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新疆可克达拉三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先把词语补充完全,然后填空。

目不转________   赏心________   应接不________   ________潦乱

这四个词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其中________________表示东西多得看不过来:_________________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看得认真专心: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因眼晴看见复杂粉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3.___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4.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

5.常将有日思五日,___________________

6.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填空。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惟弈秋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的日子里,在___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3___________疑无路,___________又一村。(经典诵读·《游山西村》)

4)春蚕到死_________,蜡炬成灰___________。(经典诵读·《无题》)

5)今人不见________,今月曾经_________。(经典诵读·《把酒问月》)

5、照样子,写词语。    

例:泪(潸潸)    

____  绿____  急____  乐____

____  白____  笑____  哭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  ) 荒(  )

锄(  ) 我衣(  )

2填空。(查阅资料)

陶渊明,字(   )又名( ),(   )(代)诗人,诗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隐居。但特别喜欢(   )(花卉的名称)。

3理解性填空。

(1)这首诗写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地从事田间劳动的诗句是   ”

(2)抒发珍惜这种生活,希望一直能远离尘嚣,隐居田园的诗   ”

(3)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 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 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 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 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 “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 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之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3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

4“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__________风光。 (  )

A.动静结合 早春 B.动静结合  晚春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丁立梅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结合全文分析的形象,并说明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第⑥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不得出现真实姓名,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从我脚边(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了。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些词语写出了时间_________的特点。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心情。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也来仿写一句。

下课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

【4】时光匆匆流逝,请你写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或诗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野菊花

①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②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滋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③几番秋雨秋风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④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的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乐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⑤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茂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⑥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dà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⑦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文章前三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芳草地。

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只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配置仪器。

④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⑤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篇毕业赠言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根据提示梳理全文思路。

4第②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中的“少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用与其意思相同的诗句或格言替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只要愿意读书,没有图书馆创造条件也可以读书。(   )

(2)是否可以读书,取决于是否有图书馆。(   )

6即将毕业的你是否有很多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请写下你对他们的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为人民服务》片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同志为纪念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用“   ”画出第二段的中心句。

3把“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的句子,先理解加点的词,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鸿毛:_____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__。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说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一观点,文章举了什么例子?请简单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现代文阅读

十八岁的记忆

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位满脸稚气的男青年倚窗而坐。他是个农村娃,一件崭新的白色半袖衫掩盖不住黝黑的皮肤。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mèng mèi yǐ qiú)的大学。男青年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母子。

车厢内闷热异常。男青年感到口渴难耐。

方便面、健力宝、矿泉水!乘务员大声叫卖着。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极(shē chǐ)的饮料。读高中时,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如今,他要到外地上学了,衣兜里有了些许可以支配的零花钱。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罐饮料。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最后,他把目光定在了拉环的位置。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水果刀,企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这时,却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妈拿过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

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微微地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自己的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

男青年望着这位素不相识的妇女,咧开嘴笑了。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仍对这件事(jì yì yóu xīn)。他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她为了不使他难堪,没有直接教他易拉罐的开启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一过程。妇女的举动是一种小小的善。

 男青年把这种感激化做了更多小小的善,带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

 那位男青年就是我,那年我18岁。

1根据文中三处拼音,把汉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素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男青年买健力宝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感到口渴难耐。

B. 因为他以前没有喝过健力宝。

C. 他现在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零花钱。

D. 他想知道易拉罐是怎样开启的。

4妇女微微地笑了一下______的笑,而男青年咧开嘴笑了_____的笑?(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A. 讥讽   B. 欣慰   C. 感激   D. 窘迫

5男青年把这种感激化做了更多小小的善,带到了社会的角角落……”

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小红军对陈明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小刚对我说:明天,我找你,我们去看电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是一个非常令人崇敬和敬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生活因 而精彩

要求:1.在题目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如友谊、诚实、书籍、歌声等),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习作。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标点恰当,写出真情实感;3.字数400字左右;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