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汕头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灰尘的旅行》中,灰尘里夹杂着病菌和病毒,为了抵抗它的进攻,我们可以(  

A.戴口罩

B.打针

C.多穿衣

2、下列成语是描写心情的一项是(  

A.天高地阔 B.空空如也 C.欣喜若狂 D.成千上万

3、把下列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

毛笔  枫树  枇杷  棉衣  墨水  桑树  葡萄

衬衫  尺子  槐树  帽子  苹果  橡皮  鞋子

榆树  桃子  钢笔  梧桐  手套  荔枝

 

 

 

 

 

4、按照游览顺序,把句子重新排列( )

(1)循着水声来到溪前,溪水很清,鱼戏其中。

(2)这野趣横生的地方,真让人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啊!

(3)进入樱桃沟,便可听得溪水潺潺。

(4)溪边怪石林立,抚奇石,观游鱼,已足使人感到其乐无穷。

(5)而沿溪向北行,山间有野花,溪边有芳草。

A.(4)(1)(5)(3)(2) B.(2)(4)(1)(5)(3)

C.(3)(1)(4)(5)(2) D.(3)(4)(1)(2)(5)

5、下面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后仰(向下,低头)

B.点之笔(眼球,眼珠)

C.不相干(毫毛)

D.能为力(没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

B.他很顽强,从来都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C.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

7、选择正确的读音

罚(chéng  chěng)  (yuē  yō

ēg)     兢业业(jīng  jìng)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第一句中一个“__________”字,点明作者是逆流而上。第二句中运用了两组反义词:“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写出了溪流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第二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衬托出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             啊,每当想起您,

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                敬爱的好老师,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             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啊,每当想起您,                     新长征路上老师立新功,

敬爱的好老师,                         一群群接班人茁壮成长。

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肩负祖国希望奔向四方,

您总是含泪深情凝望。

辛勤的园丁培育新一代。             啊,每当想起您,

今天深夜啊灯光仍在亮。             敬爱的好老师,

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                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

【1】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深夜      ( )的群星      ( )的灯光

( )的教师      ( )的园丁      ( )的身影

【2】歌词中“呕心沥血”这个词准确反映了教师精神,而之所以称呼老师为“园丁”,_____

【3】为什么当学生“奔向四方”时老师“含泪深情凝望”?

____________________

【4】歌词中反复出现“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表达了学生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外阅读。

惜时与方法

提起爱迪生,我们都知道他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长大后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

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这难道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举世闻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短暂——   节省——

(3)用加点的关联词写句子。

准确,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

 

(4)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难道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5)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

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

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觉得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A.快要,将要。

B.靠近,面对着。

C.来到,到达。

D.照着字或画模仿。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A.趣味,情趣。

B.香、臭等气味。

C.意境。

D.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因为齐白石是大画家,他觉得老师不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因为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因为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因为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5】作为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书画艺术家,齐白石却临摹学生的课堂作品,这件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片;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1文段选自《_______》 。作者是______

2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课文写了______________时候是他们唯一的慰藉。

3想一想:“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百花园。

锯的发明

  古时候,木匠的工具只有斧头。鲁班带着徒弟,上山用斧头砍伐树木,非常吃力,累的满头大汗。有一次,他的手破了,鲜血流了出来。他一看,手( )被斧头碰破了,( )被野草的叶子割破的,野草叶子怎么这样厉害呢?鲁班仔细一看,这叶子长长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鲁班深受启发,便在铁片上做了许多小齿,发明了锯。用锯锯木头比用斧头方便、省力多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概括这段话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爱痕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母亲是女儿心中的太阳。

我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母亲是普通工人,长年患病,病史几乎与我同龄。她身材瘦小,性格温柔倔强。年近四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略显苍老。憔悴的面容,记录了母亲的坎坷经历。为了排除母亲久病卧床的孤寂,为了回报圣洁的母爱,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用“小飞鸽”自行车驮着母亲郊外散心。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湛蓝的天空,像一池倒映的湖水;清新的空气,似醇酒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我一边吃力地(蹬     踩)着车,一边当导游,向母亲介绍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的衬衫和后背贴在了一起,额头(沁     流)出一层汗珠。车爬上一道陡坡,准备跨越一条铁道。我弯腰弓背,(呼     喘)着粗气,小心翼翼地行驶。突然,车子在水泥的路基上颠簸了一下,我的身体失去了平衡。就在车倒人翻的一刹那,我(猛     突)然侧过头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母亲。母亲安然无恙,我却觉得眼前一黑,下颌被坚硬的铁轨磕伤,殷红的鲜血顿时淌了下来。母亲潸然泪下:“好香香,妈难为你啦……”我用手帕擦去母亲腮边的泪水,打趣地说:“磕破点皮,没关系。这不正好多了个‘酒窝’吗?”母亲破涕为笑,笑声中包含着诚挚的母爱——至高无上的永恒之爱!

后来,我的下颌果然留下一道疤痕——充满人间亲情的爱痕。从这道值得自豪的爱痕上,我感悟到了做人的真正价值。

【1】在括号里圈出合适的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潸然泪下:______

破涕为笑:______

【3】请摘录一句描写景色宜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我”陪母亲到郊外散心,是为了______

②当车倒人翻的一刹那,“我”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母亲,是因为______

③“爱痕”在文中指的是______,因为______,所以称它为“爱痕”。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仿照句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霞向树枝抹了一层光华。(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巨人很自私。巨人的花园里没有春天。(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的意思是让你一个人独自去医院看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德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语段。

在我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难了,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了老师说的画线段、列图表的方法,赶紧振作精神,动手做起来。原来,只有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

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这篇文章的条理和内容都很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每天晚上都收听广播和电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25)

同学们:读了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小时候对平安的理解和渴望的故事你一定感触很深。你平时也读过很多大人们小时候的故事吧?比如:周恩来小时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因为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故事是那么多姿多彩的。同学们,拿起笔写写你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有困难吗?给点温馨提示吧!可以是你受过表扬的、尝试的、被批评的、失败的事情,自己的愿望也可以。只要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加上一些自己的心里感受就可以了。题目自己定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