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中的解释如图:
小明仔细读了几遍后,终于明白:
(1)“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_______,根据意思,“兴”应读作_______。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___
(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意是________________,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 (原意或比喻义)。
(4)仔细阅读成语词典中关于“望洋兴叹”的解释,然后根据词典的解释,判断句子中“望洋兴叹”的使用是否确切。(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A.“哎,这么简单的题目,我肯定得100分!”我情不自禁的望洋兴叹。( )
B.于小伟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 )
2、下面的名字都是取自一些有寓意的成语,把其中隐含的成语写出来。
例:刘子龙( 望子成龙 )
赵富贵(_______________) 王华茂(______________) 李鹏程(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luò tuo xī shuài jiàn wēi zhī zhù mó guǐ qī liáng jīng huá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4、积累填空。
1.我不能光听你说,我要亲眼去看一看,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吧!
5、根据意思写成语。
1.因为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病了。(______)
2.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变得焕然一新。(______)
3.见到事情的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______)
6、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节选)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⑤,
桃之夭夭,有蕡⑥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④宜:和顺、亲善。⑤室家:这里指夫家。⑥有蕢(fén):即蕢蕢。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______)
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______)
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______)
【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莫扎特的造访
①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②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③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④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又说:“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⑤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能力给自己买一口棺材。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⑥“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⑦“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⑧___钱算什么___儿子突然喊道___钱会烂掉___音乐却活在人的心里___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⑨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⑩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1】从文中直接摘录下列划线词语的反义词填写在横线上。
①10岁的莫扎特创作的乐曲没有________,而是快乐的。
②听了我对莫扎特的介绍,儿了感到非常________,这是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了无法理解的。
③在音乐的陪伴下,我们________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
【2】根据短文的描述《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
A. 忧郁 B. 忧伤 C. 恐惧 D. 明丽
【3】我和妻子相视一笑,“笑”中包含了________
A. 无奈 B. 欣慰 C. 满意 D. 高兴
【4】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选择不符合表达意图的一项。________
A. 与题目互相呼应。
B. 感谢莫扎特的音乐带给一家人的美好享受。
C. 感谢莫扎特的音乐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启迪。
D. 对莫扎特的造访表示感谢。
【5】根据短文,给第⑧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________钱算什么________儿子突然喊道________钱会烂掉________音乐却活在人的心里________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6】在聆听《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儿子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面线的句了写什么?是用了什么方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用简练语言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题临安邸
佚 名
诗人林升一日路过临安,住在一家旅店。远处不时飘来一阵阵悦耳的乐声,诗人循声而去……
西湖景色迷人,远处的山郁郁葱葱,一座接着一座,连绵到天边。那连绵的群山中,星星点点地散落着一座座玲珑别致的小楼,好一派迷人的景色!你听,远处隐隐约约的的地传来一缕缕美妙的乐声。看!楼阁里的舞女们长袖飞舞,袅袅婷婷,那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诗人林升却无心欣赏这些美景。那西湖边暖融融的风吹得那些达官贵人忘却了丢失国土的耻辱,整日花天酒地,早己把国与民抛在了脑后。看到这奢靡的场面和达官贵人们那迷醉的丑态,林升气愤地想: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整天过着荒淫腐败的生活,不思收复失地,真是腐败到了极点。想到这里,林升不禁在旅店的墙上忧心写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题目中的“临安”即_________(地名),诗中的“游人”指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__(地名)的美景,是林升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所描写的内容。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意思是(_________)
A.西湖边那些整日长袖飞舞的舞女们什么时候可以休息呢?
B.西湖边统治者们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_______)的情怀。
A.大公无私 B.忧国忧民
(3)这首诗应用(________)的语气朗读。
A.赞美 B.悠闲 C.讽刺
【3】你还知道哪些跟西湖有关的诗词?请写出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蚂蚁壮歌
①一位从南美洲回来的朋友讲述了在巴西一个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②这时□一位巴西向导忽然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nüè yüè)杂着蚂蚁被焚(fén huǒ)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sù shù)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在火舌舐(tiǎn shì)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烧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③我听着这个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量不足毫克。然而,在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羡慕的情感来?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人民如能像蚂蚁那样万众一心,我们的国家、民族将一定是不可战胜的。
【1】用“√”给文中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第②自然段“□”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在这句话中,把 比作 。
【4】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结合你在此次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你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请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思考。
片断阅读。
三个人去登山,第一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 )。”第二人登到半山,( ),望着上面险恶高俊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了下来。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 ),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峰顶。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省下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第三个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适可而止 B知难而进 C知难而退 D气喘吁吁
(2)认真读短文,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这篇短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4)用“——”在文中划出描写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登山时退下来的真正原因的词句。
(5)联系上下文,理解“适可而止”的意思。
13、读课文片段,完成习题。
1999年6月世界著名的科学刊物《自然》杂志为季强隆重推出了彩色封面文章。文章说:“中国发现的这个东西正是我们要寻找的恐龙和鸟中间的那个过渡性生物。”并作出结论:中华龙鸟的发现是解决鸟类起源问题的新曙光,龙鸟之争已经结束。“鸟是恐龙变的”假说,终于在142年后得到了证明。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部分与课文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小提示:结合“终于”一词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花 灯
萧 乾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和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shú)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猪八戒,沙僧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qiān);旁边站着个梳了髽(zhuā)髻的小脚女人,她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阅读短文,完成填空。
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在描写灯节各式各样的花灯时,其中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通身涂了__________,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能把风气死,所以叫“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文中介绍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相应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200亿年前的宇宙。(改成直接对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 穿过的那双球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艾迪抽泣地说:“我很难过,没能给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革命先辈心怀崇高理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仁人志士心怀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请先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再写写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题目自拟,字数在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