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
B.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看到
C.公患之,使鉬魔贼之 贼:杀害
D.初,宜子田于首山 田:打猎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过之 是鲁孔丘之徒与
B.问于桀溺 子路宿于石门
C.杀鸡为黍而食之 耰而不辍
D.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3、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贱妾,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辞,文中是刘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是古代表示亲热的称呼,文中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B.古人成婚有许多习俗,如新婚当夜,男左女右共髻束发,称为结发。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顺序排,应为“黄昏”“夜半”“人定”“鸡鸣”。
D.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4、对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③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④及其所之既倦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选项中均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涂有锇莩而不知发 悟言一室之内
B.君子生非异也 召有司案图 何以汝为见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之二虫又何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进不入以离尤兮 既自以心为形役 序八州而朝同列
6、这几篇文章文体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并概括它们各自的特点。
(链接1)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①,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囂,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②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有删改)
(注)①西铭先生:张溥,字天如,别号西铭。无子,死后由钱谦益等代为立嗣。钱谦益等人后来投降了清朝,人们认为这有损张溥的名节。②若敖:春秋时楚国的同姓氏族,因为越椒叛楚而被灭族。
(链接2)
《温疫论》原序
吴又可
昔仲景立《伤寒论》,盖为正伤寒设也。嗣后论者纷纷皆以正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牍俱系正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求其所谓正伤寒者,百无一二。予即按诸书,咸以为春、夏、秋所发,皆属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则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而真正伤寒,每在严寒。虽有头疼、身痛、恶寒、无汗、发热,每用发散之剂,一汗即解。间有不药亦自愈者,并未常因失汗,以致发黄、谵语、狂乱等症。此皆感冒肤浅之病,非真伤寒也。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究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然伤寒与温疫皆急病也,以病之少者,尚谆谆以告世,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安忍置之勿论?或谓温疫一证,仲景原别有方论,历年既久,兵火湮没,即《伤寒论》称散亡之余,王叔和补方造论,辑成全书。则温疫之论,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崇祯辛巳,疫气流行,感者甚多,于五六月益甚,或合门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正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或遇医家见解不到,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感邪之轻者,有获侥幸;感邪之重者,而加以失治,枉死不可胜计。嗟乎!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医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古册之遗忘也。千载以来,何生民之不幸如此。余虽孤陋,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与夫传变之体,并平日所用历应验方法,详述于下,以俟高明者正之。
(有删改)
(链接3)
喜似赠黄生序
曾巩
五年时,某送别介卿①于洪州。黄生年十四五,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间,与众童子无异。其时,从介卿于淮南,至者独言黄生敏且勤,自此,黄生之能浸浸闻。至介卿之门者,归,莫不爱其为人,而异其业之进。介卿以书抵黄生之亲,亦骤称之。于是,黄生之里人皆叹其善自致,而畏且慕之。其大父②虽已老,其母虽久寡居,闻黄生之进如此,虽在千里之外,犹朝夕侍其旁也;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非特如是也,其喜殆甚于朝夕侍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也。何则?黄生在其家,无以异于众童子,一出而得大贤为之依归,遂以能闻于人,为其大父与母者,其独能勿喜乎?其不愈于朝夕侍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乎?予闻之亦喜甚。
而予自洪州归,虽其身去介卿之侧,其心焦然,食息坐作,无顷焉不在介卿也。至于今且三年。然日孜孜念之,凡询介卿之事于人,虽奴隶贱人加详焉。于奴隶贱人犹然,况衣冠降登,絜然为士者乎?况吾介卿朝夕所与居,教诲而称之者乎?故闻黄生之归也,日企而望之,庶乎其来视我也。
居一日,黄生来。望其表,其步趋之节,揖让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入而视其色,听其言,立气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学其归,得之乎介卿何多也。间而省其书,则又如出诸介卿之手。问介卿之事,皆能道其远者、大者焉。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卿也。吾得之,废食与寝而从之。吾喜也,惟恐其去我,而尚恨其来之不早也。嗟乎黄生,岂特一时慰我也!于是知介卿之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
以从介卿于淮南者数人较之,不人人皆然,而黄生独然,则又知黄生之所自致者亦荦荦③绝众,使坚且久,其所至如何哉?因介卿之教诲、黄生之自致而思乎人莫不欲有立,然而有贤父兄之渐泽,而卒不入于善者,其自反于心如何也?亦思介卿之道德,于今为大备,而黄生为日进,独予断然不一二备而不尺寸进,比其少之时缺且忘者众矣,其自愧于心如何也?以心之愧也,则欲重警戒自修。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黄生之自致不独裕于己,而皆有以及予也,其喜不又多乎?
(有删改)
(链接4)
青岩山居记
(明)王祎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其山由东阳两岘峰西来,三十里至于龙门,势益穹隆,由龙门而西,又二十里,是为青岩。至是山支为二,南支则重峦叠嶂,北支则崇岭峻峤,皆迤逦西行。方二支之分也,有山从中出,峰阜圆粹,累累若联珠,曰齐山。而其势遂卑,南北两山,势相环护,左昂右伏,当其前如龙虎,齐山俨然而中居。齐山之阳,坦为平壤,广袤可一里。民居庐杂处其间者,皆傅氏。其外绕以双涧,涧源出于二支之所分,夹齐山而出,至是乃合而为一。行二三里,与群水汇为大陂,曰新塘,而塘适当西山昂伏之会。塘外复有一小山,岿然特起,若遏水之冲者。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雅宜为隐者之居。
初,傅氏有以才学显闻,仕为侯官主簿曰光龙者,与予祖母为同产,故傅氏予外家也。至正乙未之春,予始至焉,爱其双涧内属,两山外拱,清淑之气,若有所钟,乃即傅氏居旁,买隙地数亩,结屋居之。为屋仅三数楹间,屋外植以竹木,右偏别为小轩,庋书其内。读书之余,其缘涧而行。南涧水稍深,菖蒲生石山,与异草青翠相错,绝可爱。北涧水浅,稍雨,水激石面,声潺湲辄不休。有老梅数株,偃蹇横岸侧。由双涧所合,直两山之间而西望,金华芙蓉峰,近在目睫,可揽也。予于是居而乐之,若将终身焉。
或谓予曰:“仕与隐,其趋不同也。古之君子,未尝不欲仕,特恶不由其道耳。君子学先王之道,且将为世用,胡为而遽言隐耶?”予告之曰:“仕隐二趋,吾无固必也。十年以来,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今天下用兵,南北离乱,吾之所学,非世所宜用,其将何求以为仕籍?使世终不吾用,吾其可以枉道而徇人?则吾终老于斯,益研穷六艺百家,而考求圣贤之故,然后托诸言语,著成一家之书,藏之名山,以俟后世,何不可哉?君子之行止,视时之可否,以为道之诎伸。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一山之隈,一水之涯,特吾寄意于斯焉耳。吾之行止,安敢固必乎哉?”
或者无以诘,因疏其言,揭诸壁间,为《青岩山居记》。
(选自《王忠文公集》,有删改)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2)《赤壁赋》中,“客”被苏轼说服后同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文章开头的“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相呼应。
(3)“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在此基础上他还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2)《论语》借助松柏来表达什么样的人是君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提出的儒家接人待物之道德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人只是感叹是没有用的,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非常重视精神上的快乐,他们的快乐也各有不同。比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①____,②____”跃动着怡然之乐;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沙场,“③____,④____”展现出豪迈列之乐;苏轼则在《赤壁赋》中体验月夜听任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自由飘荡,“⑤____,⑥_____”抒写出自由舒畅之乐。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折露葵,并从中领略到极大兴味,表露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
C.尾联两个充满老庄思想的典故,一正一反,两相结合,抒写了诗人孤寂寡淡的心境,此心境正是清斋习静的结果。
D.这首诗通过对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2】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候。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选自《三国志·曹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B.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C.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D.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表字,人的别名。古人出生后,在命名的同时往往还要命字。
B.从弟,同族的伯伯或叔叔的儿子中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即堂弟。
C.文帝,后人写史,一般用谥号或庙号称帝王;“文帝”中的“文”即是谥号。
D.薨,古代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用来称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洪识大体。在太祖失去马的时候,他认为太祖比自己更重要,主动把自己的马让给太祖骑,自己步行跟随。
B.曹洪善用人脉资源。他凭借与扬州刺史的交情,亲自带领家兵到扬州,在那一带招募到士兵数千人。
C.曹洪屡建奇功。攻打徐州时,他冲在前面,率先占领东平、范县;吕布败逃后,他又转攻他地,接连攻克十多个县。
D.曹洪家本性吝啬。文帝曾假装向他借钱,以此考验他,但是曹洪不答应,文帝因此对他怀恨在心。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
(2)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黄页、淘宝网、支付宝的创始人马云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总裁马斯克进行了一场对话。
马斯克对宇宙的探索饶有兴趣。他认为地球有可能发生人类无法控制的事情,外部力量或者内部事物都可能导致文明被毁灭或者我们面临威胁包括人工智能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宇宙,确保我们能够进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
马云更关心人类在地球的生活。他认为,如果把资源都用在地球上,比如从海洋中取出垃圾,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目标,诸如此类的实际努力,能帮助地球变得更好,让人们活得更加健康、快乐。
以上不尽相同的看法引来了网络热议,请你参与其中的讨论,要能结合现实,有自己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