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平心而论 烩炙人口 金榜题名 以德报怨
B.高潮迭起 举止安详 黯然神伤 瞌然长逝
C.天崩地坼 引吭高歌 性格粗犷 动辄得咎
D.不容置喙 倍尝艰辛 如愿以偿 委曲求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为巡船所物色
B. 吴之民方痛心焉有
C. 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D.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杜甫,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C.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刘白”。他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人所铭记。
D.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无题诗是他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加拿大相关法律规定,居民只要离开国家公园班芙,就要把房子钥匙交给市政有关部门,以防火灾等不虞之事。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不名一文的瓦片。
C.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花绣
刘庆邦
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三大娘快不中了。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
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
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
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
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
①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
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菊丛高过了矮墙, 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
三奶奶不是格明的亲奶奶,是远门子奶奶,娘说三奶奶对格明不赖,是有一年,三奶奶见格明穿的裤子太短了,短得揪巴到膝盖那里,就送给格明一条长一些的裤子。
天快晌午时,格明的娘踏着雪来了,喊格明回家吃午饭。一朵黄花才绣了半朵,格明对娘说:你先吃吧,我不饿。格明眼不离手,手不离针,针不离线,线不离花,两朵花儿格明绣了一整天。
傍晚娘接她回家时,地的腿都站硬了,脚也站麻了。但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②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
格明再次醒来时,隐约听见了三声地响,她一惊。知道三奶奶这回真的不中了。
来到三奶奶家,格明最注意三奶奶的脚,要看看三奶奶穿上她做的绣花鞋没有。还好,三奶奶脚上穿的正是地做的绣花杜。花儿是两朵,左边鞋上一朵,右边鞋上一朵,两朵花儿朝里相对着。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满屋子都是花朵。
天放晴后,雪很快融化。
格明说:“娘,你给我买丝线,我要绣一双花鞋,自己穿。”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插叙三奶奶送裤子给格明的情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也使小说内容更丰富,行文更富于变化。
B.结尾写格明绣的花“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
C.文中多次对雪的描写,不仅增添了阅读美感,渲染了环境,也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D.本文文笔清新朴实,心理描写细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闪耀着文学之美,体现了人文情怀。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格明怎样的心理?
【3】小说以“黄花绣”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7、根据下列提示,用原文句子填空。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强调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音乐十分形象,其中描写乐曲由流畅如莺鸟私语到凝滞如泉流受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通过用典讽刺刘义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舍人表明他们追随蔺相如的原因是: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忆昔”两字领起,作者回忆二十多年前洛阳旧游的美好时光。午桥畅饮,豪英满坐,地灵人杰,使人乐以忘返,透着一种疏放轻快的气息。
B.“长沟流月去无声”写出了清幽、明净、幽寂、雅致的情趣。桥下流水静静流淌,印在水上的明月好像也随流水而去,静景中却见出一种动态美。
C.下阕是个人感情的抒怀。“二十余年”两句纪实,包括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深刻内容,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万里奔波,九死一生,怎能不“堪惊”。
D.“闲登小阁”三句,作者暂时抛却国破之痛流离之苦,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闲”字含蕴淡淡喜悦的闲适之情。
【2】结合全词,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妙处。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抱真,抱玉从父弟也。仆固怀恩反于汾州。代宗以怀恩倚回纥,所将朔方兵又动,忧甚,召见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领朔方之众,人多思之。怀恩欺其众,曰子仪为朝恩所杀’,诈而用之。今复子仪之位,可不战而克。”其后怀恩子场为其下所杀,怀恩弃遁,多如抱真策。抱真密揣山东当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来战余之地,土瘠赋重,人益困,无以养军士。籍户丁男,三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令之曰:“农之隙,则分曹角射;岁终,吾当会试。”及期,按簿而征之,都试以示赏罚,复命之如初。比三年,则善射,抱真曰:“军可用矣。”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县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君初,群贼附于希烈,希烈僭伪,有臣属群贼意,群心稍离。上自奉天下罪己之诏,悉赦群贼,抱真乃遣门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合从击朱滔。武俊许之。时两军尚相疑,抱真乃以数骑径入武俊营,其将去也,宾客皆止之,抱真连军马卢玄卿勒军部分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言讫而去。武俊感其不疑,待之益恭,指心仰天曰“此身己许公死敌矣。”遂与结为兄弟而别,约明日合战,遂击破朱滔于经城,以功加检校司空,实封五百户。抱真沉断多智计,常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节又好方士,以冀长生。有孙季长者,为抱真炼金丹,绐抱真曰:“服之当升仙。”遂署为宾僚,凡服丹二万丸,腹坚不食,将死,不知人者数日矣。初,抱真久疾,为巫祝所惑,请降官爵以攘除之。是年,凡七上章让司空,复为检校左仆射。贞元十年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赠太保,赙以布帛米粟有差。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B.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C.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D.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保,是古代“三公”之一,位次于太傅,周代始置,为辅佐国君的官。
B.门客,又称食客,依附于贵族门庭的人,作为一种职业,它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C.山东,是一个区域名,指的是泰山以东的地区,与现在的“山东省”不同。
D.实封,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实封者,始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
【3】下列对原义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真做事窝有谋略。仆固怀恩反叛,李抱真提议恢复郭子仪的官职可以不战而胜,后来仆固怀恩的儿子被部下杀害以及怀恩奔逃多是李抱真的计谋。
B.李抱真做事未雨绸缪。他在上党地区挑选有才能气力的男丁,让他们在农事闲暇时竞技射击,三年之后这些男丁都善于射击,可以参与作战。
C.李抱真勇于为国献身。他听从了宾客的建议,率领数骑前去王武俊的军营,最终王武俊被他的真诚打动,二人合兵出战,在经城打败了朱湄。
D.李抱真晚年十分迷信。他曾受孙季长的欺骗,先后服下两万粒金丹,差点送了命:还曾被巫祝迷惑,请求降官来清除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抱真密揣山东当有变,上党且当兵冲,土瘠赋重,人益困,无以养军士。
(2)常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
10、大作文。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媒体记者快速反应,及时报道。
爱心人士志愿者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师生网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请以“责任”或“担当”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