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习主席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而这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的。

下面能形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意义的成语是(   )。

A. 互通有无   B. 挥臂一呼   C. 水土不服   D. 令出如山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们想出了许多巧妙的方法来对付足智多谋的日本鬼子。

B.他们这些卖国贼,干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早已闻名天下

C.孩子们得意忘形地参加了元旦游园活动,个个开心极了。

D.鲁迅先生呕心沥血地从事文学创作,撰写了一部部优秀的作品。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B.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特别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C.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D.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近义词。

愁——(________) 行——(________) 明亮——(________

漆黑——(________) 朦胧——(________) 闲逸——(________

5、拼一拼,写一写。

fèi  shuǐ tè  zhēng zhēn  guì   dào  qiè

( ) ( ) ( )  ( )

pàn  duàn chuí  zhí bǔ   rǔ   tuì  huà  

( ) ( ) ( ) ( )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本文主要讲述了广东化州市的一个彩票投注站工作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赞扬了她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林海燕“愚蠢”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辨字组词。  

幻( )  征(   )  凡(   ) 艺(   )  

幼( )  证(   )  几(   ) 芝(   )  

值( )  稍(   ) 统(   ) 般(   )  

置( )  梢(   ) 流( )   股(   )

8、补写下列词语,并解释前两个。

不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叹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歌载________        云雾________ ________    浩浩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

【1】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殿堂 ______的亭台楼阁

______的乡村田野 ______的民族建筑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______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______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

(3)武陵春______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4】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朝阳小学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后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请根据图表完成练习。

健康状况统计表

测试项目

升降趋势

测试项目

升降趋势

身高

肺活量

体重

视力

胸围

体能

影响因素比例统计图

【1】分析“健康状况统计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影响因素比例统计图”,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学们参与度不高的首要原因是场地不够。( )

(2)教师的科学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3)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是学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参不参与无所谓。( )

【3】如何让大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请你结合图表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节选)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以中国临近的西太平洋为例,每年有30多次台风,它们在向西部靠近或登陆后,给中国、日本等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会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雷电有一种特性,喜欢打击容易导电的物体。而含有金属矿藏的地方,导电性能比一般岩层好。据此,科字家们指出:经常遭到雷击的地方,通常暗示这一地区的地下可能埋藏着金属矿藏。20 世纪以来,苏联科学家就曾多次成功地利用雷电找到新的矿源。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B.闪电可以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清洁空气。

C.大气中的游离氮可以被地面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D.科学家认为频繁遭受雷击的地方有可能埋有矿藏。

【2】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

【4】仿照短文第⑷⑸段的表达方式,给第⑹段选一个最合适的开头。(     

A.雷电的导电性能强,人类不能失去雷电。

B.假如没有雷电,人类就将失去绝好的矿藏“探测仪”。

C.假如没有雷电,很多矿产资源就得不到开采利用。

D.有了雷电,很多矿产资源才能得到开采利用。

12、阅读短文。

永不凋谢的玫瑰

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②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sǎn sàn)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  亲热)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chàn zhàn)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

⑦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动  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__  径直:___________

2给文中(   )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打“ √”。

3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4读中品味。

(1)用心读①—⑥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2)认真品读五、六自然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 ”上。

5深层探究。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玫瑰”吗?请用一段话描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练习。

深秋书简

北京城最值得流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中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①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印象派油画,再绕过一道山梁又是一幅印象派油画。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②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

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丫毕露,依然昂首向天。③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喊。

蓝天、自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驶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

【1】北京城最值得流连的秋色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第①②③句各自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动态描写 E.静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为什么第2自然段还要重点写公路两旁的白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绘的是京郊山野的秋色,更是作者对秋色、对生命的感悟。

B.第2自然段写白杨树,作者将它们人格化,表达了对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

C.第3自然段点明北京的秋天的特征是蓝天、白云、白杨。

14、课外阅读。

        

漫步在郊外,在初秋的夕阳里。

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

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浸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

我看见秋宠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飞扬……我看见秋满世界疯跑着,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秋天是沿着乡村小道晃来的,那个披红挂绿的村姑,挑着两筐葡萄,向我出售。末了,她又给我添了两串,好慷慨、好憨直的秋!

暮色打湿了我的脸□我吮食着甘美的葡萄□哦□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那葡萄□融入秋天□成了秋的一分子□

1.给最后一个段落加上合适的标点。

2.摘出三个描写颜色的词。

3.把短文用“‖”分成三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4.试着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15、实用文阅读。

微缩图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 早在19世紀普法成争時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提到的奇妙的书有哪些?请列举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2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 打比方

B.列数字 举例子

C.列数字 作比较

D.列数字 分类别

【3】“缩图书”的优点是( )

A.推进激光技术的应用。

B.让纸质书变成电子产品。

C.让书的保存和使用更方便。

D.使书的内容更丰富。

16、课外阅读。

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喜爱,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竟独占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族非常庞大。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瓣状、穗状等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看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的: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 )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 )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 )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 )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是被蔑视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

归国前,一位爱画画的朋友要为我作一幅画,以作为对墨西哥的纪念。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____”画出与“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相照应的句子。

【3】本文倒数第2自然段中的“本色”指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本文第3自然段中的“庞大”主要突出了仙人掌的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3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仙人掌的特点的。

(3)仙人掌是无私的,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句子,注意加点的词,体会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

(1)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没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1)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铸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潮难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的“神州”“海内”“天涯”“知已”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1)神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汉字应不应该废除,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千金一诺

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戚们因此很宽爱地。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的礼物。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着新年的到来。

可是就在腊月ニ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的婚事。

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道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

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工资不足100,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富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业市场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在黄昏的幕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没有说一句话。

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碰破的手臂,我问:“爸爸,为什么一定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摸着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向:“让姐姐过个愉快的年呀。

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視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幼小心灵的最深处。

1题目千金一诺让人想到了许多关于诚信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题千金一诺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内容,你能用一些词语或句子概括父亲的形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数字上算一算,姐姐的新衣服花掉了全家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你觉得值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邓小平的童年

1910,6岁的邓小平进入私塾读书。蒙童时期的功课主要是读《三字经》《千字文》等。那时,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可是,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却爱动脑筋,敢于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他背课文总是理解着背,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在私塾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邓小平学会了用毛笔写字。他对写字特别感兴趣。每天放学后,他从不在路上贪玩,回到家里,读书后便开始反复练习写字。经过私塾写字课的严格训练,邓小平的书法有了良好的基础。

酷爱读书、习字的邓小平并不是个小书呆子”,他非常活泼顽皮。每天放学回到家中,他总是把姐姐和妹妹叫到一起,让她们坐好,自己一只手叉在腰部学老师的样子,一只手拿着书,一边摇晃着脑袋,一边背诵着刚学会的诗文,逗得家里人哈哈大笑。家里人都戏称他为小先生”。

不仅如此,年少的邓小平还表现出了过人的胆识。

在邓小平家附近,有两块高3米、宽1米的石碑,立在两个巨大的石乌龟背上。当地老百姓对它十分敬畏,谁也不敢去碰它、摸它,免得招来祸灾。可邓小平却坚决不信这个邪,他说:“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神吗?我不信,你们不敢爬,我去爬。果然,有一天,邓小平在小伙伴惊恐的眼神中爬了上去,并高兴地对站在下面目瞪口呆的小伙伴们说:“真好玩!真好玩!”后来小伙伴们看邓小平也没招来什么病灾,也纷纷大着胆子,爬上去玩耍。

这不信神、不信鬼、破除迷信的行为,也算是邓小平童年时代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吧。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成语。

(1)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____

(2)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指不能灵活运用。____

2第三自然段描写他学老师的样子一只手       ,一只手      ,一边         ,一边        。”描写了邓小平模仿老师时的动作和神态,把幼年邓小平的       表现得淋漓尽致。

3本文主要记述了                              四件事,体现了邓小平的美好品质。

4   画出全文的过渡句。

5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神吗?我不信,你们不敢爬,我去爬。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在家家户户的窗台上,不正盛开着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吗?(不改变句意,换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耕耘,不会有收获。(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天而降的石块把敌人砸得屁滚尿流。   (改为“被”字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感受,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文是李明同学写的读后感,请你帮他改一改。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书中刻画了许多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好吃懒做的孙悟空。孙悟空就像现代社会中的警察,努力把坏人抓起来,帮助坏人改过自新,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两个话题,任选其一。

1.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发挥想象,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习作。写的时候要把家乡发生巨变的几个方面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和关爱。请你以“感谢你, ”为题,写一篇习作。写的时候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出你感谢他(她)的原因。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字迹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