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中悟理
《池子与河流》让我们懂得了( )
A. 只顾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B. 人不能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C. 人应该追求清闲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2、“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几乎晕过去!”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的心情是( )
A.灰心丧气 B.喜怒无常 C.气急败坏 D.眉开眼笑
3、下面只有一组词中的加点字都是正确的,把它选出来。( )
A.流心 留水 B.清致 精除 C.仿佛 吹拂 D.路天 公露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燕子是一种候(hóu hòu)鸟。
(2)一列空调(diào tiáo)列车停在站台上。
(3)这些野生动物濒(pín bīn)临灭绝,我们呼吁(yù yú)人们立即(jí jì)行动起来,保护它们。
(4)小朋友们载(zài zǎi)歌载舞,欢度“六一”儿童节。
5、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jù lǒng zī shì qiān xū chí tá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má fan nuò ruò zhèn jìng qì guā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根据语境填空。
(1)“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阅读中应该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思考。
(2)“____________” ,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
(3) 春天,校园里绿草如茵,墙角的一枝杏花悄悄地探出院墙,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吟出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____________。
(4)小明不爱阅读,每次写作文总是抓耳捞腮,苦恼不已,我会用唐代是诗人杜甫的名句“_____________”来劝告他。
7、给下列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的铁罐 (_______)地回答
(_______)的东西 (_______)地说
(_______)的珊瑚 (_______)地通近
(_______)的长腿 (_______)地离开
8、描一描,写一写。
9、阅读练习。
大母鸡
①我酷爱养鸡,家里养了六只母鸡,其中一只大母鸡又大又肥,全身披着黄羽毛,头上有一顶红色的小冠子,真神气。
②大母鸡既刁横又霸道。有一次,我拿了一把米来喂它们,大母鸡首先在我面前咕咕地叫,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快来喂我吧!真把我饿死了。”我对它说:“就你贪吃!”我把米放进食槽里,大母鸡就张开它的大翅膀扑向食槽,还专门找大颗的米吃,其他的母鸡饿得咕咕直叫,只好吃它刨出来的碎米。有一只黄母鸡不服气,就悄悄地来到食槽,和大母鸡抢着吃,刚抢一口,头部就被大母鸡狠狠地啄了一下,吓得那只黄母鸡赶紧躲到一边去了。其他母鸡再也不敢抢食槽里的米了,只得乖乖地吃大母鸡刨出来的碎米。
③大母鸡还喜欢打盹。它打盹时还很讲究,先用爪(zhuǎ zhǎo)子“刷刷”地在地上扒(bā pá)个坑,然后就蹲下来眯上眼睛,把头插进它那大翅膀下一动也不动,你走过去,它也不怕,还是打自己的盹。
④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只大母鸡,因为它每天下一个蛋,比其他鸡下得多。它下蛋时先吃得饱饱的,然后就安安稳稳地卧在窝里,忽然它浑身哆嗦起来,顿时它的羽毛竖了起来,样子忐忑不安,不一会儿,它就站起来。我走近一看,鸡窝里已经有一个蛋了,一拿起来,热乎乎的,我把蛋取走后,赶紧抓一把米喂它。大母鸡一边吃一边“咯咯”地叫,好像在说:“我下蛋了!我下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酷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3】这篇短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②③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第②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了“我”对大母鸡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10、课外阅读。
小鹦鹉
瞧,这小鹦鹉正仔细地“梳妆打扮”呢!它先低头瞄了瞄水里的影子,大概是检查头上那顶浅绿色的“绅士帽”是否戴正了;又回头望了望身上那黄、绿、蓝三色相间的“西装”,用自己那带钩的嘴捋了捋。
“梳妆打扮”后,它环望了一下四周的景物,闭上眼睛,打起了瞌睡。那神态,好像是一个老戏迷在津津有味地听着《打龙袍》。过了一会儿,它睁开眼,似乎发觉我正在看它,羞涩地把头深深埋在“西装”里。我笑了,嘿,它也懂得害羞哩!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似乎(sì shì) 发觉(jiào jué)
(2)照样子写词语。
津津有味
(3)画“ ”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
(4)短文描写了鹦鹉的 和 。表达了作者对鹦鹉 的思想感情。
11、课内阅读。
不一会儿,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脖子上取暖。我说:“爹,你冷不冷?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起了盖在身上的被子。
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那一年春节,我提着父亲做的灯笼,和小伙伴们玩儿得很痛快。小伙伴们都夸我的冰灯好。没过几天,冰灯就化了。但是,我的心里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1】选文主要写了父亲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脖子上取暖”说明( )
A. 父亲忍受着做冰灯的寒冷。
B. 父亲非常怕冷,要经常取暖。
C. 父亲的脖子怕冷,需要用手来温暖。
【3】“我”撩起被子让父亲暖和暖和是因为( )
A. “我”关心父亲,怕父亲冻着。
B. “我”想让父亲暖和一些,快点做好冰灯。
【4】父亲很冷,却对“我”说___________,并且让“我”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并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的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题目“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谁)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第一自然段,结合“气喘吁吁”一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画“_________”句子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他俩为了把幻想变成现实,一直在不断地努力。
B.他俩只在小时候为实现幻想很努力。
C.他俩只注重观察,却没有动手实践。
【4】短文已用“//”分成四个部分,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以便按这些词语的提示复述故事。
——遭人挖苦——研究飞翔——
【5】读了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的道理有( )(多选)
A.受到别人嘲笑时,我们应该立即停下自己的活动。
B.有些科学幻想经过人们的努力,是可以变成现实的。
C.只要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梦想的。
13、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 ),( )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 )的。水是那样( ),又那样( ),( )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 )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 )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 )了,在“扑哧”一笑中( )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 )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 )着;水泡闪亮闪亮的,( )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1)按原文填空。
(2)作者是通过哪两个方面来体现珍珠泉的美丽的?( )
(3)写出珍珠泉泉水和水泡的特点。
泉水:
水泡: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狐狸和樵夫
有一次,一只狐狸被猎狗和猎人们追击,狐狸心里很害怕。它急急忙忙地逃走,可猎人们紧追狐狸不放。
就这样,它跑到了一位樵夫家。正好樵夫在院子里乘凉,他听见敲门声,便打开门一看,发现了那只狐狸。
樵夫问它:“请问有何贵干?”狐狸把事情告诉了樵夫,樵夫让它进去并藏在自己的屋里。
不一会儿,猎人们带着猎狗追过来了。猎人问樵夫有没有看见一只狐狸。
樵夫一边对他喊:“不知道!”一边用手指着自己的屋子,暗示着狐狸的藏身之处。但猎人们过度性急,根本没有明白樵夫的意思,又向远处追去了。
猎人们走远后□狐狸想悄悄地溜走□被樵夫看见了□樵夫很不高兴□责备它说□你真是太没良心了□临走之前对你的救命恩人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吗□
狐狸说:“如果你的手势与你的语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我就该好好地感谢你了。”
【1】在短文的第六自然段“□”处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有何贵干:_________ 藏身之处:__________
【3】“狐狸把事情告诉了樵夫”,狐狸是怎样说的?请你想一想,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樵夫的语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樵夫的手势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语言和手势表达的意思___________。
【5】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1】用“ ”画出塞翁说的话。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赛马失马”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B.“塞翁失马”比喻虽然暂时遭受损失,却也许因此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可能转变为好事。
C.短文中的塞翁是一个喜欢胡言乱语的人。
16、排列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
(____)再走到一座小桥上。
(____)它们先来到小河边。
(____)然后,“扑通、扑通”跳到河里捉小鱼,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____)太阳下山了,妈妈来叫了,小鸭们才想起应该回家了。
(____)一群小鸭想到河里捉鱼吃。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原句:趵突泉公园的景色十分幽静。(改为感叹句)
②原句: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随着水流摇曳。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把 比作 。
③( )( )池水清极了,( )( )可以把池底的游鱼、水藻看得清清楚楚。(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④原句: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这些五光十色的气泡。(改为反问句)
⑤原句: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缩句)
18、你最想去哪儿春游呢?请写出最理想的地方,然后写出理由。
最理想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三(1)班的同学差不多全到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讲究卫生,防止不生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断定李小明这次语文考试可能考9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轻声地默读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这段话。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独角仙一只,摔在灯下。它摔得很,摔晕了。
__________________
21、你的班级是否“藏龙卧虎”?有故事大王,有运动健将,有滑轮高手……你最佩服谁?请用具体的事例把他的特点表现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