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吉林松原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面语段能引发人们对“美”的感想,下列感想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浑然一体地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

A.枯树、牵牛花本极普通,但因为视觉距离的存在,于是会产生不真实的美。

B.枯树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自己的坚硬支持了牵牛花,所以也得到了美。

C.柔藤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自己的活力装点着枯树,自身的美得到了发挥。

D.枯树与牵牛花相互依赖,彼此合作,因而都超越了自我,孕育了和谐之美。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利用现代化互联网络,把资源效用发挥得大快人心,从而使城市真正成为节约型、环保型的城市。

②备受瞩目的“复兴号”高铁将在春运期间继续扩大开行范围,让更多的小伙伴在返乡途中有目共睹“复兴号”高铁的风采。

③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发展乡村旅游,的确是振兴传统乡村、攻克脱贫致富难题的把金钥匙,但也万不能急功近利

④学术不端关乎整个社会的风气,起初大家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但全社会诚信的缺失,竟然让人对此习以为常

⑤“寻找大国良师”活动组委会发出声明:对包办投票、恶意刷票、技术作弊等弄虚作假者严惩不贷,以保证评选活动的公正公平。

⑥全球摩天大楼落成数量在2017年创下新高,中国共建成77幢,但对于这些摩天大楼,传统人士无可厚非地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方便高原艰苦地区军人铁路出行,青藏铁路公司途经拉萨站的所有车次,为高原军人预留六张硬卧票的优惠政策。

B. 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这类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节目,赞不绝口,圈粉无数。

C.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央视网视频《家风传承》告诉我们要注重家教、注重家庭、注重家风。

D. 无论昨天的艰辛,还是今日的奋斗,只要持之以恒地坚守,坚持不懈地耕耘,中华文化定能化成春雨,滋润人类文明的疆域。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乡愁,总是人们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情感。回到故乡,熟悉的乡音抚慰着乡愁,变化中的故乡也着实让人欣喜。

②明代晚期,苏州的雕版印刷已在国内享有盛名,苏州刊刻和印制的书籍插画、画谱、笺纸,以秀丽典雅的风格名噪一时

③在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的今天,有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的“新媒体情怀”和目光如炬的战略眼光,中国媒体行业必将迎来春*满园的繁荣发展。

④在平昌奥运会中,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顶住压力,以屠龙之技在男子500米这个项目中夺冠,为中国代表团获得首金。

⑤最令人神往的是森林湖,光看这名字就觉得肯定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山高水低,景色宜人。

⑥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垃圾分类回收等低碳生活理念蔚然成风,潜移默化改变着更多人的生活,传递着生态文化的正能量

A. ①④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谈到回国创业的原因,陈柏臻表示:“创业的初衷,并不是为个人博取财富,而是希望为民族复兴之大业略尽绵薄。”

B. 福建8岁男孩王小琥到北京千里寻亲,因地址不详流落街头,后来在民警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家父王国祥。

C. 则新闻的面世,要经过记者实地采访、撰写稿子,编辑对稿件进行斧正,编辑主任最后进行审定等几个环节。

D. 得知德田兄将于明日在天泉酒店为乔迁新居宴请宾朋,本应亲往道贺,但因琐事缠身,届时恐难光临,深感抱歉。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好生活”,另一个是“美生活”。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并在人民大众中倡导生活美育。

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生活美学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何谓“生活”?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泼的,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白天劳作、夜晚睡眠、呼吸空气和享有食物,这些都是人们要过的日子。然而,人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追求“存在感”。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何谓“美学”?美学这个词在西方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进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中国古典美学家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由古至今,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日子过成“审美生活”。此种原生态的生活美学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活艺术:从诗情画意到文人之美,从笔砚纸墨到文房之美,从琴棋书石到赏玩之美,从茶艺花道到居家之美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拓展疆域。中国人对生活之美的追寻也为世界其他民族所难以企及,儒家的“六艺之教”就是源于“生活”而带有“美质”的全面教育。蔡元培曾极有洞见地认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实,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其实,数的规律之教也是包含美质的,在六艺的完整谱系里面,大概只有“乐教”大致相当于西方的艺术教育,而其余各项教育其实都是关乎生活经验本身,都是从生活出发并包孕美化的“人文化成”。

中国古典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因为我们的美学传统就是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传统也是审美的。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延续至今,乃是由于生活自身的传统从未中断。生活美学就是这未断裂传统中的精髓所在,或者说,就是这传统精髓之“感”之“觉”。找回中国自己的生活美学,恰恰是由于,我们要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心”。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和文化不断进步,“美生活”必然会替代“好生活”。

B.生活的根基是生存,中国人在对生存的追求中完成了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C.中国的美学,不仅仅是西方美学的“感性学”,而且更是本土的“觉学”。

D.因为生活与审美一直是不即不离的,所以中国文化传统才得以延续至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立论的基础,重点阐述中国生活美学的文化传统。

B.文章运用对比突出东西方美学的差异,从而论证了东方美学聚焦生活的智慧。

C.文章在辩证分析概念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对中国生活美学进行了独到的阐释。

D.文章引用蔡元培对“六艺之教”的评述,证明中国人对生活美学与美育的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中国生活美学传统曾经断裂,就难以传承中国原生美学智慧,也就没有生活美学的当代建构。

B.当今茶道、花艺、琴棋书画等生活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时代发展对生活美学的呼唤。

C.中国传统美育主张从生活出发,这是当下生活美学倡导的方向,也是区别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关键。

D.中国生活美学为世界美学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东方范本”,必将为世界美学的发展做巨大贡献。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建筑阿房宫所用钉子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出了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3)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写出了朝阳下日观峰以西诸峰中颜色错杂的特点,更赋山峰以人的神态,形象生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挥霍无度,将珍贵的宝贝视作平常之物。

(3)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一句化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之中。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描绘了桃花源富足宁静的自然美景,而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桃花源人愉悦满足的精神状态。

(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主客问答之后,表明主客两人进入时空两忘、超然物外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自己喜好修饰并习以为常,“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即使牺牲生命也不会改变内心追求的坚定志向。

10、按要求填空。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兰亭集序》)

(2)《鱼我所欲也》体现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雨”在诗词中是常见的意象。如杜甫写到的春雨:“好雨知时节,_________。随风潜入夜,________。”范仲淹笔下的连绵阴雨:“________,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还有苏轼在沙湖道中偶遇之雨:“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各种各样的雨,都寄托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感悟。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

(2)晚年的杜甫寄居夔州,秋日感怀,写下《登高》,其中一联“________”,运用叠词,既写尽了眼前之景,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刚刚下达后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

刘克庄

尽说番和汉。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凡处、城危如卵。元凯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段。也莫靠、长江能限。不论周郎并幼度,便仲尼、复起嗟微管。驰露布,筑京观

(注)①元凯:泛指贤臣、才士。②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③微管:代称管仲。④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上阕写琵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略,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用典,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2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融字思光,吴郡吴人也。融年弱冠,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麈尾扇遗融,曰:“此既异物,以奉异人。”宋孝武闻融有早誉,解褐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孝武起新安寺,傣佐多覯钱帛,融独觀百钱。 帝日:“融殊贫,当序以佳禄。’出为封溪令。广越嶂险,獠賊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賊异之而不害也。

举秀才,对策中第,为尚书殿中郎,不就,为仪曹郎。泰始五年,明帝取荆、郢、湘、雍四州射手,叛者斩亡身及家长者,家口没奚官。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议家人家长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辟太祖太傅椽,迁中书郎,非所好,乞为中散大夫,不许。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日:“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高帝出太极殿西室,融入问讯,弥时方 登阶。及就席,上曰:“何乃迟为?”对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时魏主至淮而退,帝问:“何意忽来忽去。”未有答者,融时下坐,抗声曰:“以无道而来,见有道而去。”公卿咸以为捷。

融与吏部尚书何戢善,往诣戢,误通尚书刘澄。融下车入门,乃曰:“非是。”至户外,望澄,又曰: “非是。”既造席,视澄曰:“都自非是。”乃去。其为异如此。融假东出,世祖问融住在何处?融答曰:“臣 陆处无屋,舟居非水。”后日上以问融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上大笑。建武四年,病。年五十四。

(摘编自《南齐书》《南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B. 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C. 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D. 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 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而解官、悬车、致仕、出宰等都指辞官退休在家。

C. 年号是房间皇帝纪年的名号,采用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泰始即南朝宋时明帝的年号。

D. 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 张融见解独特,议政有方。泰始五年,明帝挑选荆、郢、湘、雍四州的射手,面对朝廷对反叛人员的处罚规定,张融议政时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

B. 张融颇受赏识,深受器重。他历经宋孝武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等几个时期,都受皇帝赏识,齐高帝即位以后,还亲自下诏书賜给他衣服、鞋子。

C. 张融举止诡异,不同寻常。他的坐姿与行走方式与众不同,跟着大家一块走,经常延迟处在后面,拜访好友时走错门,连连说着不对,到了席上还走掉了。

D. 张融诙谐幽默,机敏善辩。对于高帝的提问,他能够幽默风趣地进行解答,尤其在回答魏朝君主率军进到淮河又退回去的问题时,公卿都认为他才思敏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獠贼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之而不害也。

(2)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议家人家长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行词反映了青年的生活世界,以下为社会关注的关于青年生活的流行词:网络原住民、燃文化、有温度、打call、无问西东。

媒体对这五个词的解释是:网络原住民,意为当代青年从小就面一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燃 文化,是指青年呈现的一种充满阳光热血的生活文化状态;有温度,意为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打call, 意为给某人点赞加油,活跃气氛;无问西东,源于清华大学校歌,指立德立言要超出传统的东学西学,取 得世界级的成果。

请以其中的两三句流行词为基础来谈谈你对当下青年生活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