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期末鸡西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生金蛋的鹅》说明人们应该满足于____,切不可贪得无厌,杀鸡取卵。(    

A.虚幻的世界 B.现有的东西 C.不存在的东西

2、下列俗语与成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

B.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

C.盼星星盼月亮(望眼欲穿)

D.吃水不忘挖井人(气急败坏)

3、下列句中词语、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主任平时很直爽,指出我们问题时总是一针见血

B.已上小学的弟弟,年方花甲,天真顽皮。

C.疫情期间,老师教育我们要勤洗手,可有些同学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D.比赛马上要开始了,赛道上的运动员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

(2)( )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 )觉得大了一些。

(3)( )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 )差多了。

(4)( )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 )立即飞回笼里去。

5、你还能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吗?试试看。

沉重——满分5 manfen5.com

高贵——满分5 manfen5.com

敞开——满分5 manfen5.com

 

 

6、按原文填空

(1)“明月松间照,__石上流”;“月落乌啼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______。”这些动静结合描写的诗句,真给人留下静中有动的画面感。

(2)“敏而好学,______下问,默而识之,学而_____,诲人_____”;“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_______最急。”这些讲的都是古人读书的宝贵经验。

7、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dǎn qiè yǔn nuò diǎn lǐ jù jué shāng yì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guàn jūn huǒ jiàn chí dào pēn qì dà chén fǔ chōng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深情海棠

王晓明

宋代诗人苏东坡歌咏海棠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花中神仙”的娇柔之态活脱脱地勾画出来,流露出一片爱花之情。然而,这爱却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

位于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夫妇的住处。庭院里种有许多海棠树。这些海棠树每年都是花丰叶茂,姿影绰约。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我想,当年周恩来选中这里,定是被这海棠深深地吸引了。每当海棠花开时,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要抽空和邓颖超一起漫步欣赏那如霞似锦的鲜花。每每工作到深夜,累了,周恩来也爱在海棠树下散步。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使夜间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于是,一切烦扰和疲劳都被暂时忘却。

有时,周恩来走到海棠树下,赞叹地说:“海棠是一种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爱。”夜空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还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斯诺的夫人曾谈起,当年,邓颖超送给她一束新鲜的海棠花,并告诉她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斯诺夫人高兴极了,给花拍了照,然后压在书中保存了起来。

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真是“羁客有家归不得,对花无语两含情”。看到这蕴含着祖国亲人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周恩来十分感动。百忙之中,他压了一朵芍药花托人带回中南海。回国时,他又把那枝海棠带了回来。邓颖超随即用一张纸做衬,把海棠和芍药放在一个镜框里挂了起来。人们见了,都以为是一幅静物油画呢!北京——日内瓦,海棠——芍药花。直到现在,这两枝花还完好地保存着。看到它,会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啊!深情的海棠!

【1】文中“花中神仙”指的是_________

【2】为什么说苏东坡的爱花之情“远不及周恩来与邓颖超对海棠的眷眷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为什么爱在海棠树下散步?(用第二段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花枝在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感谢周恩来的夸奖”一句使用的是 ________修辞方法。

【5】为什么见了放在一个镜框里的海棠花和芍药花,会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出自苏轼的《海棠》。( )

(2)邓颖超给周恩来送了一枝芍药花。( )

(3)“虽然娇媚温柔却不妖冶,有超群绝类之势”这句是写海棠的。( )

(4)“羁客有家归不得,对花无语两含情”这句诗也是写海棠花的。( )

10、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个小酒店,由于他们老老实实,卖出的酒价廉物美,颇受顾客称赞,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采办,妻子忽然灵机一动,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兴冲冲地晃着多赚的钱,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了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夸耀)。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痛心地抱头大哭起来。

  妻子惊奇地问:“怎么啦?”丈夫捶胸顿足地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叫我怎能不哭!”

  (居然、果然),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意一蹶不振,最终落得个“寿终正寝”的下场。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原来信誉才是最大的财富,它比金钱更可贵。”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

A. 诚信   B. 卖酒

2给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画圆圈。

3根据意思找出短文中的成语,并写在括号里。

(1)形容非常焦急、懊恼或极度悲伤的样子。___

A.捶胸顿足B.一蹶不振

(2) 形容遭到挫折后不能再振作起来。___

4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妻子的“秘诀”是_____听了妻子的“秘诀”后,丈夫为什么急得直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这一天,女娃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思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jiē)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灵魂化作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是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精卫在高空回答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我也要把你填平!”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爱——____      讥笑——____

2“____”画出描写精卫外形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精卫回答大海的话。

4________的女儿女娃淹死后,灵魂化作一只小鸟,名叫________,因为她痛恨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想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

A. 精卫为了报仇,决心填平大海。

B. 精卫自不量力,永远填不平大海。

C. 精卫为了达到目的,不怕艰难,奋斗不止。

12、阅读平台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画“ ”的句子属于_____描写,体现了海力布__________

的品质。

【2】从文中画“ ”的句子中“镇定”一词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一说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乡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互相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严格地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hè hē)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动物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找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老牛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   )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刚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shì   )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漠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lán   lǎn)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二十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乡下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揪心:____________________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叙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人故事。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吗?凄厉的哞叫是在 _______________,仰天长哞是在 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多次写到泪水,运水战士和司机的泪水是为 __________而流的,小牛的泪水是为 __________而流的,老牛的泪水是为 __________而流的。

【5】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表现老牛母子情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6】本文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节选)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此句属于______(动态/静态)描写。

(2)“这情景”指的是( )

A.明亮的黑夜。

B.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C.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D.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2】选文第2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冬天,作者明明喜欢早晨,为什么还要写中午呢?

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第十一筐青菜

①在暖暖的春光里,花儿已绽放,草儿已生长,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②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正在村中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

③“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

④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⑤“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

⑥“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见我没作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堘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⑧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⑨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⑩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正在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女儿反复叮嘱:待在家里别出门,照顾好自己……顿了顿,他反问道:“可哪有不惦记儿女的父母呢?”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篮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

“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1】要想用较快的速度读完本文,以下哪种方法不可取(       

A.看到文章的题目,我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以“第十一筐青菜”为题,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读。

B.读第②自然段的时候,有不少细节描写,很值得品味,我要多读几遍,好好体会一下。

C.读到“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我就知道这段话要讲什么,所以可以抓住关键语句读。

D.读到第⑦自然段“田堘”的“堘”不认识,但不影响我理解内容,我就跳过去继续往下读。

【2】读第②-自然段,梳理事情发展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图表。

【3】品读画线语句,完成批注。

(1)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

我发现这句话抓住了老农的①________进行描写,“淌”“浸湿”等词使我眼前出现了老农满头大汗的画面,我感受到老人的。②____________

(2)见我没作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堘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第十天了!”

这句话抓住了老农的①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进行描写,联系下文,我发现这段话写出了老人对女儿的③_________,对持续的疫情的担忧,我觉得老农是个④_________的人。

【4】联系全文思考,选文结尾与下列哪篇课文结尾的写法最接近?( )

A.                 慈母情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钱。

…………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B.          父爱之舟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

……醒来,枕边一片湿。

C.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时节。

…………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5】本文除了主人公老人外,还写到其他人是如何抗击疫情的。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其他人是怎样为抗击疫情作贡献的。(选择一种人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招手”“眼神”成了新年的问候,有人担忧这样的问候方式使人情越来越薄了,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请结合下面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袋

新冠肺炎疫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性传播。目前没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效药,主要以预防为主。为了更好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大家平时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回顾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1.选段中的大虫是指     

2.解释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指用手        

(2)说时迟,那时快:形容时间      

(3):                

3.  画出描写老虎扑起来向武松进攻的句子。 

4.“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半天里起个霹雳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震得那山冈也动则是     ,都是描写老虎吼声      ,为描写武松打虎、表现他的英武作     

5.选段中描写老虎伤人的三招是什么?

6.选段中描写武松打虎过程中运用了六个   ,表现武松的    敏捷,可以用成语来形容武松:          双全。 

17、阅读理解。

【人物介绍】袁隆平,男,汉族,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人物事迹】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两系法”的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他实施并推广的超级杂交稻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了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1】下列表述与材料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

A.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B.超级杂交水稻一期、二期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一下子提高到了800公斤。

C.杂交水稻仅在中国被推广和实施,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

D.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

【2】材料中大量使用各种数据,时间也非常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了一大批为国家作贡献的优秀人物,袁隆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袁隆平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为他写一份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子

①燕子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约一百一十千米,大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二至三倍。燕子的飞行技巧很高:它们一会儿飞快地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插云天;它们能够突然间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能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二十次左右,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盈,重量约为四十克,堪称是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这是因为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因此,它们要在飞行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④燕子还是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八千多只虫子,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1】短文是从两方面介绍燕子的。第1至3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___,第4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___

【2】读一读,想一想,谈发现。

(1)它的飞行速度很快。

(2)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约一百一十千米,大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二至三倍。

我认为第_______个句子好,因为_______

【3】用“﹏﹏”画出文中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一个句子。

【4】“燕子的身子特别轻盈,重量约为四十克,堪称是轻量级的飞行员”一句话中的“约”字体现了说明文用词( )

A.生动、形象

B.准确、具体

C.通顺、连贯

【5】请你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至少三种)来说明你熟悉的一种事物的特征。

______________

19、阅读《家就是岛,岛就是家》,完成习题。

20世纪80年代初,开山岛由解放军驻守。1985年部队撒出后,交给地方武装部门管理,成立了开山岛民兵哨所。当地武装部先后派过4批10多个民兵上岛守护,最长的待了13天,最短的刚上岛就离开。1986年7月,灌云县人武部政委找到了26岁的王继才,让他担任起守岛重任,王继才一口答应下来,瞒着家人上了岛。

独自上岛的王继才发现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树,甚至连飞鸟都不在这儿做窝。孤独绝望的王继才只好喝酒抽烟排遣寂寞,而上岛之前他从不抽烟喝酒。不到一个月,带来的一箱酒和两箱烟就用光了,熬不住的王继才就把海草割下烘干包在报纸里抽。直到第48天,才得知丈夫守岛的妻子王仕花赶来岛上看望,眼前的丈夫胡子拉碴、满身臭气,王仕花眼泪夺眶而出,拉着丈夫要回去,而王继才平静却坚定地说:“你回去吧,我决定留下!你不守我不守,谁守?”望着妻子乘坐的渔船徐徐离开,孤身一人的王继才坐在岛上放声大哭。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20多天后,妻子王仕花辞去了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将两岁大的女儿托付给婆婆,毅然上岛与丈夫并肩守岛。

岛上夏天特别湿热,冬天异常寒冷。天热的时候夫妻俩只好睡到房顶上,天冷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搬进山洞里。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夫妻俩都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湿疹。医生告诉他们,只有离岛才能根治。但为了守岛,夫妻俩不得不放弃治疗,病发时常常在夜里疼醒,只能互相敲打止疼。

台风来时,船只无法出海,小岛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断粮断水的日子每年都会遇到。

一两回,有时候柴火没了,他们只能啃食生米。一次,连续刮了17天台风,岛上的粮食吃完了,只剩下半桶救命水。无奈之下,夫妻俩就将背包栓在腰间,互相拉着,顶着狂风,在礁石上捡海螺充饥。等救援人员上岛时,夫妻两人已经3天没吃一口饭。

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从没动摇过王继才夫妇坚守孤岛的决心。升旗、巡岛、护航标、写日志……每天早上天亮后,夫妻俩便开始一天里的第一次巡岛,在哨所观察室用高倍望远镜扫视海面,观察岛上自动测风仪、测量仪是否正常,晚上?点,夫妻俩再巡岛一遍,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们就记录下当天的守岛日志。32年来的每一天,夫妻俩就是这样重复着,从没有中断过。

【1】开山岛留不住哨兵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没有水,没有电。

B.没有树,连飞鸟都不在这儿做窝。

C.种不出粮食,吃饭困难。

D.孤独寂寞。

【2】画“ ”的句子中“平静却坚定”与“放声大哭”,看似矛盾,实际别有深意,对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是哪一项(          

A.深知艰难,仍坚定守岛的决心。

B.态度坚决,但不忍夫妻分离。

C.表面坚强,内心是有所动摇的。

D.承受着压力,不愿让妻子知道。

【3】对于王继才夫妇所面临的困难,描述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岛上环境恶劣

B.巡岛工作繁重

C.身患疾病得不到根治

D.生活条件艰苦

【4】王继才夫妇坚守开山岛30多年,最重要的原因是哪一项(        

A.夫妻俩相互鼓励支持。

B.喜爱岛上平淡宁静的生活。

C.职责所在,哨兵的任务就是守岛。

D.对祖国的热爱,守护边防安全的责任感。

【5】文中画“﹏﹏﹏”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

【6】有人说,题目“家就是岛,岛就是国”不够精练,换成“坚守”更好,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一个刮着风又纷纷扬扬下着大雪的日子里,已经显得苍老的父亲睡觉的时候,在自己的被窝里发现了热水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壶伴着父子走过冬天。(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放错了热水壶。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很悲痛。(改为反问句)

(2)毛泽东一天没说话,只是吸烟。(扩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同学们,你一定看过漫画吧,漫画中的人物特点非常突出,再配上夸张的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某位书中的人物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是《西游记》中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是《草房子》里瘦得出奇的桑桑?还是《绿山墙的安妮》中长着一脸雀斑的安妮?……请以“‘漫画’ ”为题,用文字“画”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位书中或身边人物吧。可以先想想他(她)有什么鲜明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事情来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