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边州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咅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头(xué职(gòng)   转点()   宇轩昂()

B.(bēn扑(xiāng)   烟弹 () 然长逝()

C.磨(zuó)  服(yīng) 捅子 (lóu瀣一气 (hàng)

D.晓()  诡(jué)   大梁(tiāo)  美人子(pēi)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A.《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对峙许久,他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既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自信。

B.《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答应嫁给格拉桑,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几年后丈夫死去,她孀居独处,虔诚地做了大量的善行义举。

C.鲁迅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反映时代气氛,如《阿Q正传》中,用阿Q盘辫子、秀才戴“银桃子”、鲁四老爷家半脱落的对联等细节写革命后未庄的变化。

D.《边城》中多次写到翠翠一个人无缘由地哭,这是一个缺少母爱、内心孤独的山城少女在她情窦初开时,面对内心朦胧的情感不知所措的自然反应。

E.“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拥有无限空间的君王”,体现了哈姆莱特要与腐朽黑暗的势力抗争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籍的收藏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把它们丢掉  ①  是一项巨大的罪名。  ②  当你在一个布满灰尘、塞满书籍和光盘的房间里喘不过气来时,  ③ 视其为一种创造空间的努力。可以遵循一条简单的原则:  ④  它放不进你的书架,  ⑤  不该放在你家里。如果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请运用比例规则来清除,直到所有的书都能放进你的书架,  ⑥  有多余的空间。

 

A

虽然

也许

/

其实

B

似乎

不如

如果

C

/

然而

即使

而且

D

/

那么

因此

 

 

A. A   B. B   C. C   D. D

 

4、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与其它三句描写的季节不同的一项是(  )

A. 渭城朝雨浥轻城,客舍青青柳色新。

B.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C.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D.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 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 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A. 韩信/文天祥/岳飞/张衡   B. 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

C. 韩信/张衡/文天祥/岳飞   D. 文天祥/岳飞/张衡/韩信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列夫·托尔斯泰

①八月底,在杜凡卡和巴赫契萨拉依之间穿越许多峡谷的大道上,在浓密而灼热的尘土里,一辆军官坐的马车正缓缓向塞瓦斯托波尔行进。这是一种在别处见不到的特别马车。

②马车上,前面蹲着一个勤务兵,身穿黄土布上衣,头戴一顶旧得不成样子的军官制帽,手里拉着缰绳,后面,在盖着马衣的行李堆上,坐着一个穿夏季制服的步兵军官——柯捷尔卓夫中尉。这个军官,个儿并不高。他的脸有点儿浮肿,还有些跟年龄不相称的松弛宽阔的皱纹,损害了脸部的轮廓。他那张被太阳晒成黄褐色的带点病容的脸又显得比较消瘦。他那双淡褐色的眼睛并不大,却非常灵活,甚至有点傲慢不逊。这个军官五月十日那天被弹片击伤头部,直到现在还扎着细带,但一星期前他觉得身体复元了,就离开辛菲罗波尔的医院回团部。

③迎面来了一长列农民的大车,原来是送军粮到塞瓦斯托波尔去的,此刻正载运伤病员回来,其中有穿灰军服的陆军,穿黑外套的水兵,戴红色土耳其帽的希腊志愿兵,也有留大胡子的民兵。军官的马车只得停下来。路上扬起浓密的尘土,像云雾般悬在空中,也落到军官的眼睛和耳朵里,粘在他那汗津津的脸上。军官眯起眼睛,皱起眉头,很不高兴地冷冷望着从他身边经过的伤病员的脸。

④“那个虚弱的小兵是我们连里的。”勤务兵向长官转过身去,指指一辆走到他们旁边的满载伤员的大车说。    

⑤车上坐着五六个士兵,姿势各不相同,但都被颠簸得摇摇晃晃。有一个士兵,身上的衬衫十分肮脏,外面披着一件外套,一条手臂用带子吊着,脸庞虽然消瘦苍白,却神气活现地坐在车子中央。他一看见军官,想要举手敬礼,可是大概记起自己是个伤员,就顺势装作只想搔搔头皮。大车上,在他旁边躺着另一个士兵,只露出两只抓住车沿的瘦骨嶙峋的手和一双拱起的左右摇晃得像软皮般的膝盖。还有一个士兵,面目浮肿,头上扎着绷带,上面盖着一顶军帽。他坐在大车的边上,两腿垂向车轮,双肘搁在膝盖上,像是在打瞌睡。那军官就向他喊道:    

⑥“陀尔日尼科夫!”“有!”那个兵睁开眼睛,脱下帽子回答,声音洪亮而急促,仿佛有二十个士兵同时在喊叫。

⑦“你是什么时候负的伤,老弟?”士兵的那双眼皮浮肿、暗淡无光的眼睛发亮了;他显然认出了自己的长官。

⑧“您好,长官!”他用同样急促的低音叫道。

⑨“团现在驻在哪里?”“驻在塞瓦斯托波尔。星期三就要转移了,长官!”“转移到哪儿?”

⑩“不知道……大概是转移到北岸吧,长官,今天敌人开始全面打炮,用的多半是榴弹,长官,连海湾里都有炮弹落下,今天打得可凶啦……”他一边戴上帽子,一边拖长声音补充说。

接下去就听不清那个士兵说些什么了,但从他脸部的表情和姿势上看来,这个苦恼的人愤愤地诉说的,不是什么使人宽心的事。

车上的柯捷尔卓夫中尉是位杰出的军官。有些人这样生活,这样行动,就因为别人也这样生活,这样行动,他可不是那种人。他心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别人往往会学他的样,并且相信这样干是对的。他很有点儿才气,人也聪明;歌唱得很好,吉他也弹得不错,能说会道,文笔老练,而在当团副官的时期更练得一套办公文的本领,但他性格中最突出之点是自尊心很强。他的自尊心,虽说多半是因为有点才气,却异常强烈。它已经贯穿到他的日常生活中,使他遇事总是抱着不领先毋宁死的态度。自尊心甚至成了他内在的推动力:他老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喜欢抢在人家的前面。

“哼,我才不理那小兵的胡言乱语呢!”中尉喃喃地说,心头感到十分淡漠,脑子里觉得模模糊糊。这种思想感情是在他看到车上的伤员和听了士兵的话之后产生的,而隆隆的炮声自然使这些景象和语言越发显得意味深长了。

【注】本文以俄土战争为背景,不写威武雄壮的队伍和由军乐旌旗前导的扬鞭跃马的将军,而歌颂下级军官的英勇牺牲精神,写战争的真相——流血、痛苦和死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①段的景物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间上照应文题,为人物活动布设了场景,引出了下面对主人公的描写。

B. 小说对军官乘坐的马车是“在别处见不到的特别马车”的说明,表现出了战争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

C. 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军官眯起眼睛,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地冷冷望着从他身边经过的伤病员的脸”,刻画了他对伤兵的冷漠。

D. 小说描写陀尔日尼科夫回答的声音“洪亮而急促,仿佛有二十个士兵同时在喊叫”,说明伤兵的伤是伪装的。

2小说主要从侧面来表现战争,试举例分析。

3小说第②段主要描写柯捷尔卓夫中尉的外貌,第段主要写其精神。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文中,极尽夸张之能,描写蜀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特点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其一)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也是劝诫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开头苏轼以“______, _______, ______”三句写出主客共饮、兴之所至、信口吟诵的动人画面,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2)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将伯牙的琴声描述为:“ _____________。”

10、根据提示填空。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_____ 》)

(2)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将他与其他人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鹤汀凫渚,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说明了性善的“本心”不是贤德之人所专有,普通人也能拥有,关键在于能否保持。

(2)屈原的诗歌中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如《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生活命运的深切同情。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

陆游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碪①。

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

注释:①碪:砧子,过去坧女撝衣用的石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夏天烈日当空,热得让人几乎不能禁受,可喜的是秋天来到了,园林一片秋色。

B. 颔联紧承上联续写秋色,阴云遮日,露气侵帘,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

C. 颈联情景交融,衰发与落叶、苦吟与碪声,意象互相映衬,将情感与景色有机融合。

D. 本诗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由景到情,重在抒情议论,过渡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①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

②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 

③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姓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蕴辄连状白之   (2)固辞不受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不抑寒素

A. 清苦简朴   B. 朴素简陋   C.家世贫寒之人   D.节俭朴素之人

(2)后竟乖初好

A.顺从   B.断绝   C. 违背 D. 分离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蕴子恭往省之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B. 以后父,迁光禄大夫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C. 于是乃受命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D. 故不得者无怨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

5结合第①段,简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王蕴仁义爱民的品性的?

6文章第②段,王蕴两次拒绝朝廷的拜官居赐爵是因为   ,在谢安的劝导下最终接受任命是考虑到   。(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阿杰每次回上海他都要去弄堂口吃上一口阿大家的葱油饼,哪怕要排几个小时的队,因为三十多年了,工艺、原料都没变,口味很地道, 5元一个也不贵。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喜欢这种葱油饼,觉得口味少、太油腻,排队需要时间太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以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