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2025届高一语文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峰天不盈尺   去:距离   一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画图识春风面   省:曾经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指七言诗  如听仙乐耳明  暂:暂时

D.以手抚膺长叹   坐:徒,空   却促弦弦转急  坐:坐下

2、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叙述  ②想象  ③解释  ④聆听  ⑤啄破

  你们刚刚   蛋壳的雏雁,当你们大张着小嘴嗷敷待哺的时候,也许就开始   父母   那遥远的思念,   那永无休止的迁徙的意义了。

A. ①②④③⑤ B. ②⑤④①③ C. ③⑤④①② D. ⑤③④②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0年前,人民日报曾刊登了一篇《办好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报道,讲的就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主持清房工作。

B.时间会湮没许多记忆,但有些记忆其实并未消失,只需一个密码就会被激活,对于中国人来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是一个“密码”激活集体记忆。

C.随着4月8日武汉的解封,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或即将复工复学,一边上班上学,一边继续抗疫,这或许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新常态。

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李亮近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时说:“比如说结核病,无症状感染者能占约10%~20%左右。

4、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衡乃诡对

B.壮也,犹不如人 师道不传也久矣

C.(武父子)皆陛下所成就 武置酒设乐

D.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苦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从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都依从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边上;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再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时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句的苦字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有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收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当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的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⑦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挥发。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⑧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在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对四季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思考,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突出对夏天的赞美,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B.作者认为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不是欣赏乐曲本身带来的审美感受,而是将自己的经历赋予其中以提升审美境界。

C.第5段中的“美妙无比”是指作者在与酷夏的“苦斗”中锻造了生命的韧度,激发了创作热情,内心充满强者的喜悦。

D.本文首尾照应,开头作者不明白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结尾认识到夏是被它自己融化的,并由此产生了对夏的崇拜之情。

2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作者对“夏”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请结合全文概括并简要分析。

3冯骥才先生认为“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平常生活”的角度分析本文选材的特点,从“最值得”的角度分析立意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境和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意境。

(2)《马嵬》一诗点明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4)《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后游①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②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①此诗是唐肃宗上元年,作者重游修觉寺时的作品。此时正值安史之乱,也是杜甫漂泊西南期间。②烟光:云霭雾气。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用“曾”和“再”点明题目“后游”, “桥怜再渡时”中的“怜”为”爱怜”之意。

B.在诗人看来,壮丽秀美的山川好像等着诗人去登临纵目,斗艳作姿的花柳无私地盼望着诗人去领略欣赏。

C.“野润”一句写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火地。 “沙暄”一句写傍晚余晖迟迟不退,人们在沙地上嬉戏,声音杂乱。

D.颈联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诗人从清晨到傍晚都在此,可见其流连之久,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景色之美。

2诗的前两联写人有意,物有情。下列诗句中最接近这种写法的诗句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B.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

C.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D.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唐·王维《书事》)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辄上闻。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选自《明史.于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

B.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

C.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

D.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乐,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历代皇帝都有年号。

B. 吏部,为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吏部尚书,主要负责文职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C. 左迁,贬职。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有不同的说法,“迁”字用法最灵活,可以表达调动、升职或降职。

D. 丁内外忧,也叫丁忧。古人在朝中做官遭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孝三年,称为“丁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谦自幼相貌奇异,七岁时有僧人断言他将来是救世的宰相。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进士,于谦才华出众,对下属一向严格的都御史顾佐唯独对他很客气。

B. 于谦秉公执法,巡按江西时为几百个罪犯沉冤昭雪。皇帝深知于谦可担当大任,亲手写下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于谦被破格提拔为兵部右侍郎。

C. 于谦体恤民情,上疏请求皇帝将河南、山西储存的谷物在每年三月分发给各州县上报的贫困户,等秋收后还给官府,年老多病或贫穷无力者可免于偿还。

D. 于谦为官清正,每次进京议事都是空着双手去,因为得罪当权者王振,被借故弹劾,被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在监狱中关了三个月之久,出狱后降为大理寺少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2)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一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