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期末泉州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词语。

yì lì     zhào ɡù     lóu tī     hé ǎi     pàn wànɡ

( )     ( )     ( )     ( )     ( )

2、词语综合运用。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迂回”一词写出了河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能够形容这一形状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明如玻璃”则写出了河________的特点。

3、我能根据实际情况,用所学的古诗句填空。

1.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天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期末写评语的时候,老师会祝你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词。

( )       ( )       ( )

( )       ( )       ( )

5、新词巩固。

bítì   tì tóu   zhuài zhù   yāo he   tān huàn

(   ) (   )   (   )   (   )   (   )

yàn zhèn   shì nòng   chuídǎ   xù dao   wān dòu

(   )   (   ) (   ) (   ) (   )

miǎn tiǎn   téng xiě   chū bǎn   cān zhuō   jǐn shèn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B.从“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困难的藐视及乐观的精神。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

【4】“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________,“寒”字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6】本诗主要围绕“________”这个“面”,通过腾越五岭、疾跨________、巧渡________、飞夺________、喜踏________这五个具体的“点”,表现了红军________形象和________精神。

【7】“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吕氏春秋》:“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③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1】补齐注释。

【2】这首诗写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并没有写弹奏的技巧和琴声,而是重点写了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将这个峨眉山上下来的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如听万壑松”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余响入霜钟”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D.“不觉碧山暮”是说音乐听着听着就到了早晨,与前一句中的“霜钟”呼应。

【4】“客心洗流水”中的“客”是诗人自谓,由此联想到孟浩然的“日暮客愁新”,我猜李白的这首诗在赞美琴声美妙、感慨知音的同时,也寓有_________________之情。

8、1929年的早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后来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1933年夏天毛主席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①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词中哪几句描写了大柏地雨后的美丽景色?请画上横线。

【2】“彩练”指的是___________“斜阳”指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首句先从夕阳西下的天空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了一幅斑斓的春日黄昏图。

B.作者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舞”字,使本为静态的彩虹活了起来。

C.“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点出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显得分外美丽。

D.本词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山川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乐观豪迈的胸襟。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黄河大合唱》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组成,以黄河为背景,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抗日战歌。

【材料二】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材料三】黄河大合唱》用诗篇与乐曲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黄河的波涛汹涌、战争的残忍迫害和人民的英勇奋战生动地浮现在听众眼前,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这源于创作者的精心编排。冼星海在《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中详细描绘了每一个乐章的画面和情绪:“第一首《黄河船夫曲》,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黄河颂》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1】《黄河大合唱》是在( )的背景下诞生的。

A.抗美援朝战争

B.抗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中法战争

【2】阅读完材料一,我猜想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出自《黄河大合唱》中的( )

A.《黄河船夫曲》

B.《黄河颂》

C.《保卫黄河》

D.《怒吼吧!黄河》

【3】阅读材料,试着说说《黄河大合唱》表现了什么精神,表达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①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城市对于人们,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传承文化基因的摇篮。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位英国学者就提醒,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特色。③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弥足珍贵,不应被肤浅的标准、流俗的风格所淹没

【1】用一句话概括该文段要表达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画“ ”的部分改为反问句。

【3】下面的话最适合放在________句之后。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在全球不少地方,昔日的街区、遗址、老字号、名人故居逐渐被千篇一律的新面孔取代。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 闻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   )着交通沟的胸墙(   )着,一手(   )着火柴盒,(   )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   )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   凝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chòu   còu)到我的耳边轻轻的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lèng   lèn),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1】在文中括号里给带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打“√”。

【2】选出括号内运用恰当的词语,打“√”。

【3】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精会神(含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括号里。

                    

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多好啊!”能看出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苹果里的星星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苹果里头藏着什么。”“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刀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间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组成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直到那一天,孩子把这个消息带回家来,才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无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不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

【1】联系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1)冥顽不化:_________

(2)不为人知: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中的“星星”指的是_________,“我”认为正确的切苹果的方法是_________,“儿子”的切法是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近九旬的俞芳老人,七十多年前曾与鲁迅先生一家同住在北京的砖塔胡同61号。对鲁迅先生的风趣、善良及平易近人,她都有亲身的感受。∥

鲁迅先生表面上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尤其是对他的母亲和我们三姐妹。他只要有空坐上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鲁迅先生讲笑话很有特点,讲起来娓娓动听,有时又把双眼一瞪,这使得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

有人说,鲁迅先生性格乖戾,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但事实上,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却是非常平易近人。

有一次,夜已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我们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夜深人静,越吵越响,以致鲁迅先生整夜失眠。第二天,他精神不支生病了。我们三姐妹去探望,谈到口角的事,鲁迅先生问:“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响啦。”我们便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呢?其实只要你咳嗽一下,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先生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都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就消了。”

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还体现在对待人力车夫上。有一个叫二秃子的人力车夫,住在附近的一个破庙里,鲁迅先生经常坐他的车。每次回来,鲁迅先生给他的车费总是最多的。鲁迅先生常说,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又说,一个人平时用钱不可浪费,能节省的地方,应该尽量节省,但克扣劳力的钱是不应该的。

【1】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亲近。_______

(2)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严肃。_______

(3)形容大笑时身体前后晃动。______

【3】文章通过两个事例写出鲁迅平易近人的品质,请简要概括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第八单元的学习,写写鲁迅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第一段中有一个词充分表现了班长做出决定的果断与坚定,这个词就是________,描写战士们态度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

【2】五位战士准备转移时面前有哪两条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明明知道正在走向绝路,为什么还热血沸腾地“紧跟在班长后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词句形容此时的战士们,我会想到________这个词,我会想到曹植的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5】第二段中把石头比作_________,说明石头砸下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把王鼎钧先生的这段金言送给每个学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她写字的时候,我们(   )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坚持梦想,(   )能最终实现梦想。

③(   )小明知道那样做是错的,他(   )不会去做了。

 

18、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成8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花之歌》的表达方式描写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您是国王,您答应的事情怎么可以反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斯说:我想要一管笛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是一个聪明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妙笔生花

毕业在即,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老师或同学说。请你以书信的形式,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表达你对老师或同学的感激、愧疚、难舍……之情。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