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伤人悲剧发生了,我们该理性看待这件事。抛开规则大谈人性,只能是留下一地鸡毛。而“门票猛于虎”论,“围栏不够高”论,均看不到对规则的理性思考。
②习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就是要学习他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英国脱欧又给日本当头一棒,日本经济目前是如履薄冰,深陷衰退的泥沼。
④孙桂兰老人离休后,并没有安享晚年,反而当上了“义务红娘”,200多对有情人在她的牵线搭桥下喜结金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⑤2016中日德三国对抗赛中国拳手武僧一龙只用一回合就击败了日本空手道冠军吉重吉,从上次比赛失利后,吉重吉只要一上台,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⑥周末天气晴好,在丰谷镇的草莓种植大棚内,三五成群的市民提着篮子,意兴阑珊地当起了“农夫”,享受着采摘新鲜草莓的乐趣。
A. ②④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②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
③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④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
⑤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⑤ D. ③⑤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掌握的成语数量和文化水平成正比,学习成语需要细水长流。
②贵州见证了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东北老字号沈阳机床的发展完全可与之并驾齐驱,也踏上了智能制 造的快车道。
③口传心授是读诗的重要方法,因此初学者最好能够多多朗诵,并能在朗诵过程中用心体会诗词中蕴 含的奉富意蕴。
④在芜湖一家坚果公司“双 11”誓师大会上,员工声嘶力竭的呐喊传达着今年“双 11破五亿”的壮志。
⑤从诗歌的风格看,李白的俊逸、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平白质朴、王维的清新自然,实在各有千秋。
⑥优秀的小说作家不仅要有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受能力,而且要有向壁虚构的能力。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A.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可谓首鼠两端,从初到北京时的老实坚忍,到后来的自暴自弃,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
B. 随着萨德在韩部署的进行,中国与美韩的博弈分外令人关注。近来中国赴韩人数锐减,韩国民众闹得沸反盈天。
C.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20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探骊得珠,找到了较为妥善的预防与治理办法。
D. 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惊叹。
E.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但现在许多中学生认为他和苏氏三杰相比不过是忝窃虚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4月16日,市综合执法局结合全市复学安排和校园安全等相关工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中小学校园周边市容秩序整治。
B.在网络的洪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有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C.据媒体报道,谷歌没有禁止华为Mate30系列不得采用最新的安卓10系统,但禁止华为手机安装谷歌“全家桶服务”。
D.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记录我省近年来村镇巨变的展览在杭州拉开帷幕,该展览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为主,全方位回顾了近年来我省美丽乡村建设走过的辉煌历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如何提升使用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究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服务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比如,现在的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这就应该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群众呼唤动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书、看报、看电影等活动;当群众习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就必须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智慧书房”;一些地方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还有地方发挥本地戏曲、民乐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摘编自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政府逐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力度,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B.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不高,是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C.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在内容资源上和文化载体上不断有所创新,与时俱进。
D.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就需要将文化服务由静态、非社交化的服务转变为动态、社交化的服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展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就,后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强化论证。
B.第二段先结合具体事例阐明问题,接着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之道,逻辑性强。
C.文章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着重从服务内容和供给更新两方面展开论述。
D.文章结尾列举了一些地方的成功案例,以证明公共文化服务贴近群众需求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立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以提升其使用率。
B.多开辟网络空间,将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适应社会发展,提升效能,更好服务群众。
C.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供需错位”,是人们对公共文化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所导致的。
D.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文化事业,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先以舟的浮动离不开水为喻,接下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离不开风的承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否定了一些所谓的“师”,因为他们不能传道解惑。描写他们只能教授孩子一些基本知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中描述了“士”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所写的景象与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写的景象相近。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回忆了刘裕当年北伐的赫赫战功。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将士们卷旗渡河、鼓声喑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消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 ”写词人洒酒酬月,寄托情感。
(2)“择吉”是古人在做大事前通常要进行的一种传统习俗,以期趋利避害,《诗经·氓》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已有之。
(3)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_____________ ,不亦远乎?(《论语》)
(4)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 。
(2)《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 , 。
(3)《离骚》中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________ ,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老子《道德经》中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都是强调从善改恶。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渔家傲·秋思》中运用互文的手法表现戍边将士苦思家乡的句子是“人不寐,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人们迎神赛社的作乐场面与前文“烽火扬州路”做比较,表明人们已淡忘国耻的句子是“ , ”。
(3)《师说》中指出老师职能的句子是“ ,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①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①有美堂:现在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写声惊雷和漫天乌云的景象,烘托了阴沉压抑的气氛,为后文描写暴雨蓄势。
B.诗歌三、四句说天外之风掀起滔天巨浪,暴雨从江的对面飞扑而来,想象奇特,用语夸张。
C.暴雨如倾,诗人并不感到惊惧与焦虑,反而意兴勃发,在有美堂举起金樽饮酒,欣赏羯鼓表演。
D.尾联场面瑰奇,描绘了飞泉如鲛室的琼玉倾泻而出,使诗人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飞泉洗脸。
【2】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了风雨,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赐爵列侯,剖符世世不绝,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迁为太尉,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脸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摘编自《汉书·卷四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迁” 古代指升官。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擢、拜、除、署等。
B. 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也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C. 薨,指诸侯死。古人讳言“死”以专称代替,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D. 谥,是中国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朝廷根据其平生功过给予的褒贬称号,如“文”“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祖先是卷人,后迁徙到沛,以编织竹器为生,常在别人家的丧事上吹箫以养家糊口。
B. 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入关灭秦,还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叛乱,所向披靡。
C. 周勃墓木讷刚强,质朴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生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汉高祖据此认为可以把大事托付给他。
D. 周柏位高权重,仕途顺利。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多位皇帝的倚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日吾召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2)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以来,背景、深圳、武汉、重庆、广州和昆明等地的机场设立了女性安检专用通道。针对部分机场设立女性安检专用通道的做法,网友态度不一,有反对者认为,“这是一种歧视,因为设女性安检专用通道,女性乘客若不到专用通道去进行安检,就有可能被说教”。但也有支持者点赞,“这是很好的服务,可以保护女性隐私,为女性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也有人打趣,认为“这体现了当前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便民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