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句诗体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A.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B.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C.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D.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龟(jūn)裂 噪(zào)声 摄(shè)氏度
B.瘦(shòu)弱 勉强(qiáng) 不可计数(shù)
C.漆(qī)黑 机械(jiè) 意境(jìng)
D.涨(zhǎng)潮 称(chēn)赞 博(bó)物馆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一筹莫展 头昏眼化 风吹雨打 嫣然一笑
B. 心悦城服 德才兼备 心烦意乱 忐忑不安
C. 人杰地灵 生龙活虎 硕大无朋 惊涛骇浪
D. 阴云密布 广阔无垠 仓海桑田 蔚为壮观
4、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低( )麻( )值( )
抵( )床( )殖( )
6、比一比,再组词。
铸________ 遣________ 崖________ 剖________ 揣________ 揉________
涛________ 遗________ 涯________ 陪________ 湍________ 柔________
7、按要求写成语。
1.含有“千”和“万”的成语有很多,如形容时间长的成语:千秋万代、 等,如形容山水多的成语:千山万水、 等,如形容话多的成语:千言万语、 等。
2.含有“不”的成语有: 和 。
3.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成语是 。
8、诵读积累,准确填空。
(1)春天最美是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___,染上___,飘着___。
(2)《示儿》作者是___朝诗人___。诗的前两句是___,___。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___的情感。
(3)明月松间照,___。
(4)___,非是藉秋风。
(5)余___读书有三到,___、___、___。
(6)“知之为知之,___,___也。”这句话出自___
(7)“人生自古谁无死?___。”这句话出自文天祥的《___》。
(8)酒入___,化作___。选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国之名,祭奠亡灵:81年,我们从未忘记
(材料一)
12月13日,清晨7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集会广场上,五星红旗升起后又降下,悬在旗杆中间。
这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1年前,侵华日军攻陷南京,6周的血腥屠城,30余万同胞惨遭杀害。
此时,南京城气温已经接近冰点,上午10点,花圈献至台上,和平鸽从台下飞起,近万名民众身着深色衣服,献花、垂首,全城鸣笛默哀……
“平静的生活中,和平的景象下,我们至少每年有一个时间,有一天,来回首往事、铭记历史,让这份痛感重新唤醒。”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有一面墙,上面篆刻着遇难同胞的名字。
12月10日,这面墙上,又新增了26个中国同胞的名字。目前,遇难同胞纪念馆名单墙上镌刻的遇难者名字已有10664个。
这是一面属于南京人和所有中国人的“哭墙”。
兵荒马乱,尸骨无存,对于幸存者群体来说,镌刻在“哭墙”上的名字,成为全家祭奠亲人的唯一寄托。
如今南京高楼起,旧址复,可战火和创伤在幸存者的心理却依然可见。
这份“痛感”永远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中国早已不是1937年的中国,我们终于能够坚定捍卫国家权益,中华民族再也不会任人宰割、饱受欺凌。身处和平国度,有强大国家做后盾,我们倍加珍惜、倍感自豪。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们铭记的不只是悲怆,纪念也不是要延续仇恨。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这段历史,与你我的过去和未来勾连,经历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会时刻提醒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们缅怀逝者,但不被泪水遮挡视线。国家的祭奠,只为凝聚民族意志,汲取前进力量!此时此刻,中国人是在庄严昭告世人要远离战火!做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今日之铭记,不为宣扬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今日之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孱弱必将遭欺的训诫。
(选自龙华教育公众号)
【1】根据两则材料和真实历史,可以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___(填时间年月日)。在这场骇人听闻的事件中,我们有________(填数字)同胞惨遭杀害。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南京大屠杀来写,其中材料一主要写________,材料二主要写________。朗读时,材料一应该用________的语调,材料二可以用________的语调。
【2】两则材料,字字句句都饱蘸着中国人的深情怀缅和不屈奋进。请选择你最受触动一句话,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两则材料和当下生活实际谈一谈,“今天,我该如何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次考试
一位美国的教育家要在我国的小学生中做一个试验。
一天, 她到一所学校,让校长找来三名四年级学生。
她从提包里拿出一只瓶子,又取出了3个系(ji xi)着绳子的小铅锤,她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先后把小铅锤都放到瓶子里。
她对三个学生说:“这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还在一口没有水的井里玩。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说完以后,她又问:“记住了吗?”
三个小朋友齐声回答:“记住了。”
美国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叫:“危险!快上来!一、二……”
小梅低声对其他两个同学说:“快,你第一、他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说完,三个小朋友各自安稳地把三个小铅锤提了起来。
那个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什么?”
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问。小梅不假(jia jia)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当然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那位美国教育家激动地抱起了小梅,抱了好久才放下。她对校长说:“在美国,这样地实验我做过多次,但每次由于争先恐后地往外提铅锤,都把瓶子拉翻。今天,我的实验成功了!”
(1)把括号里不合适的音节划掉。(2分)
(2)结合上下文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不假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受到什么启发?请写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整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边上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干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适合小男孩。在玛丽亚老师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演出,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窗外的景物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当我们陷入困境、走投无路时,我们是否想过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思维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__________________
名声大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小男孩闷闷不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而他演出后让同学们记住的原因是_________,最后他成了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2)小男孩在第一扇窗户边看到_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他在第二扇窗户边看到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
【3】选择题。
(1)“孩子,你开错了窗户。”老师这样说是想告诉小男孩(_____)
A.不要让一些不开心的事影响自己的心情。
B.不要老停留在一个地方看风景。
(2)“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一句中“换一扇窗”是指(_____)
A.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风景更美丽。
B.换一种角度看待自己的缺点,要有乐观的心态。
【4】你喜欢玛丽亚老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
12、拓展阅读。
海 洋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 )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做出奉献。
【1】把下面的三个词语分别填入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
冲垮 毁灭 掀翻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 节约——(______)
昂贵——(______) 破坏——(______)
【3】人类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海洋乐于做出奉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他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 )好看,( )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 )用棍棒向天空挥动几下,( )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yáo xiáo)。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shòu shǒu)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里。1919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用“ ”画出文中表示“绚丽多彩”意思的句子;用“ ”画出文中表示“铺天盖地”意思的句子。
【5】选择正确的答案:旅行鸽命运的改变主要因为它 ( )
A. 长得好看 B. 数量繁多 C. 味道鲜美
【6】旅行鸽灭绝的原因文中写到了两点: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7】你从旅行鸽的命运联想到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海滨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当一切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夜明星。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表示顺序的词是: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写的景物是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名著选读,完成文后问题。
①国王触碰到的所有东西都会变成金子,他起初的兴奋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恐惧,他现在害怕极了:“怎么会这样?天哪,太可怕了,再这样下去,我会饿死、渴死的!”
②接下来,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小女儿金玛丽看见亲爱的爸爸站在餐桌前面,就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想要给他一个惊喜。调皮的金玛丽从后面蒙住了爸爸的眼睛,兴奋地喊道:“爸爸……”
③但是,金玛丽的话还没有说完,她就变成了不会说话、不会微笑、不会动的金子了。
④国王别提有多伤心了,虽然金子对他来说很重要,但金马丽才是他独一无二的宝贝呀!
⑤国王跑出宫殿,来到河边,乞求道:“神奇的精灵啊,我再也不要金手指了,求求你,快收回我的愿望,救救我可爱的小女儿金玛丽吧!”
⑥精灵听到国王的请求后现身了,国王连忙向他忏悔:“我简直太傻了,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比金子重要得多,尤其是我的小女儿……”
【1】选文是( )的民间故事。
A.中国 B.欧洲 C.非洲
【2】为什么国王的手指碰到的东西都会变成金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微笑的可乐
①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异常炎热,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蒿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腿。
②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_______挂着拐杖离开家,_______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_______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松的大海。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那座山,那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甜美的可乐。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第②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序号)
A.慢慢地 B.静静地 C.早早地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噩梦:_______
(2)负债累累: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读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这句话连用了三个“没有”,反复强调“没有”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
(2)读第④自然段,“我已经翻越了那座山”中“那座山”是指_______。
【5】本文结尾与下列结尾特点一样的一项是( )
A.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B.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C.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7、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在河湾的岸边,看见两个孩子,他们的神情既紧张又专注,似乎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②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③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这是在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④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⑤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⑥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我才能在春天这本书里,读到了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⑦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1】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救助和关怀这只蝴蝶的?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2】读第③段中划“___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圈出句子中小男孩、小女孩的动作。
②从中可以感受到小男孩、小女孩___________。
【3】第③段加点的词语:“生命线”“蝴蝶”与第⑤段加点的词语:“避难所”,在文中分别指什么?根据文章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A.小女孩的红头绳 B.用红头绳接起来的柳条
C.另一只蝴蝶 D.蝴蝶型的发卡
E.一丛野蔷薇 F.搭起的几片树叶
“生命线”:__________ “蝴蝶”:__________ “避难所”: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后,看到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再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认真听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电脑垃圾”——一个世界性新难题
电脑的发展速度惊人,正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据调查,一台电脑大约在18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淘汰。2001年,美国共淘汰了2000万台电脑,但仅有11%(220万台)被回收,其他则被废弃,“电脑垃圾”将成为污染环境的新公害。
电脑垃圾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电脑附件所产生的垃圾,包括废弃软盘、光盘和UPS(一种蓄电池);二是废弃的电脑零部件,包括显示器和各类板卡。这类垃圾很难自然降解。更严重的是,制造一台电脑需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而其中大约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比如,制机壳的塑料中都涂有一层防火的有毒剂,显示器中含着有毒元素铅。如果将这些垃圾掩埋,不做任何处理,这些有毒物质就会渗透出来,造成严重的污染。即使是焚化,它们也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形成酸雨。
如何处理“电脑垃圾”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将成为一个电脑使用大国,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将会留下极大的隐患,我们的确应该采取措施了。
【1】“电脑垃圾”将成为污染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脑垃圾”主要分_____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你认为该如何处理这个新难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大,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头发还没有全白,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庞黎黑,满是皱纹。她右手持一根短棍。她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总能找到施者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总是会来一次。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我今天回想起来,都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种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10岁,虽有感情,但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能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切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于是我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chún)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消逝了。
【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的“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 分)
句子:……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画“ ”的句子,摘录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4】结合全文,想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0分)
(1)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写个句子,用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4)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5)阿曼达对爸爸说:“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改为第三人称转 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东东拍摄的金佛山画面,把句子写具体。
22、汉语乐园。
请将下面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并保持句意不变。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送到大海。
23、习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愿望想要去实现:课外兴趣班多了,想放松放松;世界那么大,想要出去看看;想成为运动健将;想成为航天员……把你的愿望写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