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 )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下列与《爱的教育》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小石匠和克洛西期末考试都及格了,班长代洛西继续一等奖。
B.卡洛斐从来不乱花钱。如果掉了钱就是花一星期也得把它找到。
C.西西洛在医院服侍爸爸,爸爸康复后和他一同回家与家人团聚。
D.这是一部日记体小说,主人公是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B.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敌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
C.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D.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4、根据要求写句子。
1.《慈母情深》的作者是______,文章讲述了母亲在______的满足了儿子的要求,使他终于拥有了第一部长篇小说______。
2.______,我的母亲。______,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______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3.《父爱之舟》这篇文章的线索是______,文章回忆了很多感人的场景,哪些事情令你难忘?请写出来,不少于4件。
(1)______(2)______
(3)______(4)______
5、翠翠红红,____________; 风风雨雨,____________ 。这是一句_______联。
6、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这句话在描写了落花生时运用了________的描写方法,这样是为了突出______品质。
7、《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都有绰号,你能写出下列好汉的绰号吗?
宋江( ) 吴用( )
武松( ) 林冲( )
8、拼拼写写我能行。(10分)
(1)呆在井里的青蛙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丽;躲在窝里的母鸡永远不知道头顶的天空多么宽广,所以说shíjiàn()出真知。
(2)老师fēnfù():“国庆假期中,有条件的学生将作文作业传到老师QQ邮箱里。”
(3)专家提示:别上流动麻油坊的当,芝麻油假的,现场zhà yóu()更是假的。
(4)面对地震与核泄露危机,日本首相菅直人很jǔ sàng():作最坏打算,东日本全毁。
(5)月影已经渐渐圆了,花香携着jiǎo jié()的月光埋在了记忆的包囊里。
9、课外阅读。
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
河虽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
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多少年炮声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1.给第一段加上适当的标点标号。
2.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这条江是______。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这条河是__________。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这条龙指____________
3.龙的传人有什么特征?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4.对第三段的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的特征
B.梦里的长江、黄河
C.巨龙(中国)的历史变迁。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章中画“ ”的句子,你能说出一个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短文。
①在不久前,一张大报刊出了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②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③“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放羊。”
……
④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样,都是“中国人”!
⑤这种事情我并不奇怪,但当从白纸黑字上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串记录时,我的心仍然被强烈地震动了。
⑥穷文富武曾是中国的传统,家贫,只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也许有一批像上面这个放羊娃一样的孩子,安贫若素。
⑦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不可达成,而在于压根儿就没有目标。”在那没有知识光亮闪耀的地方,生命便永远在“放羊——下一辈子还放羊”的循环中延续。
⑧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l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用在此处不一定恰当,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使我想起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⑨“工作再忙也要(甲) 书,收入再少也要(乙) 书,住处再挤也要(丙) 书,交情再浅也要谈书。”这是几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
⑩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请把高品质的书籍报刊请到你的身边吧!
【1】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⑨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填人恰当的词语。
甲: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A.藏 B.读 C.买
【2】揣摩记者与放羊娃的对话,说说“放羊娃现象”为何“可笑可悲”?
【3】本文第⑧段运用________论证的方法,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4】“成长不可元书,成功不能无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请你为这一论点再提供一个新的论据,可以举事实,也可以引名言。
11、阅读理解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在文中“□”里填上标点符号。
【2】文中表示名气大的词语是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的“曾”“掠走”“大量”“仅存”这些字眼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找资料并联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莫高窟被称为“艺术宝库”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意大利)亚米契斯
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起航,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乘客中有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和回国的意大利人。
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他是意大利热那亚人。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虐待。在西班矛,他终于找到一个逃跑的机会,他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寻求帮助,在领事馆的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
乘客们见到船舱里有这样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都非常奇怪,主动询问他的情况。少年本来不想说,见他们很关心的样子,只好把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讲了出来。那些人听了,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子上:“给你,拿去!”
少年低声道谢,从桌子上捡起了硬币。他的衣服太破了,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少年回到自己的铺位,躺了下来,拉上了帘子。
那些人继续喝酒、聊天,他们不再谈论少年的事,而谈起了他们要去的意大利。看样子他们并不是第一次到意大利去。他们先是抱怨旅馆不好,交通太差,后来越说越起劲,把意大利说成了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
“肮脏的国家!”一个人说。
“愚蠢的国民!”另一个人说。
“可恶的——”第三个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一旁的帘子突然拉开,一把硬币扔了出来,劈头盖脸地砸在这些人的头上、肩上。
热那亚的少年跳下床,站直了身子,大义凛然地说道:“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在文中画出写这位热那亚少年非常贫困需要用钱的句子。
◆这位热那亚少年非常贫困,需要用钱,但够为什么把钱扔回那些给他硬币的人?
13、 艾滋病小斗士(片段)
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___________) 遨游——(__________)
【2】长大了,恩科西要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遗憾的是病魔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病重时刻,他仍有梦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恩科西就是“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给你一个面对恩科西的机会,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恩科西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快乐阅读
他活别( )人就不能活( )人,他( )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 )多数人更好( )活着( )人,群众把他抬举( )很高,很高。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着、了”。
(2)这段话运用的写法是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爱的高度
吴宏博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影碟机之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不用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shà)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说完,回屋拿了一件大衣给我披上。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儿,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⑪不知怎么搞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寻找的结果吗?
⑫想起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吗?”
⑬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在了他那单薄的身上。
⑭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几子做着基石,把几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就累弯了腰,老了。
⑮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里有把尺啊!
(有改动)
【1】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④自然段中“水漫金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中“基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这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两次”看电影的场景,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
【4】“父亲关心儿子,儿子深爱父亲。”找出与第⑨自然段中“说完,回屋拿了一件大衣给我披上”相照应的句子,并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5】“不知怎么搞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眼睛湿润的?结合短文内容,下面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看电影时,看到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当父亲把儿子架在肩膀上看电影时,被这个父亲的举动感动得流泪了。
B.作者是被那个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孩子给逗乐了,也跟着“咯咯”地笑,甚至笑出眼泪。
C.作者是被今晚所看的电影内容给感动了,竟然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水。
D.作者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和父亲一起看电影时的瞬间,找到了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睛在不知不觉间就潮湿了。
【6】联系短文内容及生活,说说你对结尾“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里有把尺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本段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文“②—⑧”为一段,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已经用“/”线分开。
第一层(②-⑤)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⑥-⑧)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⑥-⑧”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三幅图画的名字分别是:第一图:____________;第二幅图:______________;第三幅图: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⑤自然段作者从 、体型结构、 、 这四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外形,主要运用了一连串的 句式,突出了白鹭体态的 和 的谐调。
【5】简要回答:“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森林中的“环保卫士”
①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就会被残留物所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②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生。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③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又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合作用。
④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的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⑤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上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1】森林中的“环保卫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们为“环保卫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分工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请把工作链缺失的环节补充完整。
蚯蚓在土壤中吸取植物碎叶→白蚁在森林中啃食死去的树木→____________→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形成碎粒→____________→真菌的菌丝分泌的酶和酸,消化、分解残留物。
【3】文章第②段画“______”的句子中“大多数”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森林中的“环保卫士”通过一条完整的工作链,维持着森林的生态平衡。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请举例说明。(至少写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与理解
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有鱼肚巴的天空,染上的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晕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作者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不同时段的景致。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抓住每一自然段的第________句话。
【2】第③自然段,描写了(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幅画面来表现秋天黄昏之美。你最喜欢第______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文章写法的描写,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抓住天空颜色的变化,写出了黎明的色彩美。
B.第②自然段抓住夜晚飞舞的萤火虫来写,写出了景致的动态美。
C.第④自然段抓住早晨的落雪和白雾来写,画面感很强,呈现出和谐之美。
【4】对于文本的朗读建议,错误的一项是( )
A.朗读第①自然段,节奏要舒缓、轻柔。表现出黎明的安静。
B.要想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语调应激昂。
C.朗读“翩翩起舞”“闪着朦胧的光”等词语,语速稍快,读出轻快灵动。
【5】下面加点字词用得好,请写出好在哪里。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第③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校园最美是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对应的近义词。
只有( )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 )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
【2】邻居为什么不愿意让匡衡到家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文章中的句子,用“如饥似渴”写一个句子。
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章中的一个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刻苦读书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拎不动。
21、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秋天,熟透了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3.我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都合不拢眼。(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23、习作。
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