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疆图木舒克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   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⑦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⑧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⑦ D. ④⑥⑧

2、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xǔ)          (dù)       守(sī)        面面相(qù)

B.傲(jū)            子(xiē)     (suǐ)       化碧(hóng)

C.罪(qiān)        钝(nú)     (huò)       浑身数(xiè)

D.叹(wèi)        (tà)        赘(léi)       不前(sī)

3、下面对《马嵬(其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夹叙夹议。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使玄宗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D.本诗写了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纪的悲剧事件。既对玄宗述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罟不入洿池   数:密

B. 序之教   庠:学校

C. 申之以孝悌之意   孝悌:敬爱父母

D. 王无岁   罪:归咎、归罪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襟坐(危:高)   ②苏子愀然(愀然:忧愁的样子)

③侣鱼虾而糜鹿(把……当做朋友)④之曰“活水源”(名:命名)

⑤而莫消长也(卒:到底,最终)  ⑥而澄澈可(镜子)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不能为了“国际化”丢了“本土化”

胡静静

①不知从何时起,国内的文艺创作开始流行“中外混搭”的路子。近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将莎士比亚的《大将军寇流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糅合到了一起,让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来了一场跨文化的“对话”。

②然而,貌似时尚的混搭作品除了在营销阶段打出“大受欢迎”的招牌外,真正受到观众尤其是外国观众认可的,恐怕并不多,而谈到中国文化借此“走出去”了多少也就有些尴尬了。

③目前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从选材到制作都得有国际化思维的加持。这种观点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何为国际化思维呢?是在内容上迎合外国人的猎奇口味,还是在形式上“中西混搭”?以往,中国电影人的答案是两者皆有。于是我们看到了早些年冯小刚根据莎翁戏剧《哈姆雷特》改编的电影《夜宴》,也见证了其不尽如人意的口碑和票房。归根结底,《哈姆雷特》的经典性并不是因为情节的扑朔迷离,而在于人性的困境和挣扎,以及如“生存还是毁灭”那般哲理深邃的思考。

④反观曾经在国外备受好评且屡获大奖的国产电影,如《英雄》《卧虎藏龙》《红高粱》等,无不是因为在中国语境下展示了对世界和人性独到的思考,才真正撼动了世界影人的内心,获得了“走出去”的通行证。中国文化元素同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有机融合,以饱含象征与隐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内在冲突与外在冲突相得益彰的故事。

⑤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真正能赢得国外业界和观众尊重的,必然是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人情冷暖报以虔诚与忠实刻画之心的作品。当刻意迎合的伎俩越来越容易被慧眼识破,也许不虚伪不矫饰的真诚才是出路。当今困惑于如何“走出去”的文艺工作者尤其应当反思:中国文化想要“借船出海”,究竟应当在商业上费更多思量,还是在作品上花更多心思?是应该多琢磨大数据和调研报告,还是着重理解世道人心?

⑥我们通常所谓“世界性”,事实上正是就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本身而言的。其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运用的艺术手法,均是可以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而直抵人心的“不可言说之物”,因而也足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普遍的情感共鸣。这有赖于艺术家技术的娴熟,更取决于创作者本人的眼界和识见。毕竟,逼仄的内心境界从来无法体察广阔的大千世界,浅陋的灵魂也不可能予人以深刻的震动。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足以影响世界的感染力,只能来自对世道人心通达而深刻的理解。

⑦要推出这样的产品,我们当然应该熟谙自己的文化,从传统文化和生活中吸取养料,在此基础上用现代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如果作品确实有文化,得人心,相信定然是不会缺少观众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寇流兰与杜丽娘》貌似时尚的混搭作品除了在营销阶段打出“大受欢迎”的招牌外,并不能受到观众的认可。

B. 文章以冯小刚《夜宴》失败的例子,证明内容上迎合外国人的猎奇口味,形式上搞“中西混搭”并不是真正的国际化思维。

C. 《哈姆雷特》的经典性除情节的曲折生动外,更重要的在于如“生存还是毁灭”一类哲理深邃的思考。

D.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关键是提高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只要对世道人心通达而深刻的理解,就能产生足以影响世界的感染力。

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3中国文艺创作怎样才能实现“国际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服、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琵琶女出场时那种游怯的神态。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刘裕北伐时气势磅确、惊心动魄的场面。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思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备,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不是单纯的描写雨中景物,而是写动物、植物以及诗人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雨的喜爱。

B.本诗首联即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潇潇”,小雨貌:“稳”,稳当,稳步。

C.颔联不写雨,写秋天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了,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D.颈联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觉。“一凉”“恩到骨”,写出了滴落在身上的秋雨带给诗人的冰凉透骨。

2这首诗隐含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③在上,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再婚。②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B.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C.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D.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自抚养 躬:亲自

B.语岂然 斯:这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

D.之 善:好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母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其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⑵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我们曾遇见站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我们还穿越千年与屈原、司马迁、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