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2025届高三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B.家长应该把“感恩”的权利还给孩子,要知道,哪怕是孩子一张手写的贺卡,我们老师也会欣然笑纳的。

C.南京出差期间,我顺道去阔别多年的恩师府上拜访,并请他指点我新近完成的一篇作品,受益匪浅。

D.一位毕业生在自荐信中:“虽然我只有本科学历,但绝对名副其实,恳请学校领导唯才是用。”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fú)             咨嗟(jiē)             岩(chán)          (tuān)

B.喧(huī)            崖(pīng)          血(shǔn)            (hú)

C.崔(wéi)          嵘(zhēng)          桥(zhàn)            (hè)

D.猿(náo)          (sè)               胸(mén)            (yī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些年来,各种思潮云谲波诡,不时有人质疑:“我们今天的精神还会燃烧吗?我们的精神家园还安好吗?”

②在“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走过的雄关漫道,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进程,是整个国家沸反盈天的巨变和进步。

③某报报道说,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无车日活动日渐冷清,不少车主对无车日百无聊赖,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动。

④我对鲁迅笔下的美女蛇产生了一种毛骨悚然又被神秘吸引的感觉,尤其是月亮在白云间穿梭、虫鸣不已的秋季。

⑤如果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能将心比心,常从对方角度想问题,少用颐指气使的语气,多用娓娓道来的口吻,人际关系一定会更和谐。

⑥商家一旦松懈,不再保证服务质量,最终结果就是失去与消费者的联系纽带,这绝非骇人听闻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民网邀请教训部部长周济,请他就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回答网民的提问。周部长坦陈民众所指的当前高中教育以高考为中心的问题是正确的,但要彻底解决尚需时日。

B.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既有丰富的旅游业实践经验,并赴国外留学进修的专业课教师,又有一批多年从事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课教师。

C.“3•15”不是什么特定的节日,它所表达的是一种诉求和愿望:希望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希望维权意识深入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希望我们的消费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D.湖北代表团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5、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德之不修   修:培养

B.乃重修岳阳楼   修:修建

C.则修文德以来之 修:修养

D.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高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芍药盈筐满市香

①难忘那些美好的日子。

②杂院里有位大姐在小厨房里操持晚饭,不断地吟唱着当时极为流行的 《乡恋》。我在自己的小屋里收拾东西,心想就要迁往的新楼单元,该不会再一家之音大家皆听、一家烧鱼各家皆闻吧。忽然窗外有人唤我,是住在不远的什刹海湖畔的张叔,忙迎出去。他听说我就要搬离北边杂院,往南边去住单元楼了,特来送行。他手里提了个藤筐,筐里是满满的芍药花。我见了大吃一惊:“这不是把您那屋前花池里的花儿,全剪给我了吗?”他笑:“可不是!早告诉过你,当年有人去糟害我那池芍药,手拔脚踹,还拿开水泼根!可是也怪,那宿根竟然不死,也没怎么施肥拾掇,嘿,它就猛开大花!这不,今年又这么灿烂!”我接过满筐芍药,感动得不行:“真是的,您把芍药全给了我,难道不心疼吗?”他笑:“今年的花剪了,明年开得更旺呀!”又说:“你搞文学的,你该懂得白居易那诗吧?‘离离原上草’,吟的是什么?今儿个我给你个别解吧,离草,说的就是这芍药,我给你送芍药,就是跟你来惜别呀!”我还真觉得新鲜:“白居易那诗,吟的不是野草,竟是芍药?”他笑解:“可不是!芍药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了,有特别栽种的,也有自然野生的,它是宿根植物,可不是‘一岁一枯荣’嘛,当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繁殖起来,势不可挡。为什么说‘远芳侵古道’?一般野草有什么芳香?只有大片的芍药才会香满古道城郭嘛!那诗怎么收尾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草嘛,送别的时候引出诗情的植物,就是芍药嘛!”他说的时候,一直望着我的眼睛,最后问:“你这一去,还会常回这边来吗?”我别过头,望着那搁在小桌上的满筐芍药,一瞬间,觉得包括那邻里间声音气息的强制性共享,竟也难舍难分。

③迁走以后,其实遇上原来邻里的机会还是不少。比如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去,排队购买西方古典文学名著,就会遇到原来胡同里的邻居,他排在前头,很幸运地买到了《欧也妮葛朗台》,到我买时傅雷译本都售罄,但我买到了包括《大卫科波菲尔》等五种书,也非常高兴。又一晚,去首都剧场,在前厅与张叔不期而遇,我们都是去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话剧《茶馆》,演员还是原来的阵容,看完后我们在剧场外路灯下聊了一阵,都痛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人间正道。我说:“您那对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的另解,我现在越来越服膺啦。开水泼不死真善美!我现在年年春天要供满屋的芍药花!我现在住的那地方,离丰台很近,丰台又恢复芍药花的种植啦!”

④我迁往的那栋楼里,住进若干富于艺术气息的家庭,我跟其中石大爷石大妈一家,有了来往。石大妈深受书香门第熏陶,对北京风俗掌故,随口道来,都令我觉得口齿噙香。说到芍药花,石大妈能背诵出不少相关的竹枝词,比如:“燕京五月好风光,芍药盈筐满市香;试解杖头分数朵,宣窑瓶插砚池旁。”“天坛游去板车牵,岳庙归来草帽偏;买得丰台红芍药,铜瓶留供小堂前。”她告诉我,以往“四月清和芍药开,千红万紫簇丰台”,更有“万顷平田芍药红”之说。每到仲春,我总是骑车去丰台找花农,从他们那里得到可插瓶的芍药,记得有一春返回时遇到潇潇春雨,虽然带了雨披,还是挨了淋,骑回我们那栋楼,先去石大妈家分她一些芍药,她忙递我干毛巾擦拭,又去沏糖姜水给我喝,我发现她家门扇旁挂着个纸剪的人形,她递我热腾腾的糖姜水,告诉我:“那是我刚剪的扫晴娘。挂上她,祈愿别老阴天下雨。”她赞我用藤筐盛芍药是雅人雅事。其实,用藤筐盛花,本是什刹海畔的张叔的做派啊!回到自己单元,一边用几个质地大小不同的花瓶花钵分插购来的芍药,一边自责:怎么就很久没有去看望张叔了呢?

⑤那些年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各家相继安上了座机电话,那时接到的电话,多是喜讯。但是有天接到个令我悲痛的电话,是张叔家属打来的,报告我张叔仙去。我去吊唁,提去满篮的芍药花,放在他的遗照前。我没有哭,因为我知道,他晚年赶上了好日子,院里那池开水泼不死的芍药花,每年仲春繁花似锦。

⑥后来我又搬了几次家。不管迁往何处,春四五月购来大筐芍药,分插在瓶钵之中,摆放在客厅茶几上、书房电脑旁、床头柜一侧、飘窗正中……当年的芍药开放后,会逐渐变成形态优美的干花,依然会氤氲出香气。今年初春,我照例向花店预订了一百枝芍药,进入仲春,花店按约将芍药送来,分插摆放那些芍药,我忆念告诉我芍药别名离草的张叔,还有也已仙去的剪出扫晴娘的石大妈……我想起许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现在盛绽的芍药在电脑旁,以它的芳香鼓励我在键盘上敲出这篇文章。

2016年4月30日

(取材于刘心武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罄”的意思是“剩余”

B. 而遇:“期”的意思是“日期”

C. :“膺”读作yìng

D. :“氲”读作yūn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刚要搬离大杂院时,为不能再享受市井生活中的烟火气息而感到遗憾。

B. 听了张叔对《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别解,作者开始觉得很新鲜,后来便越来越认同。

C. 最后一段借景抒情,用盛绽的芍药抒发作者对故人及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

D. 在作者看来,芍药已融入自己的生活,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

3分析题目“芍药盈筐满市香”的含义。

4文中两次提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各有什么作用?

5文中写到了一些“雅人雅事”,这里“雅”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再举一例,谈谈你对“雅人雅事”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声赋》中从“秋气”这一角度描写秋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王湾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寓了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而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

(2)《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句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6)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任选6空)

(1)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韵徐歇。

(4)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人信高洁,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他人作嫁衣裳。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四句任选三句作答。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3)《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致品。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路虽远,行则将至。”这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劝学》也有用行路设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这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通过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雨之大和雨之疾。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批判了那些把违背规矩、准则作为人生追求的人。

(3)在《赤壁赋》中,作者苏轼与客泛舟赤壁,在“举酒属客”后,大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内心的快乐。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春日 游春

[宋] 晁冲之 [宋] 欧阳修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两首诗歌共有的意象是_________ ,共同的情感是___________

2在描写春天景色方面,这两首诗各有妙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昭德,京兆长安人也。少举明经,累迁至凤阁侍郎。长寿二年,增置夏官侍郎三员,时选昭德与娄师德、侯知一为之。是岁,又迁凤阁鸾台平章事,寻加检校内史。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初,都城洛水天津之东,立德坊西南隅,有中桥及利涉桥,以通行李。上元中,司农卿韦机始移中桥置于安众坊之左街,当长夏门,都人甚以为便,因废利涉桥,所省万计。然岁为洛水冲注,常劳治茸。昭德创意积石为脚,锐其前以分水势,自是竟无漂损。

时则天以武承嗣为文昌左相,昭德密奏曰:“承嗣,陛下之侄,又是亲王,不宜更在机权,以惑众庶。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况在姑侄,岂得委权与之?脱若乘便,宝位宁可安乎?”则天矍然曰:“我未之思也。”承嗣亦尝返谮昭德,则天曰:“自我任昭德,每获高卧,是代我劳苦,非汝所及也。”承嗣俄转太子少保,罢知政事。延载初,凤阁舍人张嘉福令洛阳人王庆之率轻薄恶少数百人诣阙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则天不许,庆之固请不已,则天令昭德诘责之,令散。昭德便杖杀庆之,余众乃息。

时朝廷谀佞者多获进用,故幸恩者,事无大小,但近谄谀,皆获进见。有人于洛水中获白石数点赤,诣阙辄进。诸宰相诘之,对云:“此石赤心,所以来进。”昭德叱之曰:“此石赤心,洛水中余石岂能尽反耶?”左右资笑。是时,来俊臣、侯思止等枉挠刑法,诬陷忠良,人皆慑惧,昭德每廷奏其状,由是俊臣党与少自摧屈。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

B.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

C.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

D.长寿中/神都改作文昌台及定鼎门/又城外郭/皆昭德创其制度/时人以为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的名称,也是我国古代对某些大型都市的称谓。

B.明经,唐代科举中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试经义;清代用作贡生的别称。

C.凤阁,官署名,武则天时改中书省为凤阁,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最高长官称内史。

D.太子少保,是太子太保副职,负责保护太子,与太师、太傅及其副职都属东宫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昭德年少有才,为官治事有方。他曾经参与都城改建事务,广受人们赞誉;又巧妙地运用积石分流,解决了桥梁漂损问题。

B.李昭德很有见解,深得女皇信任。他说服武则天解除武承嗣的机要大权;而武承嗣对他的诬陷,则被武则天坚定地予以反驳。

C.李昭德生性强直,不畏权贵皇亲。在王庆之聚众奏请立武承嗣为太子一事上,李昭德主动问责,态度强硬,最终杖杀王庆之。

D.季昭德痛恨谀佞,敢于揭露指斥。来俊臣等歪曲刑法,诬陷忠良,人人惧怕,李昭德常于朝上奏其恶行,使其党羽略有收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我任昭德,每获高卧,是代我劳苦,非汝所及也。

(2)昭德叱之曰:“此石赤心,洛水中余石岂能尽反耶?”左右皆笑。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网友在国家民政部网站咨询读音问题: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字发音有改动嘛?是不是依然读六(Lù)安呢?

2021年5月19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回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0》中,六安市拼音为“Lu’an Shi”。

为一地留一音,并不鲜见:除了“六安”的“六(Lù)”,还有江西铅山中的“铅(Yán)”、安徽蚌埠中的“蚌(Bèng)”,河北乐亭中的“乐(Lào)”、浙江丽水的“丽(Lí)”……

这些地名中的特殊读音,应不应该保留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意见和建议。

要求:自行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