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告别的人群离开后,《叫老乡》、《北风吹》、《农友歌》等王昆老师演唱过的歌曲响彻大厅,学生们长歌当哭送别恩师,场面十分感人。
②《心安理得》表达的是对待无疾而终的爱情的留恋与释然,王天戈用自己独特的嗓音和感悟,完美演绎了歌者由黯然神伤到涣然冰释的层层递进,令人一曲听罢意犹未尽。
③上海市市长杨雄近日表示:“上海的工业基础雄厚,大企业多,合资企业多,我们有我们的基础。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自己”。
④姚明和邹市明都是体坛明星,但他们的身高差距很大,姚明身高是2米26,而邹市明身高只有1米62,可谓短小精悍。
⑤打高尔夫是少数几种亲近蓝天白云、绿草地的运动之一,尽管随着寒冬的到来国内大部分球场尤其是北方的已然呈现出了冬季的萧瑟,然而在海南的球场正是绿草如茵暖阳高照。
⑥那一刻,我再也装不出木人石心,我的‘小太阳’,虽然我从来没有表扬过你,但却是发自内心地认可你。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据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但也大约有500人却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统计数字不折不扣地表明:__________
A. 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惨重。
B. 珠峰无限风光,唯有攀登者才能领略得到!
C. 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D. 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魂动魄。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 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 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 “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面孔识别技术刚刚出现没几年,如今就已经_________。一个人终其一生也只能认识有限的一些人,而机器却可以“喊出”大街上每个人的名字。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集体学习能力达到_________的程度。未来出现的每一项新发明所蕴含的计算成果,几乎都等于之前科技成果的总和。应该承认,人工智能为生产力的提升提供了_________的可能,它无疑会彻底改变人类的进程,有人甚至将这次变革与人类的出现_________。
A.无所不在 亘古未有 空前绝后 相提并论
B.无所不至 亘古未有 史无前例 一概而论
C.无所不至 前所未有 空前绝后 一概而论
D.无所不在 前所未有 史无前例 相提并论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次他不揣冒昧地毛遂自荐,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因为机会往往属于那些善于把握的人。
B. 你若想得到我们三个的抬爱,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不要只在口头上说对我们如何如何好。
C. 看完电影《无问西东》,他提笔写了篇影评发给编剧,并附短信说:“拙作一篇,敬请斧正。”
D. 小明是我的高足,已跟随我学习多年,此次在大赛中斩获头奖,确实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
6、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
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
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所以,天灶讨厌过年。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湿浊的热气在屋子里像癫皮狗一样东游西蹿着,电灯泡上果然浮着一层鱼卵般的水珠。天灶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眼睛里现出格外凄凉的表情。
“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
天灶倒水的时候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
“天灶——”那人直起身说,“出来倒水啦?”
天灶听出是同班同学肖大伟。
“这股洗澡水的味儿真难闻。”肖大伟大声说,“肯定是你奶奶洗的!”
“是又怎么样?”天灶说。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肖大伟挑衅地说,“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道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为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这时天灶的父亲过来了,他说:“看你,把奶奶惹伤心了。”
天灶没说什么,他往热水里又对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妹妹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该谁了?”天灶问。
……
哭声仍然微风般地从奶奶的屋里传出。
天灶把锅里的水填满,然后又续了一捧柴禾,就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
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谁不知道哇?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鱼天天呆在水里,它们都知道身上没有我白,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奶奶微妙地笑了一声,然后依然带着哭腔说:“我的头发从来没有生过虱子,胳肢窝也没有臭味。我的脚趾盖里也不藏泥,我洗过澡的水,都能用来养牡丹花!”
奶奶的这个推理未免太大胆了些,所以母亲也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天灶更是忍俊不禁,连忙疾步跑回灶台前,蹲下来对着熊熊的火焰哈哈地笑起来。
天灶便把听到的话小声地学给父亲。
父亲放下宫灯笑了,“这个老小孩!”
……
“天灶——”奶奶带着悲愤的腔调说,“你就那么嫌弃我?我用过的水你把它泼了,我站在你跟前你都不多看一眼?”
天灶没有搭腔,也没有抬头。
“你是不想让奶奶过这个年了?”奶奶的声音越来越悲凉了。
“没有。”天灶说,“我只想用清水洗澡,不用别人用过的水。天云的我也不用。”天灶垂头说着。
“天云的水是用来刷灯笼的!”奶奶很孩子气地分辩说。
“一会儿妈妈用过的水我也不用。”天灶强调说。
“那你爸爸的呢?”奶奶不依不饶地问。
“不用!”天灶斩钉截铁地说。
奶奶这才有些和颜悦色地说:“天灶啊,人都有老的时候,别看你现在是个孩子,细皮嫩肉的,早晚有一天会跟奶奶一样皮松肉散,你说是不是?”
“我相信!”天灶说,“我年纪大时肯定还不如奶奶呢,我不得腰弯得头都快着地,满脸长着痂?”
……
奶奶笑着离开了,天灶也笑了,他拨了拨柴禾,再次重温金色的火星飞舞的辉煌情景。在他看来,灶炕就是一个永无白昼的夜空,而火星则是满天的繁星。这个星空带给人的永远是温暖的感觉。
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柴禾也烧得毕剥有声。
天灶关上屋门,他脱光了衣服之后,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的隆隆夜色,能看见这夜色中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课文中所学过的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预备着为他除去一年的风尘。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不再讨厌即将朝他走来的年了,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他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那对红灯笼。还有,再见到肖大伟的时候,他要告诉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1】文中天灶和同学肖大伟的对话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2】简要概括天灶的性格特点。
【3】文章最后一段细致地描写了天灶洗澡的情景。请分析这样写的意义。
【4】有人说迟子建通过本文把“一份浓浓的温情放在了读者的心底”,你怎么看?试探究文本的这种“温情”。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在投机取巧、违背准绳的世俗面前,屈原烦闷失意、走投无路,但他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不以中正之性为邪淫之态的决心。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因为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___”,未能像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__________”,建立伟业。
(3)《出师表》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鹤汀凫渚,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女主人公对氓彻底失去信心后愤然决绝之情。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3)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7)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
(8)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人亦念其家。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
(4)_______、千里烟波,__________。 (《雨霖铃》)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更漏子
(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这首词以_____________为背景,写闺中人因“_____________”而彻夜难眠。
【2】从上阕到下阕都在写闺怨,但描述角度发生了三次转换,试作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魏丞相欢①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使高敖曾将兵三万出河南。时关中饥,魏丞相泰②所将将士不满万人,馆谷于恒农五十余日,闻欢将济河,乃引兵入关,高教曾遂围恒农。欢右长史薛琡言于欢曰:“西贼连年饥馑,故冒死来入陕州,欲取仓粟。今敖曹已围陕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麦秋,其民自应饿死,何忧不降!愿勿渡河。”侯景曰:“今兹举兵,形势极大,万一不捷,猝难收敛。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欢不从,自蒲津济河。
泰至渭南,征诸州兵,皆未会。欲进击欢,诸将以众寡不敌,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泰曰:“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即造浮桥于渭,令军士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冬,十月,壬辰,泰至沙苑,距东魏军六十里。诸将皆惧,宇文深独贺。泰问其故,对曰:“欢镇抚河北,甚得众心,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渡河,非众所欲,独欢耻失窦泰,愎谏③而来,所谓忿兵,可一战擒也。事理昭然,何为不贺!”泰遣须昌县公达奚武觇欢军,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
欢闻泰至,癸巳,引兵会之。候骑告欢军且至,泰召诸将谋之。开府仪同三司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泰从之,背水东西为陈,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苇中,约闻鼓声而起。东魏兵望见魏兵少,争进击之,无复行列。兵将交,丞相泰鸣鼓,士皆奋起,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李弼帅铁骑横击之,东魏兵中绝为二,遂大破之,丞相欢欲收兵更战,使张华原以簿历营点兵,莫有应者,还,白欢曰:“众尽去,营皆空矣!”欢犹未肯去。阜城侯斛律金曰:“众心离散,不可复用,宜急向河东。”欢据鞍未动,金以鞭拂马,乃驰去。夜,渡河,船去岸远,欢跨橐驼就船,乃得渡。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丞相泰追欢至河上,选留甲士二万余人,余悉纵归。都督李穆曰:“高欢破胆矣,速追之,可获。”泰不听,还军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
(选《资治通鉴》一五七卷,有删节)
【注】①欢: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②泰:南北朝时期,西魏丞相宇文泰。③愎谏:不听劝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魏丞相欢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 趣:通“趋”,奔赴。
B. 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 夹:沿靠。
C. 今悬师渡河 悬:无所依傍。
D. 丞相欢欲收兵更战 更: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后军承之 扣弦而歌之
B. 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 引以为流觞曲水
C. 约闻鼓声而起 毕礼而归之
D. 何为不贺 何竟日默默在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我强敌弱的形势,高欢右长史薛琡并不赞成渡河出击,认为只要把守要道,等到秋季,敌人就会因缺粮而投降。
B. 到了沙苑之后,西魏将领都害怕和高欢军队交战;唯有宇文深颇具远见,断定高欢执意渡河不得人心,可以一战胜之。
C. 趁东魏因争先恐后攻打而乱了队列之际,埋伏在芦苇丛中的西魏士兵奋勇而起,分成两队绝其后路,一举打败了敌手。
D. 本文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手法以及侧面描写,将对阵双方主将高欢的刚愎自用、宇文泰的深谋远略刻画得淋漓尽致。
【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泽成现代汉语。
(1)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
(2)泰不听,还军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
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唐代王维的“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一句,写出了春天扑面而来的生机活力,一如我们所生活的时代。
请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拟题目;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