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个派出所从来没有遇到什么石破天惊的大案,无非是东家丢了秤、西家牛顶人之类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民警也很用心地去处理。
②对防火门各搭接处的缝隙大小国家标准有明确要求,比如对钢质防火门,门扇与门框之间的两侧缝隙不得大于4mm,形象地说就是间不容发。
③离开整个社会国民财富分配的和谐而空谈工资的“增长”,即使我们不能说它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但至少可以说是意义有限、不足为训的。
④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暴力、畸形生活方式起不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⑤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能前仆后继,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从一而终,就是因为他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实现充满了信心。
⑥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 殊途同归 B. 斗转星移 C. 甚嚣尘上 D. 销声匿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②石油测井作业常使用到的放射源,是国家专控的危险物品,与放射源打交道的测井员工常被社会误解,有着难言之隐的苦衷。
③被誉为“中华第一庙会”的北京地坛庙会在丁酉年新春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万游客熙来攘往,南腔北调,尽享节日的欢乐。
④我们每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应具有母语保护意识和自觉,但过犹不及,保护母语也要注意适度。
⑤帕金森症患者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⑥一个人再有才干,若是无人赏识,或入错了行,也是明珠暗投,很难有所建树。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来,一些地方屡屡传出党员领导干部在办公室设“镇邪兽”“转运石”,甚至请风水大师对办公室重新摆设或对办公楼周围作出调整,以换来好运保官员“不倒”,引起舆论哗然。
B.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应用的高速发展,社交媒体经历了“电视——电脑——手机”的发展过程,政务传播的渠道也从网站邮箱转移到微博和微信进行传播。
C.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为“卖书比写书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来呢?
D.人类心目中的摩天大楼——巴别塔从未泯灭,千百年来,人类繁衍换代,被定义为152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也从图腾变成现实。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第四期刊出关于少年班教学计划的征求意见稿,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中医名家纷纷回信,争相建言献策。
②叛军叛乱造成也门局势紧张,美英等10个国家已经关闭使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撤侨行动也已紧锣密鼓地结束了。
③未来会有更多手机软件进入政务、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互联网公司不能忘记自身职责,须知违反法律法规,漠视社会责任,终究会作茧自缚。
④碎片化阅读作为人们的一种新的阅读习性,是指阅读信息之间欠缺关联性,各种破碎无关的信息纷至沓来,将读者淹没在信息汪洋之中。
⑤满足观众诉求,把好质量关口,让电影制作回归高品质,国产电影产业必能在改头换面中绽放芳华。
⑥广东美术馆组织了三次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摄影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策展人,结合当下摄影艺术发展现状对摄影展提出美芹之献。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帝王排场虚荣政治学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称帝称王,都要讲排场。就是泥腿子翻身,黄袍加身,称孤道寡,也一样。难怪当年跟陈涉一起刨垄沟的伙计,见了造反的陈涉要惊叫:“伙颐,涉之为王者沉沉!”其实,陈涉这点儿讲究,不算什么,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仪仗要排出几十里,这边进了王府,那边还在城门外呢!
最能讲排场的皇帝,要数隋炀帝杨广。他父亲杨坚,虽说小舅子鹊巢鸠占,天下取自北周的孤儿寡母之手,没费刀兵,但却懂得勤俭持家的道理,日子过得相对抠门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不容易挣下个大帝国来,谁想天下落到儿子手里,手脚大得不得了,好像这个皇帝当起来,就是为了花钱,不,糟蹋钱的。大兴土木,广修宫室,里面塞满了各处来的美女,自己坐上羊拉的车,走到哪里,随幸哪里的美女。这种把戏,西晋武帝司马炎已经玩儿过了,隋炀帝一试,也就够了,他要出去走走,让四边的蛮夷之人,见识一下中国皇帝的威仪。
就这样,隋炀帝在位那些年,每年都要出行,或者游幸,或者巡边,或者督师征讨,每次都排大阵仗的仪仗,数十里长。队伍里不仅有卤簿、舞乐,而且还有别的皇帝没有的和尚、尼姑、道士和女冠(女道士),以“四道场”自随,大概是边走边让这些出家人为自己念经祈福。这一套流毒甚广。直到民国期间,有钱人死了娘老子,大抵还是要安排“四道场”念经超度,排不出四队人马,就让人看不起。
破落贵族项羽发了,好好的阿房宫不住,立刻要回家,说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漂亮衣服白穿了,显摆富贵,显摆给家乡人看。无怪乎当时就有人讥笑这个西楚霸王,说是楚人没出息,沐猴而冠。人家隋炀帝杨广就不这样想,他的排场主要给外国人看。只要巡边,就一定设法招引边外的胡人来瞻仰汉皇天威。第一个节目,就是参观皇帝的仪仗,第二个节目,奏九部之乐,演鱼龙之戏,把自家的宫廷乐队和舞蹈队,统统派上用场。最后一个节目,最惬意,就是皇帝散钱,来者有份,玉帛金珠,毫不吝惜。为了配合皇帝的排场,在哪儿“演出”,哪儿就得打扫得干干净净,装饰得金碧辉煌,仕女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出来,连车马都得漆得耀眼锃亮,马头上要扎上花,尾巴要编上辫子。总之,来的外国人只能有一个感觉,中国皇帝的排场大,中国有钱。
讲究排场的皇帝,在都城接待外宾的时候,更是排场。知道的人,能来看看,都会来,陆路海路,相望于道。每年正月里,是各国使节和番客集中的时候,因此,皇帝下令,每年正月十五起,一个月内,都城洛阳,全城街道,路两旁的树上,都要用彩绸结成花球,处处张灯,昼夜不息,皇城前面的端门街,天天上演百戏,不是后来那种有情节的戏剧,而是杂耍和杂技,成万的乐者奏乐,丝竹之声,声闻几十里以外,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全城不夜,钱花得就像流水一样。
当然,排场里面,也有不用皇帝从国库掏银子的好事。为了向外人证明中国的富庶、国人的好客,隋炀帝还下令,凡是城中的店铺,一律装饰得漂漂亮亮不说,凡是来吃饭喝酒的番客,任其酒足饭饱,不许要钱。过后皇帝给补偿吗?不给。负担不起了,想要关张,对不起,不行。借钱也要撑住,否则,有碍国家形象,吃不了,兜着走。只要能换得外人的惊叹、夸赞,再大的代价,也值。
从来跟国人虚荣心最匹配的,都是外人的表扬,当表扬变成奉承,这边的虚荣也就升了级,为了得到这种奉承,对于爱虚荣的人来说,花点儿银子,什么时候都是值得的。
(节选自《张鸣说历史·朝堂上的戏法》)
【1】下列关于“帝王排场”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在二十四史中,凡是称帝称王的,都喜欢讲求排场,即使是陈涉一类的泥腿子翻身式的称王,也要讲求排场。
B. 隋炀帝的父亲杨坚,是一个不懂得讲排场的帝王,他的生活过得不如儿子杨,广十分的抠门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C. 隋炀帝杨广喜欢对外国人和番人讲排场,只要能满足他的虚荣心,花再多的银子,浪费再多的金钱,都是无所谓的。
D. 项羽称王后,喜欢对家乡人显富贵、讲排场,他认为富贵时如果不还乡,就像穿着锦衣在晚上行走谁也看不到。
【2】下列各句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帝王讲究排场无所不至,外出督师打仗也要讲究,且扩大了随行人员的队伍,包括和尚、尼姑、道士和女冠,即以“四道场”自随。
B. 看完隋炀帝安排的节目,只能给外国人一个感觉,那就是中国的皇帝的排场很大,各种排场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中国很有钱。
C. 每年的正月,是各国使节和番客集中的时候,隋炀帝下令,正月十五起,一个月内,都城处处张灯结彩,端门街前,上演杂耍和杂技。
D. 城中的百姓,装饰店铺以及外来使者和番客在店铺所花的费用,是不可能得到皇帝的补偿的,若是负担不起,想要关张,也绝对是不行的。
【3】下列各句中,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民国期间,家里若有父母去世,大部分都要安排“四道场”念经超度,这种恶习就是源自于隋炀帝讲究排场的行为。
B. 只要能换来外人的表扬与奉承,花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也是中国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讲究排场方面变本加厉的原因。
C. 并不是所有排场的花销,都出自于国库或者皇帝那,过节期间,城中的商铺都被硬性要求要有华丽的装饰、不得向番客收钱等。因此,是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的。
D. 皇帝下了如此大的本钱来讲排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虚荣心上升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们面临灭亡的时候。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氓》)
(2)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8、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苏轼的《_________·明月几时有》中作者怨责月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有诗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陶渊明《饮酒》中也有表达了同样意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用衬托和夸张地手法来营造雄奇磅礴的气势,《蜀道难》中用鸟兽来衬托蜀道高峻难行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晚年漂泊异乡,身体多病且孤苦无依,《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描述了他这种境况。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小与大的对比来表现个人的渺小。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起,又写及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诗言志,其中不乏哀愁,伟大的诗人们往往把胸中难以排遣的愁情化作千古流传的美妙诗句。在《虞美人》中李煜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这一形象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来抒发自己作为亡国之君的无尽哀愁;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用“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鲍照在《拟行路难》中则用“心非木石岂无感,⑤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欲说还休的愤懑与不平;而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把闺怨闲愁化作了“⑥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锦绣词句。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面对高官厚禄时不管是否符合礼义都接受;而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他对这一做法表示否定。
(2)《短歌行》中,曹操对酒当歌,感慨人生苦短,写到“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苏东坡在《赤壁赋》中也对人生短暂发出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描绘了大鹏乘着旋风奋飞直上九万里高空,之后又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14、(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论语·雍也》)
材料二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①,俭,吾从众。拜下②,礼也;今拜乎上,泰③也。虽违众,吾从下。”
(《论语•子罕》)
(注)①纯:黑丝,以黑丝为冕,省时。②拜下:古时臣民面见君上时,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③泰:骄纵傲慢。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__________的现象。
【2】材料二中,孔子既“从众”又“违众”,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5、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顾过往,我们在奋斗中追寻幸福并赢得了幸福,在这一过程中,或许会有磨难、会有彷徨,但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展望未来,我们同样需要通过奋斗创造幸福并把握幸福,在这一过程中,或许会有阻力、会有挫折,但这也同样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幸福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
请以“幸福之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故事性,叙述清晰,描写具体。
②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包括精神上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奋斗中寻找幸福需要格局、需要情怀、需要境界,也需要探索、需要开拓、需要创造;为幸福而奋斗不仅要用体力,还要用智力、用心力、用才力、用活力……
请以“小议幸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