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新疆五家渠三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辨字组词。

________  拦________  踉________  盆________  貌________ 

________  兰________  粮________  岔________  藐________ 

________  阅________  跤________  崖________  肢________ 

________  悦________  绞________  涯________  之________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江上渔者》脍炙人口,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捕鱼者的艰辛,饱含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关切和同情。

3.《游园不值》中“值”的意思是__________,题目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卜算子”是__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词的__________。词中体现词人对好友美好祝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也可以换成__________,作者用“绿”让人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

6.新冠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特殊,还没来得及赏春,夏天就到了。这让人想起宋朝黄庭坚的词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此句与《游园不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3、按原文填空。

他兴冲冲地______起小洋瓷碗,从水洼里______了半碗凉水,______上一点炒面,给黄元庆吃下去。接着又______了一份放在小周面前。然后______起黄元庆的一只手,背向着他______下来,果断地说:黄元庆同志,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命令你,走!

4、读拼音,写词语。

zhì______   ______免   严jùn ______   ______

_____ chǒu一眼   皮xuē_____xíng _____ zhí_____

5、春天里,当你看到生机勃勃的小草,你会用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当你来到瀑布脚下,望着美丽的瀑布,不禁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冬天到了,校园里的花儿几乎都凋谢殆尽。早晨,你从假山旁经过,一阵芳香沁鼻而来,看着眼前烂漫的梅花,你真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习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这首诗中,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②清气:清香的气味。③乾坤:天地。

1判断对错。

(1)“不要人夸好颜色”中的“人”指的是王冕。____

(2)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诗标示的节奏是正确的。____

2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________”。

3写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誓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8、读毛泽东的《咏梅》,回答问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诗的全称是《卜算子·咏梅》,其中(   )是词牌名,而(   )才是真正的题目。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   )的同题咏梅词而作的。

2解释字词的意思。

咏:_______  犹:_____ 俏:_____   争:_____ 烂漫:_____

3这首词的前一部分着重写梅花(   ),后一部分着重写梅花(   )。其中最能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一句是( )最能表现梅花崇高境界的一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完成练习。

黄河大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啊!这就是《黄河大合唱》!

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他们从台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杈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

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chuí);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zhá)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下滚滚的波浪。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支部队送行。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跟在队伍后面,迎接战斗!

(作者:魏钢焰 选用时有删改)

【阅读链接】《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充分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宏伟场面,激昂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

【1】写近义词。

咆哮——______ 战斗——______

【2】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的屏风 ______的乐队 ______的部队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描写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演出队合唱队和乐队,他们是从根据地穿过__________走来的;一支是战斗部队,他们要穿过敌人的火网走到_______________,迎接战斗。这些部队都是为了____________而战斗!

【5】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你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   )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对他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听闻后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   )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来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想法。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写的这句话,竟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我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与欣赏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信”的解释有:A音信,信息;B信用;C书信;D听凭,随意。给下列 “信”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姑母写信___________ 信笔涂鸦___________  

言而有信___________ 通风报信___________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了两个故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

5“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仿照这一句,写一句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到了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 )快来看( )找到他俩了( )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在文中的“( )”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 ”画出文段中对萨契尔太太动作、神态的描写,写下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文段中对村里人的刻画较为传神,用“﹏﹏﹏”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体会。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且看风去留

风是一个很飘渺的东西。它来无影去无踪,但在它的去留之间,会给人留下很多回忆。

不久前的小学毕业典礼上,风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那天,风似乎是我们分别的一个见证者,又似乎是我这一天记忆里的最真的点缀。

那一天,由于要离开生活学习了六年的小学,每个人的心很(沉重       沉痛)。每个人都忙于写毕业留言册,用相机记录下自己亲爱的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个人都强颜欢笑,竭力不流露出自己对母校的不舍,这是因为我们在不久前的班会上达成了共识——我们留给母校的印象应是坚强的,不应是泪流满面。这时,一股清风从窗外挤进来,好奇地拂过每个人的脸庞,它似乎把每个人留在心中的(怀念       眷恋)都带了出来,因为我透过眼眶里晶莹的水珠,看到了每个人红红的眼眶。我想,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吧。这静中,这泪中,蕴含了太多太多……

风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的悲伤,于是wǎn guǎn)尔一笑,将我们引到教学楼旁宽阔的操场上。望着分外蓝的天,看着格外白的云,感受着在身边舞蹈的清风和阳光,离别前的伤感以及对前途的迷惘似乎在从我们的心里淡淡地退去,只留下了我们的回忆和美好希望。

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句:“明天会更好!”我们都笑了,牵着彼此的手,我们很有默qiè       )地唱起了歌。我们对着蓝天,对着白云,异口同声地喊出了一直压在心里的话:“母校,再见了。我们永远是朋友,我们的明天,会更好!”这天的风是细心的。

风去风留之间,记忆在积累,在这风中,我体会到成长的滋味。

且看风去留。

【1】用“√”标出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或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惘______       点缀______

【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强颜欢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口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的作用是______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语意转折

B.表示解释

C.声音延续

D.语言中断

【6】“此时静静的,这静中,这泪中,蕴含了太多太多……”你觉得这当中都蕴含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请用“ ”选段的中心句。

【2】对于死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是怎么论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给短文加上小标题:________

2短文写出锡林郭勒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作用。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成语。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生活中,每个同学都有许多成长的烦恼。这些烦恼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你的烦恼是什么?又因为什么而烦恼?请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题目自拟,要大胆地写出自己的心里话。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③书写工整,400字以上,不用添卷纸。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