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秋三传”中,《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比较重视阐释《春秋》之“大义”或“宗旨”,而《左传》则侧重于补充历史事实。
B. “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以合乎礼法为标准,主张不隐晦事实真相,反对“为尊者讳。”
C. “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包括司马迁著的《史记》、班固著的《汉书》、范晔著的《后汉书》,以及陈寿著的《三国志》,都是纪传体例。
D.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四书”则是《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两篇的合称。
2、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往事像一场梦/将我的心轻轻触动
B.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C.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
D.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画着多少美丽的诗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A.荐之于天而天受之 B.三年之丧毕
C.夫然后之中国 D.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为改善教师福利、增强学校凝聚力,校长在行政会上诚恳地说:“为了学校的发展,大家就斗胆建言献策吧。”
B.同学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希望你们把作文拿回去,从选材到谋篇到拟题再作斟酌修改,周一交上来,我会认真斧正的。
C.老王的儿子今年以优异成绩荣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乡亲们纷纷前往祝贺,他连连道谢说:“托福!托福!”
D.他是个古道热肠的人,无论谁请他帮忙,也无论他能否办得到,他都会满口答应下来:“我一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5、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①悟言一室之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鸽
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他取出飞票来,困惑地审视着。
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魏尔德小姐桌面插瓶里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他知道魏尔德小姐在爱恋着他,而且竭尽一个四十岁未婚女性的可能,在深深地爱恋着他。她供职于陶柏蒙信托公司已经十二年了,但是,他却不想放弃自己宁静的独身生活…… 他陷于沉思之中,不经意地把桌上的日历翻到了下礼拜,忽然间他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发觉到刚才这些无意识的举动,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出门去了。
飞机要六点钟才起飞,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春阳透过丛林,疏落的影子交相辉映。远处,广场上空时有洁白的鸽子翩然起落。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调养, 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之日已经无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 1929 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做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安的,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忽然,他看见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丁斑斑。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但是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
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瑕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一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 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但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
此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高兴。喂鸽人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起来。“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果腹呀!”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的含义是即使有美好德行的人也会在自己陷入困境时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
B.小说安排魏尔德小姐因为陶柏蒙决定再投资这一情节,从侧面表现了陶柏蒙过去工作态度认真而受人尊重,从而补充了陶柏蒙的人物形象。
C.人生是由很多迷途组成的,面对迷途和疑惑,我们都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来支撑和引导。陶柏蒙最终的选择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恻隐之心和虚荣之心。
D.陶柏蒙将自己的客户想象成了嗷嗷待哺的鸽子,这一细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鸽子象征了善良、纯朴、弱小美好而易被扼杀的人或物。
【2】如果没有最后一段,小说也很完整,你认为保留最后一段好?还是删掉最后一段好?请表明你的看法,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条陈述理由。
7、(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愤怒指责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毫不吝惜。
(3)《雨霖铃》中运用白描勾勒动作、神态,表现离别之人难舍难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叹人生无常的悲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蔺相如用比喻的手法说自己避让廉颇的原因。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来形容生命的短暂,并以此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的“小年”。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表达了北方已非故土的感慨。
(3)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夸张的手法写杨贵妃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六宫他人皆无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本文主旨和诗人高尚节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苏子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坡荡漾上随波漂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乐声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处处中秋此月明”,一轮明月引发了明代大儒深沉的哲思,李白借它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写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用它衬托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孤寂,写道“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2)《礼记》上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韩愈《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⑤_________”, “人师”是“⑥______________”,王阳明当属后者。
1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春日 游春
[宋] 晁冲之 [宋] 欧阳修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两首诗歌共有的意象是_________ ,共同的情感是___________。
【2】在描写春天景色方面,这两首诗各有妙处,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一则与课文《促织》相关的《野史》,完成后面题目。
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促织》却是“喜剧”。蒲松龄的高超之处在于想象丰富,构思灵巧,能将简单的原始材料演化出复杂曲折,扣人心弦的情节,在写作技法上值得我们借鉴。
(1)、与《野史》相比,《促织》一文想象构思了很多情节。但同学们仔细想想这样的情节符合生活现实吗?请把小说中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情节找出来。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些情节?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日迟迟,余光中在春天遂想起杏花春雨中多寺、多亭、多风筝、多燕子的江南;想起了母亲在海峡这边的呼喊。
又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春光依旧明媚,岁月貌似静好;你是否关注过这静好背后的负重前行?这个庚子年的春天,你的所思所想必然有些和以往不一样的内容吧。在这个春日里,你有怎样的回顾和展望?
请以“春天,遂想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鲜明,且有一定深度;文体明确,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