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期末长春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

感激    感动    感情       聪明    高明    精明

(1)普罗米修斯的不屈行为(   )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2)人类非常(      )普罗米修斯冒险拿取火种的行为。

(3)读了《扁鹊治病》一文后,我知道扁鹊不仅是一个绝顶(       )的人,而且他的医术也很(         )。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只有……才……

(4)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      )为了自己,(      )为了地球上的人类。

(5)      )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世界并不太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雨来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说出交通员李大叔的藏身处。

B.即使工作再忙,妈妈每天晚上要挤出时间自学英语。

C.每天上学,不是妍琴来找我,就是我去找她,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D.雨来虽然能顺利逃生,但是他的游泳本领高。

3、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波澜状阔   色彩斑斓   千差万别

B.水平如镜   惊心动魄   闻名遐迩

C.白雪皑皑   欢呼雀跃   腾云架雾

D.波浪滔天   隐隐约约   依山旁水

4、牛郎织女相见的时候是(   )帮他们搭桥?

A.喜鹊

B.麻雀

C.黄莺

D.杜鹃

5、在课文开头,作者是______母鸡的。(   )

A.讨厌 B.喜欢 C.痛恨

6、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有小标题时,可将每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

B.边读边想,停下来想想前面的内容。

C.从题目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D.可瞻前顾后,前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再回去看一看。

7、下列说话错误的一项是( )

A.《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是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B.叶圣陶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详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C.习作例文《颐和园》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D.从“负着重荷似的”“努力上升”“终于冲破”“完全跳出”等几个短语,我们能感受到太阳跃出海面的艰辛和努力。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少年不知勤学苦,________。”“_________,一日不读十日空。”“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做舟。”这几句话都在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_________,其实这和铁杵成针、_____________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课内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诗歌中“心中的风雨”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田园风光

春季的乡村,潮湿的空气里荡漾着诱人的小草清香;田野里,不时地飘来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嫩绿的麦苗,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而霞光将它的眷念留给苍穹的同时,也留给了大地。

乡村的田园风光,宛如一幅长轴画卷徐徐地(展览   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把美丽的画卷点缀(zhuì)得绚丽多彩、光彩耀人的却是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和大自然。黄昏,耕耘(yún)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他们扛着锄头,在乡村的田埂上走来,霞光映红了他们的脸庞,大家有说有笑,似乎忘记了一天的劳累,落日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当落日把最后的霞光带回家时,天地间变成了银灰色。那一缕缕乳白色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ǎi)交融在一起,宛如给屋脊、墙头、树木和田野(朦胧   笼罩)了一层轻纱,此刻的乡村也变得若隐若现,神奇异常。村外的小河仍清亮亮的,河水打着旋儿静静地流过,水中还映有树的倒影!偶尔,有些鱼儿浮出水面,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后,又一头扎进水中,鱼儿的嬉闹使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lián)漪(),那些树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水中弯曲着蠕()动。

夜幕降临,乡村、田野、树木、小河也渐渐地模糊不清。偶尔从乡村中传来一阵阵小孩的喧闹声,但不一会儿就消失了,渐渐地,所有的一切都被弥漫的夜色笼罩。

啊,好一幅恬静、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图!

【1】用“\”将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画掉。

【2】这篇短文按照___顺序,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图。

【3】你觉得下面这两句话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①那些树的影子,在水中弯曲着蠕动。

②那些树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水中弯曲着蠕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乡村的美景是一幅画,画中有落日的余晖,有广阔的田野……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乡村美景这幅画中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我们班的“小燕子”

大家应该都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吧?电视剧中的小燕子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我们班上就有一个眼睛和小燕子很像的人,平时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燕子”。

“小燕子”在我们班上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的表演才能更是得到了大家的赞扬。瞧,我们的“小燕子”又开始表演了。队日活动一开始,她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灰罩衫,“畏畏缩缩”地走上台。看她那乱蓬蓬的头发下又黄又瘦的脸,活脱脱一个刚从山沟里跑出来的小丫头。大家笑得前俯后仰的,就连平时严肃的班主任刘老师,脸上也洋溢着笑容。从此,同学们便封她为“表演王”。

我们班的“小燕子”还喜欢搞恶作剧。有一次,我的同桌梅梅就中了“小燕子”的招儿。那天下午,“小燕子”一早就到了教室,偷偷把梅梅的作业本藏了起来。等到课代表来收作业时,梅梅翻遍了整张课桌,却怎么也找不着作业本,梅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小燕子”一脸坏笑地从身后拿出梅梅的作业本。梅梅当时很生气,不理解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后来梅梅才知道,原来是她看梅梅那天早上一直闷闷不乐,想找点事来分散梅梅的注意力,才故意恶作剧的。唉,这个“小燕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小燕子”活泼又幽默,淘气又会关心人,同学们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同学感到开心。你们猜到她是谁了吗?哈哈,她就是我!

1短文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

A.《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B.“我”的同学“小燕子”

C.“我”

2短文主要写了“小燕子”的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小燕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二。

知识的价值

卡尔·斯坦麦茨出生于瑞典,生下来就腿瘸背驼,没人瞧得起他。但是他在逆境中顽强奋斗,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

有一年,卡尔·斯坦麦茨移居美国纽约市,由于得到一个同学的帮助,这个驼背人才没有被纽约海关遣送回国。这一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经理为了一台修了两三个月也没修理好的大电机而伤透脑筋。后来有人提议请卡尔,斯坦麦茨去修理。

卡尔·斯坦麦茨只在电机旁观察计算了一会儿,就在电机外(ké  qiào)上画了一条线做记号,说只要把画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去16圈就行了。技术员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果然,这台大电机给修好了,电气公司的人问他要多少钱?他回答说:“用粉笔画一条线顶多值1美元,要知道在哪个部位画线,这得值9999美元。”在场的人听了大吃一惊。但是公司的经理却如(shù  shǔ)给了他1万美元,并且用重金聘请卡尔·斯坦麦茨到公司工作。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你能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意思不变吗?

他在逆境中顽强奋斗,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______

有人提议请卡尔·斯坦麦茨去修理。(______

【3】卡尔·斯坦麦茨出生于(   

A.瑞典

B.美国纽约

C.瑞士

【4】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卡尔·斯坦麦茨太刁钻了,他乘人之危。

B.找到画线的部位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而画线则很容易。

C.找到画线的部位用的时间多,画线用的时间少。

【5】公司经理如数给卡尔·斯坦麦茨1万美元,并重金聘请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最大的“书”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爬到半山腰,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川川走过去,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儿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啊!”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则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呢!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字为什么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大的“书”上的“字”指的是____________;“图画”指的是藏在岩石中的_____________

【4】“岩石书”的用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像这样的“书”还有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面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级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思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绿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基涂上了点睛之笔。

【1】科学家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依据是___

【2】文中的“假说”指的是_____。称之为“假说”的理由是______

【3】文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

【4】文中提到的在我国辽宁西部的发现,其价值是_____

【5】读了这段话,你的收获有: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用加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用“像”字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种说法,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一天。小猪想出去找朋友玩儿。他来到树森林里,碰到了小花猫,对他说,小花猫,我们交个朋友吧。小花猫呜住鼻子,一句话也不说,调头就走。小猪又碰到了小白兔,他对小白兔说,我请你吃萝卜,你能跟我玩儿吗?小白兔挥了挥手说:“不,我才不吃你的萝卜,因为你太懒了,不爱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小林读《芦花鞋》后写的一段话,存在三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芦花鞋》这篇课文,被青铜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青铜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努力去克服,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18、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题目:我的一个星期天

提示:想想你平时的星期天都怎么过的,从中选一个你最爱写的星期天,把它写出来。注意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你的感受,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