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驾,是因为乙醇被还原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既能鉴别出甲烷和乙烯又能除去甲烷中含有的乙烯再经干燥而获得纯净的甲烷
C.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分馏得到汽油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蒸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2、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①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④将所得的产物熔融后电解。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 进行①②③步操作的目的是从海水中富集氯化镁
C. 第④步电解时会产生氯气
D. 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3、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三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1:2:3的是
A.对苯二酚
B.甲酸乙酯
C.邻苯二甲酸
D.2 −甲基−2 −丙醇
4、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A | 向盛有溴水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和苯 | 两试管中的水层都逐渐褪色 | 乙烯和苯都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
B | 淀粉溶液和稀 |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 淀粉发生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
C | 将等体积的 | 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滴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取代反应 |
D | 将少量某物质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 | 有银镜生成 | 说明该物质一定是醛 |
A.A
B.B
C.C
D.D
5、25 ℃时,在0.01 mol·L-1的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
A.5×10-13 mol·L-1
B.0.02 mol·L-1
C.1×10-7 mol·L-1
D.1×10-12 mol·L-1
6、下列事实不能用氢键来解释的是( )
A.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B.NH3的沸点比PH3高
C.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 D.H2O的分解温度比H2S高得多
7、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0.1 mol·L-1 (NH4)2Fe(SO4)2溶液中:c(NH4+)=c(SO42-)>c(Fe2+)>c(H+)>c(OH-)
B. 室温时浓度均为0.1 mol·L-1的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pH为10,则:c(NH4+)+c(H+)>c(NH3·H2O)>c(OH-)
C. 0.1 mol·L-1 (CH3COO)2Ba溶液中:2c(Ba2+)=2c(CH3COO-)+c(CH3COOH)
D. 0.1 mol·L-1 NaHC2O4溶液显弱酸性,则:c(Na+)>c(HC2O4-)>c(H2C2O4)>c(C2O42-)>c(H+)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NO与11.2 L(标准状况)O2混合,生成NO2分子数为NA
B.含有0.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生成Cl2分子的数目为0.1 NA
C.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 NA
D.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9、室温下,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K+、Na+、NO2-、CH3COO-
B.c(ClO-)=1.0 mol/L的溶液:K+、SO32-、S2-、Cl-
C.KSCN溶液中:Na+、Fe3+、SO42-、Cl-
D.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H4+、Al3+、SO42-、Mg2+
10、已知反应CO(g)+2H2(g)CH3OH(g) △H=QkJ•mol-1,在三个不同容积的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与2molH2,恒温恒容,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 容器体积 | CO转化率 | 平衡压强(P) |
① | 200 | V1 | 50% | P1 |
② | 200 | V2 | 70% | P2 |
③ | 350 | V3 | 50% | P3 |
A.反应速率:③>①>②
B.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
C.若容器体积V1>V3,则Q<O
D.若实验②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则CO转化率<75%
11、如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某温度下向的
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忽略温度变化),则①点
B.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和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
C.图3表示反应平衡时
体积分数随起始
变化的曲线,则转化率:
D.图4表示等体积的pH=2的甲酸与乙酸溶液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则酸性:甲酸<乙酸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的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①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 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Cl3溶液
B. 负极为Fe,正极为C,电解质为Fe(NO3)2溶液
C. 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
D. 负极为Fe,正极为Pt,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
14、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其它三个不相同的是
A.铁片与稀硫酸反应
B.铝粉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
C.甲烷在O2中的燃烧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15、一定温度下,平衡体系中,
和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中
B.a、b、c三点对应的不相等
C.a、b、c三点对应的数值,a点最大
D.向a点对应溶液中加入固体,
沿曲线向b、c点方向变化
16、最近《科学》杂志评出10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过程是放热的过程
B水的电离和电解都需要电
C冰熔化成水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17、科学家研究温室气体CH4、CO2的转化和利用。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CH4熔点低于CO2
B.1molCO2分子中含有4molσ键
C.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晶体俗称“可燃冰”(结构见上图),分子间仅存在范德华力
D.N2O是CO2的等电子体
18、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水电离的的溶液:
、
、
、
B.常温下的溶液中,
、
、
、
C.在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
、
、
D.澄清透明溶液中:、
、
、
19、下列各组物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0、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NH3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A.NO:0.06mol•L﹣1 B.H2O:0.002mol•L﹣1
C.NH3:0.002mol•L﹣1 D.O2:0.00125mol•L﹣1
21、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可用于农药中间体以及有机磷水处理剂的原料。常温下向1L0.5mol·L-1H3PO3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溶液中含磷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水分别电离出的c (OH-)水之比为10-6.54:10-1.43
B.b点对应溶液中存在:c(Na+)>3 c (HPO)
C.当V(NaOH)=1L时,c (Na+)>c (H2PO)>c (H3PO3) >c (HPO
)
D.反应H3PO3+HPO2H2PO
的平衡常数为105.11
2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 NaCl晶体中,距最近的
形成为正四面体形
B.图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
C.图3立方相氮化硼中,硼原子与硼氮键个数的比为1∶4
D.金属Cu中原子堆积模型如图4所示,为最密堆积,Cu原子的配位数为8
23、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羧酸与醇生成的酯就是油脂
B.液态油催化加氢后可以生成固态脂肪
C.天然油脂都是单甘油酯
D.植物油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24、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所得产物有12种
B.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有6种
C.的二氯代物有10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菲的结构简式为它与硝酸反应,可生成5种一硝基取代物
25、已知有4种强电解质溶液,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中的各一种,并且互不重复:Ba2+、H+、Na+、NH4+、CO32-、NO3-、OH-、SO42-将这4种溶液分别标记为A、B、C、D并进行如下实验:①在A或D中滴入C,均有沉淀生成;②A和B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D吸收;③A和D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B吸收。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判断理由是 。
(2)写出其他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C________、D_______。
(3)写出实验③中气体被B吸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6、准确称取6.00克铝土矿样品(含Al2O3、Fe2O3、SiO2),将其放入盛有100毫升H2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物。在滤液X中加入10摩/升的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的质量w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求:
(1)分析图象可知滤液X中所含有的溶质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
(2)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
(3)图中a值为2.3毫升时,铝土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
(4)a值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大量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扩散到大气中,被雨水吸收,当雨水的pH小于________时就形成了酸雨。根据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可将其分为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危害十分严重,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且主要为硫酸型酸雨。形成硫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形成硫酸型酸雨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途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样品的pH,得到下列数据:
时间 | 开始 | 8h后 | 16h后 | 24h后 | 32h后 | 40h后 | 48h后 |
pH | 5.0 | 4.8 | 4.5 | 4.3 | 4.2 | 4.0 | 4.0 |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酸雨放置时,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
下列物品中,最易被酸雨腐蚀的是____________
A 铜制塑像 B 大理石雕刻 C 水泥路面 D 铝制窗框
28、用“>”或“<”填空:
(1)键长:N-N_____N=N
(2)键能:2E(C-C)_____E(C=C)
(3)键角:CO2_____SO2;
(4)键的极性:C-H_____N-H。
29、金属的防腐常用方法有A 覆盖油漆 B 覆盖塑料 C 电镀金属 D 电化学保护法 E 制成不锈钢;请为以下钢铁制品选择一种适当的防止生锈的方法(填写序号):
(1) 手术刀________________
(2) 海水中的钢闸门____________
(3) 电线__________________
(4) 自行车的钢圈______________
30、医用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明星”,其主要原材料是聚丙烯。工业上制备丙烯的化学原理是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
,其中,
、
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
、
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c为浓度。
(1)已知: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为(其中,k为速率常数,A、R为常数,
为活化能,T为绝对温度,e为自然对数的底)。下列有关速率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增大,
减小
B.其它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
同倍数增大
C.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
不变
D.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都增大
(2)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和
发生上述反应,平衡常数
___________(用
、
表示);升高温度,
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或“不确定”)。
(3)向三个体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
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 温度/K | 起始时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 平衡时物质的物质的量/ mol | |
Ⅰ | 1 | 2 | 0.50 | |
Ⅱ | 1 | 2 | 0.80 | |
Ⅲ | 2 | 4 | a |
___________
(填“>”“<”或“=”,下同);a___________1.0。
31、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1)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燃烧产物SO2的排放,生成CaSO4。写出SO2减少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得到CO和H2,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的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性气体。在催化转换器的前半部,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然水中杂质较多,常需加入明矾、漂白粉等物质处理后才能饮用。其中漂白粉的作用是杀菌消毒,其作用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处理含Cr2O72-的废水可先用(NH4)2Fe(SO4)2将Cr2O72-转化为Cr3+,再用氨水将Cr3+转变为难溶的Cr(OH)3,在该过程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其中氨水转化Cr3+为Cr(OH)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处理后的废水中因含有大量________元素,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2、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图中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C;A、B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A、B都是惰性电极,c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U形管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B是_____ 极(填“阴”或“阳”) ,B极逸出_____(填“黄绿色”或“无色”)气体,同时B极附近溶液呈________色。
②电解池中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2)如要进行粗铜(含Al、Zn、Ag、Pt、Au等杂质)的电解精炼,电解液c选用CuSO4溶液,则:
①A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② B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在电解精炼过程中,电解液中伴随有Al3+、Zn2+产生
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
d.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
(3)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CuSO4溶液。若阴极析出Cu的质量为12.8g,则阳极上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33、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干燥Cl2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指出上述图中的各处错误:
①___;
②___;
③___;
④___。
(2)在改进后的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
(3)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含HCl8.76g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4.26g。为提高浓盐酸的利用率,你对实验的建议是___。
(4)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氧化剂是___。
(5)实验结束清洗仪器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向烧瓶中加入的溶液是___。
34、某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4.取有机物样品1.48g,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1.8g和3.52g.
(1)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2)若该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出现2个吸收峰,面积比为9:1,写出其结构简式.
35、2020年2月15日,由国家科研攻关组的主要成员单位的专家组共同研判磷酸氯喹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感染。
(1)已知磷酸氯喹的结构如图所示,则所含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P原子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其核外电子有_______个空间运动状态。
(2)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①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结构式:_______
②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NaH2PO2是正盐还是酸式盐?_______。其溶液显_______性(填弱酸性、中性、或者弱碱性)
(3)磷酸氯喹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PCl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
36、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正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
是正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测得正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关系如表所示:
序号 | |||
Ⅰ | 0.10 | 0.10 | 0.15 |
Ⅱ | 0.20 | 0.20 | 2.40 |
Ⅲ | 0.20 | 0.10 | 1.20 |
(1)m=___________,n=___________。
(2)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充入和
,发生上述反应,测得
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___________
(填“>”“<”或“=”,下同),物质D的聚集状态为___________;a点时气体A的
(正)___________b点时气体A的
(逆)。
②a、b、c三点气体C的逆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a、b、c表示)。
③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_____(不写单位)。
(3)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
a.容器内A、B、C的浓度之比为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