这里所说的文化内涵乃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它不是革新与破坏,而是继承与关联。比如古希腊罗马雕塑所传递的美学原则,它为西方文化所继承。因为具有这样的历史关联,所以今天的西方人能够感受其美。而这种美跟我们中国文化缺乏历史关联,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不懂西方文化的时候,他就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美,不会被触动,也恰如不懂中国文化的西方人面对唐诗宋词、《红楼梦》一样。
文化的历史积淀形成丰富的文化意义,积淀的形式不仅仅是文献经典,更主要的方式是物质文化,文献也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文化。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比西方的艺术史研究更早,它们所关注的内容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金石学的研究宗旨在于:探其制作之意,以追三代之遗风。对于宋代金石学者而言,金石古物之中蕴含着三代时期完善的政治文化理想。对这样的研究而言,古代遗物就是浓缩了古代文化的宝藏,需要后人不断地揭示,从而完成文化的延续。
在西方,在艺术史的基础上发展出古典研究,拓展出埃及学与亚述学等历史学,这些研究都关乎西方文化的渊源脉络。再后,考古学兴起,成为更大规模的历史学分支,但是它们研究考古所秉承的“文化”观念是一致的,即考占学研究的是物质文化,而物质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恰如历史学研究文本一样,其意义可以反复地阐释,在此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历史考古强调的正是物质材料是有意义的,是历史的,关乎人类的能动性一文化通过一代代人的阐释而意义得到丰富,意义的存在取决于历史的关联,或称为历史潮流。物质文化意义重要的地方并不是其族群属性,或者说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心灵共性,而是处在历史关联中的人们的阐释。就好比我们理解一句话需要情境一样,历史关联是理解物质文化的基本前提。我们通常把这种具有历史积淀的文化称为文化传统,它的形态是物质的,但实质是精神上的。
从考古学的发展史与现状来看,不同时期,分支、流派或范式的考古学都是以文化为核心展开的,文化是老古学中罕有的共同理论基础。考古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实物遗留来研究人本身。人的诸种存在是高度关联的,并没有独立于精神的生物学存在,也没有孤悬世外的存在。所以,“文化”就成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概念,它能够很好地表达人的属性,文化即人,人就是文化的存在。(摘编自陈胜前《文化考古刍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中世纪黑暗时期,近代欧洲从伊斯兰文明中翻译古希腊的经典文献,从中获取古希腊的科学理性精神、审美观念等。
B.实物比文本更加直观、真实,更需要研究者的切身体验与感知,研究实物可以揭示其中所包含的古代文化内涵。
C.文化内涵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是继承与关联。西方人能够感受古希腊罗马雕塑的美,所以西方文化传承了它的美学原则。
D.不懂西方文化的中国人体会不到古希腊罗马雕塑的美,这与不懂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体会不到唐诗宋词、《红楼梦》的美是一样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的历史积淀形成丰富的文化意义,历史积淀的形式除了文献经典,更主要的方式是包括文献在内的物质文化。
B.浓缩了古代文化的金石古物,蕴含着三代时期完善的政治文化理想,需要宋代人不断地揭示,从而完成文化的延续。
C.比西方艺术史研究更早,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的金石学的宗旨是通过研究金石制作之意,探求三代遗风。
D.历史学的各个分支研究考古所秉承的“文化”观念是一致的,即考古学研究的是物质文化,而物质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到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通过一代代人的阐释而意义得到丰富,我们通常把这种具有历史积淀的文化称为文化传统,它的形态是物质的,但实质是精神上的。
B.物质文化意义的存在取决于历史的关联,其重要的地方是处在历史关联中的人们的阐释,不是其族群属性,或者说社会历史意义l-的心灵共性。
C.不同时期、分支、流派或范式的考古学都是以文化为核心展开的,文化是考古学中少有的共同理论基础,这是从考古学的发展史与现状得出的结论。
D.通过研究实物遗留来研究人本身是考古学的目的,而人不能孤悬世外而存在,人的诸多存在是高度关联的,因此“文化”成为人的唯一属性。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第一组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过秦论》贾谊)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欧阳修)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4)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王義之)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赤壁赋》苏轼)
(6)___________________,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陶潜)
(7)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关雎.诗经》)
第二组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___________,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吐露出频来夜游,对田园生活喜爱不舍之情。
(2) 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清幽的月夜,与友人敬酒、歌咏诗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满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2)《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婉转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的风俗画卷。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古今诗人写景状物不乏富有气势的名句: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正面写天姥山“①____,②____”,这是写高得有气势;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则用“③_____,④____”之句写出江涛撞击石岸的壮丽,这是写动得有气势;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写山林之景用了“⑤_____,⑥____”诗句,这是写美得有气势。这些饱含力度美的诗句,我们每读一遍就能接受一遍崇高美的熏染。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同心而离居,_____。(《涉江采芙蓉》)
(2)面图省识春风面 ,_____。(杜甫《咏怀古迹》)
(3)吾尝终日而思矣 ,_____。(《劝学》)
(4)______,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______,躬亲抚养。(李密《陈情表》)
(6)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古人提及蓬草,大多自叹身世,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此意象表达了去国离乡的飘零之感。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描写宫女们梳理鬓发的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阿房宫中宫女之多。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千岩万转路不定”写自己迷失在“仙界”中,《蜀道难》中用与之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蜀道山势迂回,让人迷惑的特点。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其一)①
王安石
经世才难就,田园路欲迷。
殷勤将白发,下马照青溪。
(注)①王安石罢相,归隐南京钟山时所作。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分析这首诗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①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B. 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C. 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D. 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B. 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C. 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D. 致仕,指古代官员交换官职,即退休。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尹焞敬待老师。他因不愿诋毁老师程颐而放弃科举考试;朝廷征召他,他祭祀老师之后才上路。
B. 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C. 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 尹焞反对议和。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材料二 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材料三 终于可以在月亮上面“种菜”了!(央视新闻标题)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围绕材料及其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