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名言理解与运用。
①欣赏着西湖暴雨骤来的奇丽之景,苏轼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七律·长征》首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所谓:“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字组词。
袖__________ 甩__________ 瓦__________
柚__________ 用__________ 凡__________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_________:文中指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都是绿色。
2._______________: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
3._______________: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文中指蒙古族牧民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他们的衣襟也随着风飘飞、舞动。
4._______________: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瘦骨嶙峋 擎天憾地 骇人听闻 随声附合
B. 踉踉跄跄 捽不及防 恍然大悟 惋言谢绝
C. 苦心孤诣 浑身解数 销声匿迹 一劳永逸
D. 慢不经心 淳淳诱导 屏息聆听 心不在焉
5、查找资料,请写出5个北京的名胜古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
【2】读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________(地点)上的诗。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其中,“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洁净,“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4】诗的后两句中,“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这两句诗的内容两两相对,是对偶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7、日积月累。(读古诗,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3】解释下面的词语。
乡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为什么“儿童相见不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改写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请不改一个字,只动一动标点,将古诗改写成一个剧本。
(清明时节 。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不改一个字,只动标点,将古诗改成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每句删减一个字,不动标点,将这首七言诗改为六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指杏花村。
9、读一读,填一填。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 嗯, 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过来, 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 ,我们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是通过对渔夫__的描写来反映他的心理。
【2】“搔搔后脑勺”这句话的含义是( )
A.表达了渔夫同情穷人,关心孩子的思想感情。
B.反映了渔夫对是否把两个孩子抱回来养的矛盾心情。
【3】“快去!”后面加感叹号,表示的是( )
A.命令口气
B.催促语气
【4】“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说这句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
A.忐忑不安
B.欣喜
【5】这段话表现了渔夫和桑娜一样都是_________的人。
10、阅读课文《在柏林》选段,回答问题。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1】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选段设置老妇人的奇特行为和两个小姑娘的嗤笑这两个情节,是为了( )
A.吸引读者。
B.突出老妇人奇怪的行为。
C.表现人物特点。
D.为后文蓄势,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弹 弓 杨
冯骥才
①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个人不弄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地 注 演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②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上身光着膀子,斜挎一个黄布袋,里边是弹丸。
③只见大杨把胳膊一伸,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而“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一手见神功。众人惊叹不已。
④说时迟那时快,大杨又从挎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个。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九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⑤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天津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
⑥“一身皂”二话没说,在桌子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
⑦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⑧大杨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使劲一扯。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地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⑨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⑩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
⑪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⑫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
⑬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 (有删改)
【注释】撂地:指艺人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演出。
【1】根据提示梳理小说情节。
【2】文章第①自然段作者用三句话介绍了“弹弓杨”之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习惯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抓住_______描写,写出“弹弓杨”_______________。
【4】“弹弓杨”说他留一个弹丸专打恶人,而且“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这个说法在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他只是随口说说,表明自己弹丸的用途。
②为下文洋人军官被杀的情节作铺垫。
③这句话也是对“一身皂”的一种警告,警告他不可欺人太甚。
④这是说给在场百姓听的,让大家知道他的厉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小说的主人公是弹弓杨,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写“一身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结尾写到“洋人军官被杀惨状”和“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肃——( ) 忧虑——( )
【2】描写渔夫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渔夫神态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在做这件事时,既有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
【3】“熬”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渔夫的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①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是啊,木镇的一切都在泥土上。
②如果说革的种子是汉语印制的,父亲能读懂;那村长折腾土地的脾气就是英文印制的,他读不懂。因为有时村长让大家种水稻,但却颗粒无收。父亲说我们这里的地寒,水稻是金贵喜暖的玩意儿,泥土有脾气,种子也有脾气,你不要拗,你能把庄稼种到石板上?
③有时,我看到父亲在田埂上扛着锄头走,一遇到牛从对面思索着走过来,父亲就退后一步,虽不像西方的人把手捂着胸脯那样,但绝对的度敬,如同除夕从祖这上把先辈的神灵请回过年一样。
④父亲的手,虽然如树皮一样皱褶苍老,有点变形,条条青筋如蚯蚓,但有着泥土的温暖。我一握的时候,就感觉像庄稼的汁液传到我的血管,这是泥土的温度。这样的手在泥土里绝对灵活,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而对草,也是尽量照顾,只要和庄稼和谐相处,父亲是不会对草痛下杀手的。
⑤父亲年老了,手指有时不太灵便。有一年惊蛰后,他在麦田松土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在泥土下路过的蚯蚓斩断了,父亲内疚喃喃:“这怎么好,这怎么好……”父亲停下手,拿眼睛斜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枝卷烟,噬咝地吸着,然后闭上眼睛。他说出了令我吃惊的话:“让我装死一会。”他这是在推己及物想像蚯蚓的痛吗?
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稿赏。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土地好也是对自己好。
⑦从地里回来的父亲脸上有一块泥巴,母亲想用手抠下,又想卷起衣襟擦,父亲招呼了一下说不用了——父亲羞涩了,但母亲的亲呢是对劳作的一种尊重。泥土在脸上怎么了?有时米粒和碎候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吗?作为对一辈子的老邻居的奖赏,是否在父亲的脸上撒一把草籽,用洗脸水一浇就能发芽?诗人雅姆说:“如果脸上有泥的人从对面走来要脱帽致敬先让他们过去。”
⑧是啊,我们什么时候,对有泥的人有过足够的尊重呢?我们向泥土敬个礼吧。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
【2】“蛰”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_画。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灵便——( ) 奖赏——( )
【4】仿照文中画“ ”句子的表达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5】把句子“他锄地时,绝对不伤害庄稼。”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时米粒和碎馍掉到地上,父亲拾起吹一下,或者母亲用衣襟擦一下,就填到嘴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粮食的____________,体现出了父母对泥土的_____________、对劳作的尊重。
【7】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请谈谈你的看法。(最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母爱如花
我给报刊经常写关于赞美菊花的文章,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喜欢菊花?是的。在众多花草中我对菊花情有独钟,每每谈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那段关于菊花的温馨往事。
孩提时的一个夏天,因经常下河塘凫水玩耍患上了耳炎并引发了头疼症。打针吃药也没有好转。晚上头疼得无法入睡,母亲一边哄着我一边心疼的掉泪。第二天上午,母亲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干菊花枕头可以减轻疼痛的偏方。中午,母亲冒着40摄氏度左右的酷热跑了几十里地后才想到秋天才开菊花。以后,母亲就天天盼秋天的来临。
到了秋天,母亲开始四处采摘新鲜的菊花,整整一秋忙于翻晒它们。看着母亲为不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忙碌,不懂事的我当时不理解并常常埋怨母亲。我问她好几回:“这东西又不能吃,你弄它干什么?”每次母亲都是用微笑来回答我的问题。
不久后的一天,母亲给我缝了一只塞满干菊花的枕头,至今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母亲对我说的话:“枕上它,你的头就不疼了。”母亲为我盖好被子后,坐在床边依旧微笑看着我。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她说:“这是个偏方,人家说必须是母亲亲自摘晒的,早告诉你就不灵验了。”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笑容那么的美,如傲然绽放的菊花。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总是伴着菊花的药香甜甜地进入梦中。也许是因为它饱含太多的母爱深情,我的耳炎慢慢好了,头疼症也消失了。长大后,我才领悟到,母亲只要自己的儿女健健康康,付出多少艰辛也在所不惜,多么朴实动人的愿望啊!
提到花就想起菊花,想起母亲为寻找菊花而奔走河堤时的身影……
母爱如花。芳香一时,温暖一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埋怨( ) 温馨( ) 绽放( ) 河堤(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酷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笑容那么的美,如傲然绽放的菊花。”母亲的笑容为什么如菊花那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菊花情有独钟和文人墨客的赞赏菊花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母爱如花,芳香一时,温暖一生。”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1)大水淹没了庄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陈述句。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还有几种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牛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 织女不喜欢。(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我和小精灵聊天。(扩句)
2.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小精灵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两句合成一句)
21、仿写段落。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cēn cī),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xìng)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月光下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这段话的写法,写一处景物(100字以上,3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