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而耻学于师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师不必贤于弟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除有效地施行减税降费措施外,为使地方收支平衡,还要增加财政支出资金利用效率。
B.各省市发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尊重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考生风险,维护考生利益。
C.一年多来,美国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四处挑起贸易争端,恣意冲击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D.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几十个报社、电视台和网站的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臣未之闻也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下列句子句式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技经肯綮之未尝
B.何厌之有 具告以事
C.吾属今为之虏矣 臣之所好者道也
D.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锱铢 痉孪 舷梯 天理昭彰 B.草芥 绻缩 纶巾 拾级登梯
C.缦立 料峭 覆盖 山清水秀 D.挪动 袅娜 亭榭 标炳千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内。整个着陆过程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测控和遥测数据支持,全部依靠自主控制。
“嫦娥四号”降落相机拍摄的影像图会在着陆后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地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李春来和同事利用这些图像对“嫦娥四号”的着陆轨迹进行了重构。根据降落相机和“玉兔二号”巡视器传回的影像图,“嫦娥四号”着陆在一个退化撞击坑的缓坡上,距离北边一个直径25米的撞击坑边缘很近,且着陆点周围共有五个撞击坑。随后,作者根据另一台导航相机拍摄的图像,精确计算出“嫦娥四号”的着陆点为东经177.5991°,南纬45.4446°,高程-5935米。
该研究为将来航天器在太阳系内的自主着陆(比如在小行星表面着陆)提供了依据。
(摘编自《重构“嫦娥四号”着陆轨迹》)
材料二:
长久以来,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月球背面的各种传言:月球背面是外星人的基地;月球内部是空心的,里面是外星人居住的巨大城市……我们从地球上观测月球时,看不到月球背面绝大部分区域,那里一直是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
月球为什么会有正面和背面?
月球的运动可分为质心的运动(公转)和环绕质心的转动(自转)。我们通常将月球和地球近似视为全部质量集中在质心的质点,且只有相互的引力作用,构成地月系统。从惯性坐标观察,地月系统的公共质心绕太阳公转,月球和地球又分别绕着公共质心作相互转动。根据二体运动理论可知,月球围绕地球质心作平面椭圆轨道运动。由于地球由西向东自转,所以天体都是东升西落。月球也不例外,我们看到的月球东升西落,实际上反映了地球的自转运动。而月球还在围绕地球公转,因此,如果我们每天在同一时刻观察月亮,会发现它在星座间自西向东移动。月球绕地球一周历时27天7小时43分11.47秒,称为“恒星月”,即月球从某颗恒星的近旁出发,又返回到该星附近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月球在自己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02千米/秒,平均每天东移13°,因此月球每天升起的时间不同,月亮平均每天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升起,一个月之后,恢复原来的升起时间。
月球背向地球的半球离地球较远,受到的地球引力较面向地球的半球小,即月球的腹背受力是不同的。如果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不相等,那么月球上同一部位受到的地球引力是随时间变化的,这将导致月球不同岩层之间的摩擦,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最终使得月球自转的周期恰好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即月球被地球的引力“潮汐锁定”,从地球上看,就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摘编自郑永春 《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
材料三:
在距离地球40万公里之遥,人类视线不可及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地外天体登陆,成就了人类又一个梦想——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具有决定性的一步,给了人们足够的信心。
尽管人类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登上月球,但对月球的了解仍然浅显,抵达月球背面实地探究,是全世界科学家长久以来的向往。“嫦娥四号”的着陆区,被认为是太阳系内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保存了原始月壳的岩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不像对着地球的那一面受到各种无线电干扰,月球背面可以说“风清月朗”,拥有绝佳的天文观测和宇宙信号接收环境,能为未来对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期”的探索打下基础。
科学探索同时是富有挑战的探险之旅。面对重重困难,中国探月人大胆创新、努力攻关,将设想化为现实,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以及将科学梦想转换为现实的执着。
四五十年间,从第一颗卫星上天到拥有了卫星导航系统,从飞出大气层到航天员能够在太空驻留三十天,从在地球轨道建造科学实验室到可以将探测器送到月球,时间的标尺不断丈量出梦想的距离。
(摘编自 余建斌《让月球为我们的梦想转身》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探测器依靠自主控制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内着陆,整个着陆过程没有来自外部的无线测控和遥测数据帮助。
B.李春来和同事根据降落相机和“玉兔二号”巡视器传回的影像图,以及另一台导航相机拍摄的图像,计算出“嫦娥四号”的着陆点。
C.“恒星月”,指的是月球从某颗恒星的近旁出发,到达另一颗恒星附近位置的时间间隔,周期为27天7小时43分11.47秒。
D.“嫦娥四号”着陆点位于一个退化撞击坑的缓坡,该区域被认为是太阳系内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保存了原始月壳的岩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降落相机拍摄的影像图来重构“嫦娥四号”着陆轨迹的研究,为将来航天器在太阳系内的自主着陆(比如在小行星表面的着陆)提供了依据。
B.月球被 “潮汐锁定”,而减慢自转速度,导致月球不同岩层的摩擦,使得其自转周期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从地球上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C.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的未知世界,“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地外天体登陆,成就了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梦想。
D.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嫦娥四号”为将来航天器在太阳系内的自主着陆以及对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期”的探索提供依据,打下基础。
【3】以上三则材料,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1)在《望海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美景。
(2)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3)《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但回头不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以云鸟自喻,“______________”写自己过去做官出自无心,“____________”写如今归田恰如鸟儿倦飞知还。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愿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卒章显志,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在大自然中沐临春风、一路酣歌的太平盛世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该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②南冠:楚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全城的宫阙都在脚下浮动,“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颔联“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态,“人倚楼”取静势,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C.颈联前句是是以“静”写菊,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
D.颈联后句是写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满面愁容。以人拟物,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无限伤感。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泗州先春亭记
欧阳修
①景祐二年秋,清河张侯①以殿中丞来守泗土。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度为万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万五千。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相与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堤成,高三十五尺,土实石坚,捍暴备灾,可久而不坏。
②既,曰:“泗,四达之州也,宾客之至者有礼。”于是,因前蒋侯堂之亭新之,为劳饯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于前人,而志后人之思也。又曰:“泗,天下之水会也,岁漕必廪于此。”于是治常丰仓西门二夹室,一以视出纳,曰某亭;一以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后曰:“吾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于东城上,为先春亭,以临淮水,而望西山。
③是岁秋,予贬彝陵,过泗上,于是知张侯之善政也。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其道秽而川泽不陂梁②,梁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其必亡。盖城郭、道路、宾客寄寓,皆三代为政之法,而《周官》尤谨著之,以为御备。今张侯之作守也,先民之备灾,而及于宾客入来,然后私自休焉。故曰知为政也。
④先时,岁大水,州几溺。前司员外郎张夏守是州,筑堤以御之。今所谓因其旧者是也,是役也,堤为大。予记其大者详焉。
(注)①侯:旧时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②陂梁:防水的小堤、小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B.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C.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D.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祐二年,是用年号纪年。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
B.宾客,即门客。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招收的人才,又称门下客、食客。
C.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代之治被儒家当作理想社会模式的典范。
D.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先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为各司之次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侯是清河人,他以殿中丞身份来泗州做太守。他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把治理淮河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B.张侯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堤防加固拓展。工程浩大,耗费众多,但质量优良,可以长期发挥效用。
C.先春亭是泗州官署,位于泗州东城,是州官办公休憩之所。邻水望山,风景秀丽,透露出张侯的胸襟不俗。
D.泗州曾遭遇洪水灾害,差点儿全城淹没。张夏主管该州时,筑堤防护,未雨绸缪,实在是三代以来的善政。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
⑵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谏太宗十思疏》)
⑶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要求: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 800 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