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您的这篇作品虽然是急就章,但无论从语言、结构、情怀等方面都不失一篇上乘之作,让人感动。
B. 小李对这件事提出的刍议很有见地,希望大家能按照这个思路认真思考,找出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C.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D. 高鹗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作,虽然没有完全把握曹雪芹的思想,但也可以称为续貂之作了。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惠州,不少年轻白领和家庭主妇都拥有自己的微店,在她们看来,开微店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___一下枯燥乏味的生活。然而,相对没有触感的网络世界,我更喜欢实体店。我时常游走于水东街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的那些__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A. 调剂 门庭冷落 B. 调剂 鲜为人知
C. 调节 人迹罕至 D. 调节 渺无人烟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美学之所以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是因为美学既需要面向全人类普适性的审美价值向度, 。何为美、如何审美等都不是僵死划一的教条。
①虽然美学也需要研究人类审美活动中的普遍性问题、得出关于人类审美现象的规律性结论
②但它的问题和结论都不仅仅系于客观的一维
③也需要形成不同的民族化审美话语
④不应以追求统一的标准性为目标
⑤审美本身就是人类情感多元、价值多样的诗化呈现
⑥美学不是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
A. ④③⑥⑤①②
B. ③⑥④①②⑤
C. ④⑨⑥①②⑤
D. ③⑥④⑤①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借助,凭借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耻:以……为耻
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家族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人脑一旦生锈, ① 有童话般的电脑问世, ② 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 ③ 先进的电脑,也接受人脑的信号制约;人脑 ④ 停滞不前,作为一个作家来说, ⑤ 意味艺术生命整体的枯竭与消亡——⑥ 你还活着,你还戴着作家这顶桂冠。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即使 | 也 | 因为 | 如果 | 也 | 不管 |
B | 虽然 | 还是 | 因为 | 只要 | 也 | 尽管 |
C | 即使 | 也 | 再 | 如果 | 就 | 尽管 |
D | 虽然 | 可是 | 就是 | 一旦 | 就 | 虽然 |
A. A B. B C. C D. D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栏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外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3】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从蜩与学鸠的视角运用反问的语气对大鹏远飞的意义进行否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从斥鴳的的视角运用反问语气嘲笑大鹏高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在《三峡》中,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春冬之时三峡清澈江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以锦瑟起兴,引起下文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A.“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意即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却且吟且啸徐步向前。
B.“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蓑”意思即“一阵”,烟雨弥漫,冒着漫天风雨,漫步在崎岖的旅途上,任其自然,乃是平生的惯常经历。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意思即骤雨已过,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前路山头,夕阳斜照,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了。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讲诗人沐浴着雨后的凉爽,回望刚刚过去的风雨萧瑟之处,则已是云消雾散,斜阳也收敛了光辉。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门亭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民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
B.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
C.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
D.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1汉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
【2】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是古文中运用广泛的一种文体。
B.“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而“王安石”是北宋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C.耄耊是指100岁的人。耄耋之年则形容一个人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D.“朔日”的“朔”指农历的每月初一,“晦”则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望日”的“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既望”则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C.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优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D.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以及所选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10、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③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④2020年魔幻开局,澳洲山火、非洲蝗灾、美国流感、新冠肺炎、南极冰川消融……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流浪地球》中的那句台词:“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大自然的警钟已然敲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