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新疆图木舒克三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huái     zhà lán     kǒnɡ jù     lǐng yù

( ) ( ) ( ) ( )

2、照样子写音节。

c-ù→      

s-è→______        x-_____→xú    

___-___→nǜ       ____-ī→qī

3、补充下面的词语。

____知非福  跃跃____  欣喜____

垂头____  _____意扬扬 无_____于事

4、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将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换成成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我听得入迷,恍如亲自到了那个环境。( )

2.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很有礼貌、尊重( )地向他行礼。

3.田老师杷这四句诗编出一段故事,讲起来很生动,让人爱听(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古诗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古诗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古诗一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二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

2古诗一中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古诗二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古诗一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古诗二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_____

4古诗二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特点。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____________,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体裁是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又送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的深情。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_______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________的问题。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答题。

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生活被完全改变了:

秒变主播,一边上课一边接受学生点赞的老师们,已经慢慢适应了在线教学;为了生活,成为团购团长的年轻人,生活从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变成了买菜、运菜、分菜……你们的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手机看课、QQ沟通、作业接龙……

【1】你还知道哪些线上学习的方式或APP可以推荐给大家?

推荐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2】很多家长都担心线上课堂会让孩子沉迷网络,对此你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下着雨。我撑开雨伞,穿过喧闹的街市,拐进长长的小巷。

雨淅淅沥沥,雨丝无声地飘洒在伞布上,又悄悄地跳落在石板路上。穿巷的微风中飘来淡淡的香味,我静静地在小巷里漫步欣赏着。

“扑通”一声,我猛然扭身一看,是一位戴斗笠的中年男子摔倒了。细密的雨雾里,他“哎”地叫唤了一声,似乎摔得有些疼。他小心翼翼地直着身子,试图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他的努力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

我和行人反应过来,匆匆走上前去。这时我发现,原来他身旁还有一筐月饼,圆圆的月饼在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我们急忙围上去捡,月饼很快被拾回了筐里。那中年男子十分沮丧,几个妇女围上去亲切地询问,才知道他原来是给一家超市送货的点心店的老板。“还好,没碎多少”。“没关系,只是包装纸湿了,弄干就好了”。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时,有人提议:“既然这月饼落在咱小巷,不如大家买两斤他的月饼”。“我也觉得应该这样做”。众人纷纷赞同,硬币的叮当声在小巷里格外优美而和谐。戴斗笠的男子十分感动,向众人道了谢,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的腿有些残废。人群很快散去了,小巷又恢复了平静。我咬了口月饼,甜蜜流入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一缕温暖的阳光从云层缝隙里穿透出来,把天空映成了蓝底金边的颜色。小巷被夕阳铺上一层碎金黄,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那沁人的香味在巷子里萦绕飘荡,形成“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意境……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3“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说一说你对本文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便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她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眯眯的笑眼,那有神的大眼睛……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少,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些散乱的头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把那束刘海儿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怀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本文表示人多的写法,很有特色。如抓住人们的头发描写: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再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地写出文中第5自然段描写了人们读书的四个镜头,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理想的风筝

(1)春天又到了。

(2)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3)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4)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5)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6)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7)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8)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9)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0)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11)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1仔细读文章,下面这个段落插入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⑤⑥段之间

D.⑩①段之间

2下列对第②段画线语句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B.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

C.侧面衬托,衬托下文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D.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3作者觉得自己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的原因是(   )

A.作者非常尊敬刘老师,刘老师希望他考历史系

B.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他们讲课

C.刘老师上历史课时总能牵动着他们的情绪,让作者爱上了历史

D.刘老师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我”总能答得特别好

4下列关于短文谋篇布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使得整篇文章结构严谨

B.课文开头先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是为了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

C.文章最后回到现实,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D.文章用插叙的方式,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5本文回忆了关于刘老师的哪四件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倾情提问  ②放飞风筝  ③深情上课  ④笑谈腿疾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17、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黄山的松树挺秀坚劲。(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挂在岩壁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全部向空中生长。(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智慧摩天轮。

读完《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一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