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新疆双河三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国的传统节日众多,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表达着人们不同的企盼和情感。《寒食》中,“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寒食节的京城的景色;《迢迢牵牛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诗表达出作者对牛郎织女虽相隔一水却无法交流的慨叹;《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中秋节时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3.燕子去了,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

2、补充词语,再根据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填空。

______千里   ______色欲流

万古长______   天涯______

_______________是描写“绿”的神态,  ____________是描写“绿”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是描写“绿”的广漠,_____________是描写“绿”的生命。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杰出——_________     沉寂——__________

4、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反义词: 专心致志——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近义词: 沧沧凉凉——__________   ——__________

5、用“严”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1)他的病越来越( )了,大家都很担心。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3)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泊”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诗中哪个字运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采薇》(节选)选自________。 “薇”指________

【2】给多音字组词。

行走háng( )xíng( )

载重zǎi( )     zài( )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旅游网站文章:怎样制定“旅游攻略”?

旅游攻略,不外乎“食、住、行、游、购、娱”几个部分,一般包含具体的路线规划、时间安排、沿途吃住推荐和天气等。

(1)合理的路线和交通。确定好旅游的目的地和时间段后,就可以敲定大致行程了,路线规划及交通工具安排应尽可能方便快捷。

(2)合适的住宿推荐。一个靠谱的舒适的酒店很重要,能使旅行者心情舒畅,又有安全感。

(3)详细的饮食介绍和推荐。以三餐分界,把感兴趣的餐馆列在行程里,以便旅行者根据自己的旅行时间、预算和个人喜好来取舍。

(4)当地概况和特色准备。掌握一些城市的基本概况,例如:福州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厦门是一座海港风景城市,素有“海上花园”称誉。其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为21℃,其独特的山海风光已使其成为福建省金牌旅游景点之一。每个旅行点的地形、气候、人文特点都不一样,所需注意事项也各有不同。

(5)完备的景点准备。事先搜罗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景点区位价格、开放时间等基本信息,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去游览。

材料二:导游推荐:福建五日游攻略

行程第一天:抵达花园城市厦门,入住酒店。休息一下之后自由活动,逛中山路美食街。

行程第二天:参观福建土楼群,包括和贵楼、怀远楼、云水谣土楼等,在南靖云水谣古镇感受古道悠悠,碧水清清。

行程第三天:参观胡里山炮台、环岛路、曾厝垵、集美学村。

行程第四天:参观南普陀、厦门大学、鼓浪屿、菽(shū)庄花园,感受鼓浪屿优雅的历史。

行程第五天:早餐后自由活动,返回温馨的家。

【1】【提取信息】综合两篇阅读材料,所谓“旅游攻略”就是(       

A.为旅游制定的规划,旅游者出行的参考资料。

B.旅行目的地景点的详细介绍。

C.提醒旅行者面对各种旅游消费陷阱的方法。

D.为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解决办法。

【2】【拓展延伸】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你觉得下列哪一项内容材料二不需要做补充?(       

A.美食或者就餐

B.住宿安排

C.各景点参观路线

D.交通方面的内容

E.各景点开放时间、门票价格、游客入园情况等基本信息

【3】【思维发散】读材料二,如果有游客请求加入趣味性强、有体验活动的安排,可以补充安排以下哪项活动?(       

A.安排游览景点:小桥流水人家。

B.安排参加滩涂赶海活动,在渔民的带领下捕鱼,坐帆船出海感受渔民生活。

C.安排在鼓浪屿多游览一天。

D.安排坐船出海参加“海上看金门”项目。

【4】【联系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回忆你曾经的游览经历,说说在你的旅行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课文片段答题。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得叫了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1在文中找出反义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壁虎借到尾巴了吗? ________

①借到了。   ②没借到。

小壁虎转过身子看到了什么? ________

①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

②自己没有尾巴。

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①保护自己,躲避敌人。  ②拨水。

“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读。

①高兴   ②难过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田野里的争论

田野里,有一块稻田,紧挨着的是一块白菜地。秋天来了,阳光灿烂地照着,稻谷快成熟了。稻谷们忍不住感慨:“多好的阳光啊,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着金色的渴望。这时,可千万别下什么雨。”

白菜说:“太阳有什么重要的?这时最好下场阵雨,我们的嗓子都干了,雨水才是生命的源泉!”

稻谷和白菜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一条蚯蚓说:“阳光和雨水同等重要,你们都只是从自己现在的需要出发,这是不对的,我们思考问题要全面。”

1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

2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量词。

_____蚯蚓   一_____稻田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填序号)

①雨水②阳光③土壤

稻谷需要_____,因为它让稻谷们内心充满金色的渴望。白菜需要_____,因为它是生命的源泉,可以滋润嗓子。

4读完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 )

A.我们需要什么,什么就重要

B.阳光和雨水同样重要,我们思考问题要全面

C.我们要为他人着想

12、阅读理解

《神奇的丝瓜》

今年春天,我在房前空地上,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成了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的兴趣。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我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顺便也看一看丝瓜。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没有想到它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人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我都要注视那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随之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的窗外,却长出来了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了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小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

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人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是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丝瓜有思想,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1按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疲倦: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以置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个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突然了起来,把躯体放在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品味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上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中的指(  )。

A.夹竹桃香气四溢 B.夹竹桃富有韧性

C.夹竹桃悄然不响

2.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

3.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许多幻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文中的亚洲指夹竹桃在月光下地图一般的影子,那么,大海是指____________   __远渡重洋的海轮是指____  _,而游鱼其实就是___ ____

 

14、课外阅读训练

熟睡着的生命

去年冬天,到林都伊春采访。上午,刚下过小雪,气温有零下20多度。几位当地的朋友送我去宾馆,在路上,竟看到几名林业工人正在路边冻得坚硬的泥土上刨坑,坑边放着几株两米多高的红松。我看出来了,他们是准备在这里植树。一时感觉很奇怪,因为还是第一次看到在冬天里植树。

一位朋友见我如此表情,就笑着告诉我:不用担心,在这个季节植树,棵棵保活。不觉对朋友的话产生了兴趣,并向他请教在冬天植树的道理。

朋友说,人们习惯以人的思维来安排树木,选择春天或秋天植树。而这里的人,爱树,尊重树,把树当成可以对话的朋友和生命。人在夜里要睡眠,一些动物在冬天里要冬眠,而树木在冬天则会休眠。于是,人们就选择在树木睡觉的时候偷偷把它们从一个地方挖出来,挪到另一个地方去。事实证明,用这种方法植树成活率极高。

见我还是不懂的样子,朋友接着说,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树木醒来发现自己被换了地方时,自己的根已经扎入脚下的泥土里,这样,它们也就没有理由不好好活着了。

在这个冬日的上午,听着朋友的解说,如同在听着一个冬天的童话。此时再看着那些已经栽下的红松,竟不能把它们当作没有感知的植物了,熟睡着的生命,此时用这个词来称呼它们是最恰当的。

1文中有:睡眠、休眠、冬眠,请再写出两个带的词语,在这些带的词语中任选一个造句。

①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林区的人们是用什么态度对待树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少地区选择春天或秋天植树,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把树当做朋友和生命,本文也把树当做朋友和生命来写。请你用“——”画出例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按照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写的。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把这个认识过程写完整。

感觉很奇怪——产生了兴趣——________——听着朋友的解说,如同在听着一个冬天的童话。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要求:根据下列提示,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有中心,条理清楚,语句通顺,题目自拟。 

提示:夜深了,我望着沙发上胖胖的书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累了,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