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有许多人物,请填写与之相关的故事名称

诸葛亮——________     武松——________        刘姥姥——________

鲁智深——________      孙悟空——________    林黛玉——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____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____ 逃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作者_______。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 的农村少年形象。

3、巧辨双胞胎。

( )             ( )

( )             ( )

4、根据提示或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2)稻花香里________________,听取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名言警句布置教室,你会选择本学期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

5、(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 )   浓厚(   ) 细致( )

活泼( )   自诩(   ) 深刻(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揣摩( )  杰作(   ) 故乡( ) 

深切( ) 浓厚(   ) 锻炼(   )

栩栩如生(   ) 模仿(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______》,古诗(二)的题目是《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①郭:______   ②坐:______   ③红于:______

3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____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____

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____

7、文学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阅读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湖楼望的是杭州西湖。

B.本诗描绘了在望湖楼看到的夏季暴雨奇景。

C.“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来骤去的动态。

D.“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了暴雨时的美丽景色。

(2)第一行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精彩阅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它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三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后两句诗可以看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尽开颜”一词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

【5】有人曾经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请你试着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经艰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检阅台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

上网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

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的学生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查找资料

所占

比例

82.9%

70.4%

61%

49.8%

29.1%

40%

58.3%

【材料二】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爱因斯坦与上海有特殊的情缘,他曾在 1922 年两次到访上海。前一次他刚踏上码头就获悉自己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后一次他在福州路工部局礼堂演讲“相对论”。这两次抵沪,他都入住理查饭店,即今天外滩的浦江饭店。

为了纪念这份特殊情缘,让更多市民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2008 年 6 月,高达 2.8 米的爱因斯坦雕像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揭幕。按原计划,这尊雕像将安放在上海的某一个地方。当时有媒体称“爱因斯坦,这个全世界最聪明的“头脑’,从此常住上海”。谁也没有想到,6 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这尊雕像至今仍存放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此事引发了上海市民的热议。

【1】2016 年 4 月,爱因斯坦雕像落户上海张江园区诺贝尔湖公园。如果让你来选择爱因斯坦雕像安放地点,你会选择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A.南京路步行街 B.外滩街心花园

C.东方绿舟智慧大道 D.陆家嘴金融区

选择: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

【2】请你为爱因斯坦雕像拟一个恰当的名字: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马拉松的由来

马拉松赛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奥运项目,自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始,马拉松每届都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希腊军队在马拉松河谷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波斯军。当时,担任传令兵的菲迪皮得斯奉命把这一胜利消息迅速转告固守待援的雅典。他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后精疲力竭,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毙在广场上。

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前,法国语言学家米歇尔·布里尔写信给顾拜旦,建议在奥运会田径赛中专门增设一项马拉松比赛,并提出捐献一个布里尔银杯作为对冠军的奖赏,顾拜旦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在首届雅典奥运会上,马拉松赛跑所采用的是昔日菲迪皮得斯所跑过的路线。当希腊选手路易斯第一个冲进运动场时全场欢声雷动。从此这项运动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马拉松赛跑在被列入奥运会正式项目后,前三届比赛的跑动距离一直不等,这种情况到第四届伦敦奥运会时才得到改善。当时马拉松赛跑因英王室成员提出要观看,大会组织者特地将出发点安排在温莎宫的草坪前,终点在白城运动场,两地距离长26英里。而进入运动场后至王室成员包厢前的距离为385,全程总长26英里385,折合为42.195千米,这就是今日风靡世界的马拉松赛跑正式距离的由来。

1请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精疲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菲迪皮得斯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毙在广场上”,你觉得他在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一共写了关于马拉松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马拉松比赛的精神是(  )

A. 忍耐   B. 胜利   C. 坚持不懈

12、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色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疆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短文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清新——_____

晴朗——_____

(3)文段主要描写了草原的_____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4)请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一个写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一个抒情的句子,并写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5)“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把羊群比作_____,把小丘比作_____

仿写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_____

13、阅读漫游。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是( )。或者是重峦叠崎,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      

2.第二自然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 。假山的特点是

4.将技术艺术正确地填入第二自然段中的句中的括号内,并说说你这样填写的理由。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

(2)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8.第二自然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浪线画出。

9.文中一个字起什么作用?

10. 第一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14、课内阅读。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 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1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 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

3文段最后一句宏大壮丽”“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一看到好美丽的剪纸。我的脑海中就会想起慈祥的姥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这种境界叫人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霍金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他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

(4)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仿写)

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那碧绿的海洋,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你有过下列感受吗?是什么事情或什么人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写一篇习作,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悔之晩矣 思念 闷闷不乐 垂头丧气 快乐 期待 自豪 痛苦 怒气冲冲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400字以上,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