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三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1.为了bì miǎn_______党的秘密被反动jūn fá_______获知,父亲把chōu tì_______里的一些文件都拿到pì jìnɡ______的后院里fén shāo______了。

2.“ɡé mìnɡ______尚未chè dǐ_____胜利,在这jǐn pò_______的关头,我们要不怕xī shēnɡ______,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他奋力地呐喊着。

2、读拼音,写词语。

sōu xún shēn yín chuī xū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gào jiè tāo tāo bù jué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副对联,来源于某商场出售货物的货架上,请写出货物名称。

⑴配之如意形悬日月,用之则明洞察乾坤。货物:__________  

⑵右军五字抬身价,诸葛三军仗指挥。货物: ____________

4、看汉字写拼音

( ) ( ) ( )   ( ) ( )

 豁亮  侍弄  彬彬有礼 汾酒  芝麻酱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竹石》这首诗在赞美竹子的____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____________的高傲风骨。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写了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

(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________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_____________;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来写:树立生死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家家”?请谈谈你的着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长恨春归无觅处,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被贬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②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 ___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前两句蕴含了物候现象,这是因为_____引起的。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也有两句与此原因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诗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古诗词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①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②,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③,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④,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⑤,低绮户⑥,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⑦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⑧。

【注释】 ①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②天上宫阕(què):指月中宫殿。阕,古代城墙后的石台。③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④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⑤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⑥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⑦但:只。⑧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1】这首词是诗人写给_______,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2】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3】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源自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从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基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从里看她们,想象他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挨”在文中应该读作_____,通过这个字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我”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做的事情是(       )。

A.玩跳房子   B.看着天上的云彩走 

C.看画报         D.和一群比“我”大的女孩玩

【3】文中画“﹏﹏”的句子中,“我”焦急是因为____________,“兴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出了“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B.写出了等待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

C.“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母亲不可能带“我”出去。

D.写出了“我”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10、阅读

____________

一天中午,烈日炙烤着大地,知了不时鸣叫:热死了,热死了……”

吃午饭时,我向妈妈提了个问题:妈,有这样一个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什么意思?妈妈想了想说:娜娜,现在不解释,下午带你去游泳吧。我一听去游泳,特别高兴,一下子就把一碗饭吃得精光。

下午,妈妈带我去东门河,路上,我又提起了那个问题。妈妈说:游泳时你会明白。

到了河边,我换上游泳衣就钻进水里。一会儿仰泳,一会儿蛙泳,有时还来个鲤鱼跳龙门,妈妈不时地夸奖我,我快活极了。

突然,妈妈好像想起了什么,不再欣赏我的精彩表演,对我说:向上游。我听清了妈妈的话:向上游?哼,有什么了不起,游就游。

于是,我奋力向上游,一个大浪过来。我来不及躲避,被呛得鼻子发酸,耳朵里也灌了水,竟顺流而下,我只好游到浅滩。过了一会儿,我又迎着急浪向上游,但感到越来越吃力,双脚像灌满了铅。我使出吃奶的力气,只前进了几次,稍一松劲,就被急浪冲到岸边……

妈妈见此情景对我说:你体会到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意思了吗?”“什么?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刚才向上游,稍不努力,不仅不能前进,反而后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向水流相反方向行船,不努力前进就会后退。它也告诉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迎难而上,时代的潮流就会抛弃你。

哦,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仿佛懂得了许多……

1在短文前的横线上加个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找出符合下面要求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本义。________

找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________

3给短文选择正确的中心思想____

A. 本文告诉人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举例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迎难而上。       

B. 妈妈让在实践中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说明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好。

11、课外阅读。

长江源头

  长江源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千米的无人之地。

  七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都被大雪埋了半截。最令人生畏的还是高原反应(yīng  yìng),我就曾经被它折腾得头重脚轻,哇哇地吐个不停,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

  五天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青藏高原腹地的各拉丹冬雪峰之下,长江正源沱沱河是发源于雪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山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有的如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有的像千年巨龟……但我觉得,真正能震撼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条。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qiāo qiǎo)然而落,没有声响,没有炫耀,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

1.在文中正确读音上打“√”。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炫耀——(   )  咆哮——(   )

3.作者写小冰峰时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4.寻找长江源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5.长江正源是什么河?这条河发源于什么地方?

 

6.读了本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12、认真阅读《黄河大合唱》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1.选择适当的内容填在文中。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B.像一个巨人

2.根据歌词,选择朗诵词(   )

A.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B.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C.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D.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3.这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博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   。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   ,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4.给这个片断加上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品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B.作品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9个乐章。

C.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13、课内阅读。

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很多,墨水就是其中的一种。还有用来挖土或者运土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但我很快就习惯了。

没有工具,干什么就困难重重。我计划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片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能举得起。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更要长很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为了打桩,我先用一根很沉的木棒,后来想到了用铁橇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我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出了再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缺少的东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个地方不是表现 “我”的工作开展的吃力?(   )

A.用很长的时间把树桩砍好削好。

B.搬运木桩需要很长时间。

C.打木桩很辛苦

4对于这样的吃力的工作,我又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叙述内容来看,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3】作者一直珍藏这个秘密中,秘密指什么?

【4】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5】为什么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刘波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17、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邓稼先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孩子的房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笑得用手指着风姐儿,却说不出话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得不另选一个职业,学上了驾驶飞机。(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芳草地。

题目:        的教训

要求:(1)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教训,再补充题目。

(2)要有具体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3)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