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书记载国力雄厚,财政充裕却亡国的政权是( )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全国瞩目之地。知识分子和政界精英在以《松花江上》为代表的抗战歌曲中,借助“白山黑水”“大豆”“高粱”“森林”“煤矿”等符号,将其中景观的象征意义深入地传达给普通大众。这一构建( )
A.表明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B.意在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C.讽刺了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
D.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
3、某同学计划假期走访博物馆或纪念馆,搜集“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的相关资料。以下他应参观的是( )
A.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B.“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C.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D.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4、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私有制”。同时规定,在政治斗争中,党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反映了( )
A.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B.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中共立足国情作出决策
D.中共不认可苏俄道路
5、1917年,段祺瑞主张参加欧战,黎元洪和仍留任江苏督军的副总统冯国璋则不赞成。5月,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内阁总理之职,段祺瑞立刻唆使安徽等八省军阀宣告“独立”。处于险境的黎元洪求助于在徐州的军阀张勋。这些做法( )
A.是造成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根源
B.导致这一时期国家政治局势极度动荡
C.成为孙中山组织护法运动的主要原因
D.反映了帝国主义左右中国政局的走向
6、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这一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7、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 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B.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C.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
D.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
8、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9、汉武帝时期频繁的进行货币改革,从四铢钱到三铢钱,再改为半两,又改回三铢。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武帝又“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这些改革( )
A.造成了商业经济凋敝衰败
B.加剧了币制混乱局面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10、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王守仁
C.黄宗羲
D.顾炎武
11、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 )
A.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出现
B.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C.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12、下面是辛亥革命时期宣布独立各省的都督身份汇总,这种状况( )
身份 | 人数 | 派别 | 比例 |
革命党人 | 5 | 革命党 | 18.5% |
新军将领 | 13 | 田官僚 | 70.4% |
巡抚/布政使/提督/总参议 | 6 | ||
语议局议长 | 3 | 立宪派 | 11.1% |
A.覆灭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秩序
B.表明立宪派已掌控革命的领导权
C.体现出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说明了清政府统治在全国的崩溃
13、电影《长津湖》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以长津湖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于新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来讲,都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B.使新中国外交取得彻底胜利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D.打破了西方对华封锁的状态
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据此可知,习近平的外交思想( )
A.彰显了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
B.开始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D.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5、量化比较是历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据下表推知,乙处的关键词汇应是( )
表中共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的关键词频次量化统计表
关键词汇 频次、党代会 | 甲 | 乙 | 丙 | 丁 |
十二大 | 147 | 7 | 37 | 12 |
十四大 | 169 | 11 | 29 | 58 |
十六大 | 118 | 0 | 10 | 50 |
十八大 | 162 | 0 | 1 | 24 |
A.社会主义
B.计划
C.资本主义
D.市场
16、如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1913年 |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 |
1914年 | 修正总统任期,总统可连选 |
1915年 | 护国战争爆发 |
1917年 | “府院之争”,张勋复辟 |
A.政权更替的频繁
B.内阁制度趋于成熟
C.政治秩序重建的艰巨
D.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7、宋代,新兴的官僚和小地主、商人、读书人(平民士子)逐渐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层”,他们更加务实、参政热情高涨、对财富的追逐大张旗鼓。“新阶层”的出现( )
A.消除了士商之间的界限
B.说明社会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C.利于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D.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8、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曾发生过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左”倾错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 )
A.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D.社会主义建设在创新中引领潮流
19、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上谕向各国宣战。但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却拒绝执行,寻求自保,由此出现了“京城混战,地方和平”的奇怪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
A.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说明满清统治土崩瓦解
C.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D.是中央权力式微的体现
20、下图是魏晋时期流行的鸲鹆舞(qüyüwü)彩绘女子陶俑图,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
鸲鹆舞(quyuwu)是古人模仿八哥的动作形态而编排的舞蹈,跳舞时“著衣帻而舞, 俯仰屈伸,旁若无人”
A.社会繁荣兴盛
B.人们崇尚精神自由
C.政治和谐稳定
D.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21、秋收起义中,革命军毅然抛弃国民党的旗帜,公开喊出“暴动打倒国民政府”“农民夺取土地”等口号,首次提出应该“坚决地树起红旗”,并引兵井冈山,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新的革命阵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占领城市并向农村推进
B.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D.开辟了革命胜利的新道路
2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构筑起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
A.解决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
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改善了中国东西部的工业布局
D.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23、明代思想家李贽说,李斯提出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是“千古创论”。就算是先古圣王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来当政,他们也会采取郡县制。该观点意在说明( )
A.李斯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B.秦统一的历史功绩
C.制度变革是历史的必然
D.郡县制始于周文王
24、下图中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疆域历经变动基本定型
C.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
D.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25、土地改革
(1)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之下。
(2)________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
(3)到________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________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
(4)农民从封建________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________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_______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26、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________为先锋、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的伟大________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________、捍卫________、凝聚________而掀起的伟大________运动,是一场传播________的伟大________运动。
(2)它推动了中国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同中国________的结合,为________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________革命走向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________意义。
27、古代埃及人的文字是________。
28、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__________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__________,形成了罪恶的__________。
29、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①当时________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大批出身于________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________增添了活力
②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________、________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30、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________;中国共产党为此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实施________。
31、________军队趁机侵占中国________
32、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______运动。其中,被称为_______或_______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后期的_______、_______兄弟和南宋的_______,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______________”。
33、早期殖民扩张在欧洲引发了________、________,并推动了欧洲的________的发展。
34、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______,但未能达到鸦片合法化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______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借口:“______”事件和“______”事件
(3)过程
①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
②美俄以______人面目出现。帮凶:美俄
③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______。10月,抢劫、焚毁______后,进入北京城。
(3)结果
①签订《______》和《______》: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______合法化。
②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的《______》,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5、唐朝诗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36、我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何特点?
37、试从时间、动力、生产组织形式、科技含量、交通工具等方面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及它们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时间 |
|
|
动力 |
|
|
生产组织形式 |
|
|
科技含量 |
|
|
交通工具 |
|
|
社会时期 |
|
|
影响 |
|
38、思考点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39、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