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练囊盛数十萤火”中“囊”的读音不同的是( )
A.囊空如洗
B.软鼓囊囊
C.药囊
D.探囊取物
2、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有恒心、有毅力”的是(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C.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D.满招损,谦受益。
3、“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
A.左右和上方的山石朝“我”挤压过来。
B.这里的山石在移动。
C.孔隙很窄小,而且很昏暗。
4、张照所撰的洞庭湖岳阳楼的对联,上联为“南极潇湘千里月”,根据对联内容及对仗的特点推测,下联是( )
A.四面湖山归眼底 B.买尽青山当画屏
C.明月扬州第一楼 D.北通巫峡万重山
5、把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
【1】随心所欲( )
A.需要 B.想要,希望 C.欲望 D.将要
【2】不假思索( )
A.虚伪的,不真实的 B.假定 C.凭借,依靠 D.借用
6、关于《墨梅》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
B.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C.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D.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7、下列词语中没有多音字的一项是( )
A. 挣扎 B. 发现 C. 方便 D. 哀鸣
8、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的枝头 (______)的雪花 (______)的流苏 (______)的光华
9、课内阅读
白桦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 )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 )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 )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 )的光华。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补全诗句。
【2】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
A.诗人对冬天的赞美之情。
B.诗人对像白桦一校报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以白桦为描写对象,从一个角度描写了它的美。(_______)
(2)“披了身雪花”“雪绣的花边”“晶亮的雪花”等表现了白桦的一种高洁之美。(_______)
(3)这首诗对白桦的描写,既有色彩上的鲜明变化,也有动态上的变化。(______)
(4)这首诗在描写白桦时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_______)
【4】读了这首诗,白桦给我留下了_______、 _______的印象。
10、阅读。
语言的魅力(节选)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1】选段中有很多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请你读一读,再写两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能产生巨大作用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3】写一写文中画“ ”的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也用有魅力的语言为学校的图书室写一句提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 )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 )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 )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 )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
【2】在文中用“ ”画出写小船之“小”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下面词语中,可以用来描述“我”乘船时心情的有( )(多选)
A.好奇 B.害怕
C.紧张 D.自信
【4】作者写孔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孔隙_____________的特征。
1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
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列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
乎在呼着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小牛的眼晴,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声中,它们掉转头,默默往回走。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中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到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给短文选择正确的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 老牛 B. 水 C. 苦难的母亲 D. 母爱
【2】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却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3自然段中,“鲜血沁了出来…显得分外的悲壮”表现了老牛 _____________ ;“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运水的战士违规取水,有力地表现出 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与理解。
大海中的“医生”
最早发现海洋鱼类中有专门充当“医生”角色的鱼的人,是科威特的海洋生物学家克拉达·兰普。
一次,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潜水观察时发现:一条大鱼离开它的同伴向一条小鱼游去,看来小鱼难逃厄运了。然而奇怪的是,大鱼靠近小鱼后,却顺从地一动不动,而小鱼则在其身体周围巡游一圈,用自己尖尖的嘴巴咬住大鱼身体的某一部位,几次啄咬之后便游回海藻丛中。与此同时,大鱼也一摆尾鳍,精神抖擞地向游远的伙伴追去。这可真是个有趣的场面。
经过克拉达·兰普等科学家坚持不懈的( ),他们终于发现了这个大鱼不吃小鱼的原因。
原来,在海藻丛中生长着的尖嘴小鱼,是这里的“医生”,它们用自己的尖嘴为伤病鱼( )伤口,把大鱼身体上因感染或受伤形成的腐肉除去,以防大鱼的病情恶化致传染给鱼群。有趣的是,小鱼在给大鱼“治疗”时,大鱼必须规规矩矩地头朝下尾朝上,不这样做,小鱼就会袖手旁观。如果大鱼嘴巴里有病痛,它就得把嘴巴张开,让小鱼游入为之清理伤口。治疗过程中若遇到鲨鱼来袭,大鱼会让小鱼先从自己嘴里游出来,然后再迅速避开。
小鱼治病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在6个小时的观察中,科学家们发现一条小鱼竟连续为300条大鱼治病疗伤。进一步研究证实,小鱼是以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病变组织为食的,这也许可以( )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有趣的是,小鱼有时还会为没有伤病的大鱼“美容”,让它们看起来显得更加健康、漂亮。
【1】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研究 处理 解决 B.研究 清理 解释
C.探究 处理 解释 D.探究 清理 解决
【2】最早发现海洋鱼类“医生”的人是( )的海洋生物学家克拉达·兰普。
A.美国 B.挪威 C.英国 D.科威特
【3】海洋鱼类的“医生”是( )
A.大鱼 B.鲨鱼 C.尖嘴小鱼 D.鲸鱼
【4】文中画“_______”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分类别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大鱼不吃小鱼的原因是小鱼有毒。(______)
(2)小鱼在给大鱼“治疗”时,大鱼必须规规矩矩地头朝下尾朝上。(______)
(3)大鱼是以小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病变组织为食的。(______)
(4)小鱼有时还会为没有伤病的大鱼“美容”。(______)
【6】文中画“﹏﹏”的句子中“有趣的场面”指的是什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天地。
现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也变得全球化了,人类的家园——地球是所有人赖以维持生存的唯一空间,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酸雨、淡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海洋污染等问题使地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一方面是自然因素,而另一反面则是人为方面: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海洋污染,因为人类的过度砍伐树木,使土地沙漠化、森林资源锐减,其受伤害是地球,更是人类,因为没有树木防风固沙,狂风一刮,沙粒飞扬,风沙所到之处,人们路迷眼,田里植物被埋,房屋似如废墟,人们生活苦不堪言……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生物多样性也就锐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人类过度猎杀野生动物,影响了生态平衡,破坏了生物圈的自然规律也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垃圾围城、海洋污染也就充分体现了人为破坏。
【1】给文中划线词语注音。 ________
【2】文中列举了几种环境问题? ________
【3】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围绕你的生活,举出三种保护环境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一读,写一写。
1.教师里很安静,甚至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
甚至:
2.纳米技术不仅可以用在科技上,还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不仅……还……:
16、修改下列句子。
(1)我爱看《灰尘的旅行》、《穿过地平线》、《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要我们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金鱼缸里有许许多多无数的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的青年具有顽固的毅力。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练习。
雾越来越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距离埃居伊山脉估计大概有十五海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作。
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从夜间飞行的蝙蝠身上得到启发,人们发明了雷达;从被食肉鸟吞食的幼龟中,人们懂得了自然之道……
本次习作中,你可以写一写自己发现的奇妙的自然现象,也可以写一写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