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③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④在那片带有原始神秘色彩的绝崖峭壁上,一条条悬泉飞瀑,从万仞峰顶倾泻而下,发出瓦釜雷鸣般的巨响。
⑤新的课程改革鼓励中小学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将改变以往班级学生固定化模式,有利于彻底解决当前有教无类的教育问题。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⑤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抗击新冠肺炎,我们要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气概。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驰援武汉的广大医护人员的精神写照。
C.疫情造成无数人居家或集中隔离,人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秋与秋冬”。
D.开展线上学习,可以用“读书不觉己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激励学生。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毅等惧,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选自《隋书》)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②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漸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现在小说的題材界限早已被打破,社会的错综复杂,各行业的犬牙交错,导致了小说題材的重叠、模糊。
⑤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⑥春节愈来愈近,琳琅满目的节日饰品、礼品摆满了各大商家的柜台,让逛街的市民目迷五色,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A. ②③⑥ B. ①⑤⑥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说家作为时代的喉舌,担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使命。 , , 。 , , 。而优秀的作品正是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真的启示、善的教育的同时,也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熔铸于其中。
①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
②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敏感地关注人类命运
③以独特的视角去反映客观事物
④因而思想比普通人更敏锐、超前、博大、深邃
⑤思考人类的发展和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
⑥综合地、整体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
A.①③⑤②⑥④ B.①⑥③②⑤④ C.②③⑤①④⑥ D.②⑤④①③⑥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大学之大与大学之道
陈 浩
没有远大理想来仰仗,大学将无法拥有精神中心;同样,没有伟大精神作支撑,大学理想与实践就会断裂。展现大学共同精神的表述有很多:崇尚科学,鞠躬尽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守正开新,常勤精进;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迎难而上,挑战权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不信邪恶、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等等。大学汇聚和倡导的这些精神,已足可竖起大拇指,令世人钦佩。若将大学使命、大学理想、大学正义等汇合起来考察,大学精神之伟大,更是无可争辩的,绝对不失为人类社会精神之灯塔,是国家和民族精神汇聚、传承、发展、开新、引领之高地。大学在坚守自身精神家园的同时,理应保持那种敏锐的建设性批判思维,或是理性反思的姿态,不断砥砺精神气节。大学教师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教给学生两样东西,一是思悟力,二是精气神。现代大学如果不能让受教育者精神更加高贵,心智趋于成熟,灵魂更加纯洁,格调通往卓然,那真就该深刻反省了。
欲想有成就的大学者,对科学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不只是口头上的,而是渗透到自己的潜意识和日常生活行为中的。尤其做基础研究或理论原创的学人,如果没有一种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就不会出大成果,成不了大科学家和大学问家。当代中国,为什么很难出国际大师级科学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按捺不住急功近利的欲望,吃不得苦,耐不住寂寞,舍不得付出耐性,不懂得或做不到“久久为功”。这些品格在当今中国的大学,表面上看是学生没达到,实际上也正是很多领导和教师缺失应有的境界。目光短浅,得过且过,投机取巧,慵懒倦怠,气泄神衰,萎靡不振等是其大敌。
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必然是互相激荡和同构相谐发展的。在改革创新精神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发展主旋律的今天,我们的大学面对教育教学种种积弊,面对社会不满和呐喊,迟迟迈不出为提质加力、实现自我超越的大改革步子,是谈不上与时代精神合拍的。改革开放之初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教界和大学的管理体制大改革等搞得轰轰烈烈,在业内外引起大震撼。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热盼的依靠新的教育教学大改革促进教育质量大提高的局面并未出现。今天谈大学改革,应从两方面梳理:问题的改革和改革的问题。有问题难题才需要改革,找准问题改革才有目标方向。当前一些大学改革本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避实就虚,悬浮不着地。亟须反思的是如何避免改革目的被改革措施手段所淹没、甚至颠倒了。离开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谈大学改革,把逻辑和手段当目的的改革,免不了陷入空谈、玄谈、混谈之困局。当前大学改革有个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被边缘化,“通识教育”舶来品还在某些大学掩盖、冲淡、冲击素质教育的实施。战略主题遭搁浅,实际上是教育教学这项核心改革被轻忽,或者说是核心改革本身不硬朗、无大作为被遮蔽了。改革释放巨能,改革创造机运。教改乏力,提质无望。再启大学教学大改革,搞好改革分层设计,提振每个大学人的教改欲望与能力,这是时代深处传来的召唤。
能否守住和弘扬大学精神,是对大学人意志的考验。“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大学人如果也在名利、金钱和情色的诱惑中把握不住自己,如果小改即止、小进则满,甚至只为获取暂时的小利而丢掉恒久的大义,精神懈怠甚至颓废,是迟早的事。有的教授走上领导岗位后,陷入权钱名利怪圈而不能自拔,走上了违纪违法犯罪之路。谨防大学精神失守,以精神高度托起师生事业学业高度,始终应该是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关切。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大理想和伟大精神对于大学、国家民族、人类社会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B.大学精神的缺失表现为一些大学人急功近利吃不得苦、耐不住寂寞、没有耐性等。
C.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互相激荡和同构相谐发展的,三者是完全同步的。
D.大学人要在名利、金钱和其他各种诱惑中把握住自己,坚决守住和弘扬大学精神。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共同精神的内容表述很多,这也就要求从意志、人格、思想、学术等方面引导。
B.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等品格表面看是学生缺少,而根本原因在部分领导和教师身上。
C.当前一些大学改革本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改革目的、措施手段颠倒,陷入某种困局。
D.每一所大学只要不边缘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就能不失守大学精神。
【3】大学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弘扬大学精神?请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箫声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泪下。
(3)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于是有了不堪回首之感,这一感慨,因不堪回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愈加强烈。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3)《三峡》作者写山,用“______,_____”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山峰雄伟峭拔的风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描绘了桃花源富足宁静的自然美景,而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桃花源人愉悦满足的精神状态。
(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主客问答之后,表明主客两人进入时空两忘、超然物外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自己喜好修饰并习以为常,“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即使牺牲生命也不会改变内心追求的坚定志向。
10、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认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_______”;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_______”。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形象表述。
(2)《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择取了典型意象,点明了时令和环境,更为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一抹哀婉悲伤的色彩。
B. “路转陡”三句包孕着微妙的心理变化,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
C. “凄凉”一句点明了题旨,同时也承上启下,领起对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的抒写。
D. “凤楼远”两句从家中妻子着笔,既点明了“乡心”的具体内涵,又是对上一句的回应铺染。
【2】“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几句历来受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也。兄邈,太子前卫率。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谢玄为州,辟广从事西曹。又谯王司马恬镇北参军考或以广博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阅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隆安中,尚书令王珣举为祠部郎。时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录尚书,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焉。桓玄辅政,以为大将军文学祭酒。义熙初,高祖使撰《车服仪注》,乃除镇军谘议参军,领记室。转员外散骑常侍,领著作郎。二年,尚书奏曰:“臣闻左史述言,右官书事,《乘》《志》显于晋、郑,《阳秋》著乎鲁史。自皇代有造,中兴晋祀,道风帝典,焕乎史策。而太和以降,世历三朝,玄风圣迹,倏为畴古。臣等参详,宜敕著作郎徐广撰成国史。”诏曰:“先朝至德光被,未著方策,宜流风缅代,永贻将来者也。便敕撰集。”六年,转正员常侍。时有风雹为灾,广献书高祖曰:“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尝忝服事,宿眷未忘,思竭尘露,率诚于习。追思义熙之始,如有不同,何者?妤安愿逸,万物之大趣,习旧骇新,凡识所不免。要当俯顺群情,抑扬随俗,则朝野欢泰,具瞻允康矣。言无可采,愿矜其愚款之志。”又转大司农,领著作郎皆如故。十二年,《晋纪》成,凡四十六卷,表上之。迁秘书监。初,桓玄篡位,安帝出宫,广陪列悲恸,哀动左右。及高祖受禅,恭帝逊位,广又哀感,涕泗交流。谢晦见之,谓之曰:“徐公将无小过?”广收泪答曰:“身与君不同。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因更歔欷。元嘉二年,卒,时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书·徐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谯王司马恬镇北/参军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
B.又谯王司马恬镇北参军/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
C.又谯王司马恬镇北/参军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
D.又谯王司马恬镇北参军/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B.征辟,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C.唐以前的晋朝史书非常多,《晋纪》是其中之一,后来房玄龄等又编订《晋书》。
D.逊位,或称退位,指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己的职务和地位的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广博览群书,才华出众。他出身于读书之家,研究涉猎广泛,受到高祖赏识,编订了《车服仪注》《晋纪》等书籍。
B.徐广处事谨慎,颇有操守。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想让徐广提岀不当倡议,徐广因羞愧而拒绝,坚持自己的立场。
C.徐广灾害之时,直言进谏。当时风雹成灾,他上书高祖,表达忠心,直率地指出应当顺应民情,进退从俗。
D.徐广情深义重,毫不作伪。晋朝安帝迁出皇宫,他悲恸万分,感动旁人;恭帝退位时,又涕泗横流,被人质疑超出常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
(2)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一首《生僻字》火遍全网,不仅原唱版本数次登上热搜,新春期间在各大卫视晚会上也有不同的演唱版本。这首“有史以来最难写出歌词的歌曲”,囊括70多个生僻字,被网友认为堪称“中文十级测试”。如今这首歌不仅被全网传唱,还出现了很多翻唱版。根据《生僻字》曲调重新填词的美食篇、中医药篇等改编版也有不少。
不少网友在评论中表示,这首歌传播了传统文化,让自己听歌的同时学到了生僻字,有趣又能学到知识。
据悉,在一些中小学,语文老师把《生僻字》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牢记读音,同时查阅字典了解每个字、词的出处和含义。
在学界专家看来,在如今这个“人不离机”的时代,提笔写字成了稀奇事,而各种智能输入法所具有的联想、组词等功能,更在一定程度上拆解了大脑对于汉字结构的认知。
对以上内容,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