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三门峡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诗句的作者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长篱落无人过 ②道是无晴却有晴 ③不要人夸颜色好 ④把酒话桑麻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2、将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划去。 

1.出版社的编辑一丝不苟地(浏览、审阅)稿件。

2.周总理仔细地(询问、咨询)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

3.我们(俭朴、简单)地布置了一下会场。

 

 

3、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打“√”

(rǎnɡ yǎnɡ)    (qǐn qīn)

(yénɡ yínɡ)   (ɡuō huò)

 

4、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伟大奇   

A. B.看到的景象 C.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2目不转( )

A.眼睛 B.眼球,眼珠

3着重荷(   

A. B.遭受 C.具有 D.

4过云霞(   

A.通过,穿通 B.通达 C.极度 D.泄漏

5、下列诗句中属于送别诗的一项是                   ( 

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下列选项中词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 老黄牛 应声虫 百灵鸟

B.变色龙 铁公鸡 哈巴狗 小蜜蜂

C.奋不顾身 眉清目秀 正气凛然 光明磊落

D.崇山峻岭 湖光山色 依山傍水 山清水秀

7、选择关联词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遇到再大的困难,        不必悲观失望。

A.即使……也……   

B.只要……都……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就再也找不到它们了。这真是“_________”。 

2.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看到这样的田园景象,我想起了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一句诗:“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一词中,描写大儿子和二儿子活动的词句是:“_______。” 

4.《卜算子·咏梅》中通过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理解

村居⑴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⑵。

儿童散学归来早⑶,

忙趁东风放纸鸢⑷。

(注释)

⑴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⑶散学:放学。

⑷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⑸东风:春风。

【1】通过读诗和注释,我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 的心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理解。

炊烟

①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②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③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④早晨,天色往往最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惬意的。

⑤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的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⑥而到了黃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傍晩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暮色四起的时候,乡间昏黄的灯光从不同的窗户里透出,伴着徐徐升起的炊烟的确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⑦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吧。

1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是___________的。

2短文第⑤段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夸张 B.照应 C.对比

3短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见到过的炊烟是什么样的?请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写你对炊烟的印象或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敌人发现他们了。几发照明dàn tán)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shēng sēng)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1角“√”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爬行前进。______

(2)坚强,强硬。______

4从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杨靖宇誓死不降

1938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杨靖宇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在零下40度严寒中,没有一粒粮食,仅仅依靠树皮棉絮和雪水充饥,但是他与600人的日伪军顽强作战,誓死不降。伪排长赵廷喜劝降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地回答:“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

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被敌人包围,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

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1“惨无人道”的意思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2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杨靖宇面临的困难主要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依然誓死不降,表现了他________的精神。

3读一读伪排长赵廷喜和杨靖宇的对话,想一想,杨靖宇的行为和下面哪句诗表现的一样?(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无信不立。

C.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4想一想,当敌人看到杨靖宇的胃肠里的枯草、树皮和柳絮的时候,会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很多坚贞不屈的革命将士。除了本文中写到的杨靖宇之外,你还知道谁?请你写出两个人名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整个大地都是美丽的。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有改动)

【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2】概括写出四季雨的特点。

春雨:______  夏雨:______

秋雨:______  冬雨:______

【3】描写春天的雨的时候主要描写了春雨的____和情态,第2自然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

【4】短文对__季的雨描写得最详细。“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把____比作__________

【5】作者说夏天的雨“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雨的“风情”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两棵树》,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两棵树

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大小一样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也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开花结果,让人们喜欢自己。

第二年春,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另一棵树刚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花蕾。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长得身强力壮、枝叶繁茂。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第一年,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是由于这棵树身子还没有长强壮,就开花结果,没过两年,就累得弯了腰,枝叶也越来越稀疏,结的果子越来越少,味道也变得酸涩难吃了。

时光飞转,又过了两年,第一棵树由于养分充足,身体强壮,轻轻松松地吐出花蕾,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多得数也数不清。而另一棵树越长越瘦小,再也不能开花结果了,农夫无可奈何,只好把它砍了下来,当柴火烧了。

不刻意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第一棵树的目标是什么?它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棵树的目标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文,想一想,“就这样”中的“这样”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是你,你愿意做像哪棵树那样的人?你是根据文中的哪句话产生这样的想法的?用横线画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古诗积累

1.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

元代: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2.关于梅花的诗词名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一天。小猪想出去找朋友玩儿。他来到树森林里,碰到了小花猫,对他说,小花猫,我们交个朋友吧。小花猫呜住鼻子,一句话也不说,调头就走。小猪又碰到了小白兔,他对小白兔说,我请你吃萝卜,你能跟我玩儿吗?小白兔挥了挥手说:“不,我才不吃你的萝卜,因为你太懒了,不爱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本学期已经即将结束了。在这学期里,我们班同学经长阅读《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国少年报》等报刊。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认识。我们班还被评为“读书活动先进集体”,这多么值得我们自满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能找出下面病句的病因并修改。(病因填序号)

A.语序不当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D.句式杂糅

E.指代不清  F.不合逻辑  G.重复啰唆  H.用词不当

(1)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

(3)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展示

沉浸在节日里,有难忘的经历,有奇趣的探险,有迷人的风光,更有关怀和爱护,有欢声笑语,有凝神静思,感慨之言,溢于心胸,流淌笔端……请以“难忘的节日”为话题,题目自拟,完成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除诗歌、童话外,其它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