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期末盐城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请书写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

鼓舞________ 庄严________ 徐徐________

陆续________ 欢喜________ 欢呼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不知不觉已到六年级,一路走来难免跌跌撞撞,可能有过jīng huāng( ),可能有过失败,但要相信所有挫折都是岁月kāng kǎi( )的馈赠,它将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jīng lì( )

4、《高山流水》缓缓响起,小南想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优美的琴声。请你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恰当的填入横线处。

字正腔_____     余音绕_____     轻歌_____

排山_____     居高_____     居高_____

一曲《高山流水》________,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5、课文回顾。

(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组课文有:《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这组课文的主题是 内容都是表达 感情的。

(2)《穷人》的作者是 国作家 。渔夫夫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这一系列故事指的是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中描写了静的景物:明月、______________,也描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衬托出夏夜的安静,表达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波浪线标出一句对偶句。

4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表现了恬静的气氛。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7、附加题。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释:复:又、再,关山:群山 , 苍:苍翠 鏖战:大战)

【1】“菩萨蛮”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

【2】展开想像,简单描述上阕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理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本诗的诗歌体裁是____________

【2】诗人描绘了一场______雨,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片乌云快速翻滚蔓延的动态

B.第二句“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片急雨打入船中的状态。

C.第三句“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度之大,将大雨吹得无影无踪

D.全诗写雨不在雨,全为一个“醉”字,人因酒而醉,诗因醉而做。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   )痛击追上来的敌人,(   )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片段中划“   ”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首尾呼应

3片段中加点的“一次又一次”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关于“点面结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片段中对“点”的描写,突出了每个战士的英勇;对“面”的描写,可以顾及全局,体现五壮士整体的英勇无畏。

B.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C.习作时可以把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进行描写。

D.习作时要把其他起铺垫、烘托等作用的材料作为“面”来写,因为它们不重要。

5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自选一个情境,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紧扣____字,____次写到鲁迅的外貌:________的脸,________的头发,________的胡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和____________的性格。

 

11、课外阅读。

少年朋友,你到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吗?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

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鹿群,像银河的繁星撒在茂密的森林里;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绢镶在晶亮的溪水边。

你一眨眼,草原上的风随着歌声呼啸,放牧牛羊的小子唱着长调,骑着骏马过来了!天空中的百灵鸟和云雀飞舞着鸣叫,驯养鹿马的小姑娘吹着口哨,迈着碎步过来了!

你再一眨眼,羊群从蔚蓝色的天边上跑下来了;鹿群从赭褐色的林莽中跳出来了;马群从翠绿色的草丛中跃上来了;牛群从晶白色的水泽中淌过来了。

你又一眨眼,金光灿灿,那是金色的霞光映照在小子金色的腰带上;花儿朵朵,那是盛开的山丹丹衬托着小姑娘花花绿绿的头巾。

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边;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驶去!

【1】用横线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按要求在文中找词语写下来。

(1)AABB:________ ________

(2)ABCC:________ 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蔚蓝色的_________ 赭褐色的__________

翠绿色的_________ 晶白色的__________

【4】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描写了___,把它们分别比作____

12、阅读与理解。

百草之王——人参

人参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中国东北地区,为“关东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之首,亦见于朝鲜半岛,称“朝鲜参”“高丽参”。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按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生晒参、红参等。

人参的株高约40~50厘米,有纺锤形或圆锥形的肉质根,有细密的皱纹,色淡黄,常斜生,多须根。主根顶端有根状茎,根状茎很短,多不明显,俗称“芦”或“芦头”。轮生掌状复叶。初夏开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果实呈扁圆形,大小如豆粒,秋天成为鲜红色的浆果,内有两粒种子。

由于人参纺锤形的肉质主根及分枝根似人形,加之其多肥厚,如胖娃娃一般,所以人们常叫它“人参娃娃”。人参也是非常有灵性的植物,民间甚至流传说人参能够像动物一样行走呢!

人参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用植物,人参在古代有许多别名和雅号,如神草、王精、地精、土精、黄精、血参、人衔、人微等。在中国的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的药性和疗效就有所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药中上品;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全书113方,用人参的就有21方;在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大量关于人参的记载。在中药学上,人参有大补元气、治疗久病虚脱、大出血、大吐泻等危重病症以及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参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原来人参含有多种皂苷、人参酸、多种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类、植物甾醇和挥发油等,具有抗衰老、抗肿瘤,加强大脑、心脏、脉管的活力和造血功能,能够刺激内分泌机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亢进等。中医还用“独参汤”挽救垂危病人,民间传为“救命汤”。正由于此,人参被称为“中药之王”“百草之王”,世界闻名。

在我国,有关人参的历史传说很多,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都有大量描写。《红楼梦》中王夫人翻箱倒柜找人参,是人们所熟悉的故事。而在人参的故乡东北,有关人参神话般的有趣故事更多。在这些故事里,人参作为正义和善良的化身,有时是一个身穿红肚兜的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有时是一个头簪红花、身着绿袄的美丽姑娘,有时又是个童颜鹤发的慈祥老人,有时又是射出一缕豪光的北斗星。这些故事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依然是引人入胜。尽管这些传说不一,但都反映了人们对人参的了解、喜爱和珍视。

1对第2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果实为例子,写出了人参的特点。

B.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人参的果实与豆粒作比较,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人参果实的大小。

C.这句话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果实中种子的数量。

D.这句话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多角度说明了人参的特点。

2第6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续列举了四个例子,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说明人参变化莫测,具有人的品性。

B.说明关于人参的神话故事很多。

C.说明人们对人参的了解、喜爱和珍视。

D.说明人参常常作为正义和善良的化身。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重点介绍了人参的药用价值,突出了人参是“百草之王”。

B.本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人参的特点。

C.本文引用了许多人物形象,写出人参的神奇,是一篇有趣的神话故事。

D.本文列举了医药著作中关于人参的记载,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4第3自然段中,“人参也是非常有灵性的植物,民间甚至流传说人参能够像动物一样行走呢”一句中,能否把“流传”一词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参为什么被称为“百草之王”?请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训练。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在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1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2约定俗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尴尬指的是_________。而这种尴尬,用道具_________就漂亮完美的解决了骑马没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

4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有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5马鞭在舞台上代替了马匹”,这就是京剧中的_______,马鞭是________,马匹是________的,剧情中的马失前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则是由演员用各种动作表演出来的。

6选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语意转折。 D.表示意思的递进。

7“‘远远胜过了’”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着重指出。 C.表示否定讽刺。

8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这种表演方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9画横线句子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10画波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在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第2自然段内容,想象理解: “远远胜过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选段内容填空: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_______,或者作为______的象征。

13我还知道京剧中的虚拟还有______,桨是_______,船是______的。演员拿一支桨做着各种划船动作,我们就知道他在________

14这两段话说明了京剧有(   )的特点。A.虚拟 B.实在 C.虚实结合

14、课内精彩阅读。

A.皮鞋匠静静地听着。B.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C. 的海面上,霎时间 。D.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似的微云。E.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F.被月光照得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G.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H.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所缺内容。

【2】观察图画,结合内容,完成练习

图1                                      图2                                      图3

①选出与上面图片描述的内容相对应的片段中的句子。

图1:_________       图2:_________       图3:_________

②结合图片和文字,体会旋律的变化。

A.音乐高昂激越       B.音乐气势逐渐增强       C.音乐轻柔、舒缓

图1( )→图2( )→图3( )

【3】片段中,句子_________是实写,句子_________是联想。这样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17、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她的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令我们印象深刻。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并表达真情实感。注意:题目自拟,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全文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