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描写时间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描写冬天景物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表现人物品质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填空。
(1)“御”共______笔,第七笔是______
(2)“爆”共______笔,第十笔是______
(3)“丧”共______笔,第二笔是______
(4)“斩”共______笔,第三笔是______
3、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身在异乡的季羡林食不下咽、___________________(qǐn bù ān xí ),这是思念的愁苦;
__________________(bǎo jīng fēng shuāng)的老人对海鸥悉心的照料,这是无私的付出;垂暮之年的嘎羧,回到曾经_________________(yù xuè bó shā)的战场,这是英雄的抉择;伯牙遇子期,知音传佳话,这是让后人 __________________(jīn jīn lè dào)的故事。
4、给多音字组词。
差chā( ) chāi( )
似shì( ) sì( )
削xiāo( ) xuē( )
5、课文介绍了麇鹿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6、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3】“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4】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
【5】小敏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每一句都看成一幅画,并为它们各拟写了一个标题,请你选一选。
①大雨倾盆图 ②乌云密布图 ③水天一色图 ④风起云涌图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白雨跳珠乱入船( )
(3)卷地风来忽吹散( ) (4)望湖楼下水如天( )
7、拓展阅读。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采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由此我想到了《从军行》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一句与“爱国”有关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阅读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这首诗运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2】最后一句中的“笑”字用得好吗?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面是“爱家”牌保温杯的产品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完成练习。
①本品内外层均为不锈钢材质,安全不易碎。两层不锈钢中间抽真空,阻断空气传热,保热保冷、效果佳。
②首次使用本品前请先用80度以上水浸泡5分钟,稍有异味属正常现象,一周之后异味消失。
③本品不适宜存放碳酸饮料。
④请勿将该品至于明火、电磁炉、微波炉加热。
⑤以下是保温参数表(按照装进90度热水设定)。
时间 | 1小时后 | 2小时后 | 3小时后 | 4小时后 |
温度 | 85度 | 80度 | 75度 | 70度 |
【1】判断下面做法和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妈妈打开保温杯的包装后,发现有一股异味,觉得保温杯有质量问题,准备退货。这种做法可以理解。( )
(2)哥哥准备将冷藏后的可乐饮料装入保温杯,但他仔细看完说明书后决定不装了。( )
(3)表哥临出差前十分钟才收到网购的保温杯,他赶紧装满热水就出门。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
【2】早上8点,奶奶把90度的热水装进保温杯,到10点时她要用杯子里的水冲奶粉(一般冲奶粉最佳的水温在40度到50度左右,水的温度过高可能会破坏奶粉当中的营养成分,水的温度太低可能会使奶粉冲调的不均匀会出现颗粒状的物质,影响奶粉的口感),这时候你应该提醒奶奶:__________________
10、我的阅读感悟。
【语段一】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语段二】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语段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语段四】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1】请你为每个语段提取关键词语作为小标题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根据开国大典的顺序,将四个场面重新排列。
(1)( ) (2)( ) (3)( ) (4)( )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二】中“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的“一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语段四】,我发现:相对而言,对每一个方阵的描写是“____________”的描写,对受检阅部队的总体描写是“面”的描写。本段中对于“面”的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不仅突出了整个阅兵场面的_______________,更突显了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语段二】中的“排山倒海”运用夸张的手法,烘托出会场掌声的声势浩大,从中能感受到热烈的会场气氛。( )
(2)选段共两次写掌声,【语段一】和【语段二】中的掌声都表达了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爱戴和对新中国的热爱。( )
(3)【语段三】中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万里长城和长江南北附近的地区,说明宣告的声音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读“磨脑子”的书
①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②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和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③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④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儿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唯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⑤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作“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⑥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⑦要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拒绝。著名作家李教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不适当拒绝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本文的作者主张要多读( )的书。
A.明白晓畅
B.艰深晦涩
C.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
D.一览无余
【2】短文第③段“用进废退”的意思是( )
A.采用先进的方法,废止落后的方法
B.经常用会更发达,不经常用会逐渐退化
C.引进先进的经验,改变颓废的状态
D.采取进攻的方式,废除别人的退路
【3】“磨脑子”的书的特点是( )
①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②读起来驾轻就热
③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感和疑问 ④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读“磨脑子”的书的好处的一项是( )
A.能够提高阅读速度
B.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
C.能够带来非同一般的快乐
D.能够与智者对话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安于暖巢”在文中指经常阅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B.阅读时要经常面对困难,挑战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C.第⑤段引用俗语,以“鲜桃”和“烂杏”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读“磨脑子”的书能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
D.“贪婪”是贬义词,所以第⑥段画“ ”的句子比喻不当。
【6】第②段划线的句子中,“现成的肉”和“啃骨头”分别指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要学会适当拒绝。除了像作家李敖那样拒绝电视,我们还要适当拒绝什么?请列举一件你最需要拒绝的事,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短文阅读,完成下面各题。
夏日白洋淀
那是一个夏日,我乘一叶扁舟,荡漾在白洋淀。
我站在船头向远处眺望,只见夏日的白云从天边涌起,像一座座棉絮般的山峰,倒映在水中,与蓝天绿水相接。芦苇涌翠,碧浪涟涟,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
当我凝思着一片绿色的苇塘时,仿佛听到了抗日的枪声,仿佛看到了白洋淀历史的烽烟。
白洋淀最有名的景点是荷塘淀。荷塘淀,因其荷花优美且面积广阔而得名。轻舟已在片片出水的荷叶中穿梭了。片片荷叶随风颤动,摇成一片绿浪,柔柔地震荡着诗意。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仿佛满淀荷叶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我沉醉在万柄亭亭荷叶中,已不知我是谁。我愿我就是一株荷。
接天碧叶,粉色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中,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高高地挺出来,有的袅娜地开着,有的完全开放着,在初夏阳光照射下犹如刚出浴的古典美人。荷花在古今印象中没有什么“官衔”,不如“四君子”“岁寒三友”,不如称为国色天香的牡丹,然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展示出它执着的追求与高洁的志向,并向世人捧出洁白如玉的花儿与清冽甘甜的果实,最终赢得了生命的辉煌。
白洋淀,连同那荷花盛开的七月,就这样深入我的梦中,深入我的骨髓、灵魂,和我的生命同在。
【1】画“ ”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将荷花与哪些事物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2自然段对抗日的枪声、历史的烽烟的描写多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塘淀有什么特点?用“ ”画出来。
【5】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弹 弓 杨
冯骥才
①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个人不弄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地 注 演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②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上身光着膀子,斜挎一个黄布袋,里边是弹丸。
③只见大杨把胳膊一伸,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而“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一手见神功。众人惊叹不已。
④说时迟那时快,大杨又从挎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个。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九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⑤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天津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
⑥“一身皂”二话没说,在桌子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
⑦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⑧大杨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使劲一扯。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地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⑨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⑩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
⑪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⑫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
⑬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 (有删改)
【注释】撂地:指艺人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演出。
【1】根据提示梳理小说情节。
【2】文章第①自然段作者用三句话介绍了“弹弓杨”之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习惯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抓住_______描写,写出“弹弓杨”_______________。
【4】“弹弓杨”说他留一个弹丸专打恶人,而且“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这个说法在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他只是随口说说,表明自己弹丸的用途。
②为下文洋人军官被杀的情节作铺垫。
③这句话也是对“一身皂”的一种警告,警告他不可欺人太甚。
④这是说给在场百姓听的,让大家知道他的厉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小说的主人公是弹弓杨,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写“一身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结尾写到“洋人军官被杀惨状”和“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总而言之”的意思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2)冰心奶奶从书中得到了什么?(2分)
(3)冰心在儿童刊物的题词是什么?(1分)
(4) 你对冰心奶奶的题词有什么看法,写一写。(2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谭老师很有幽默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的姿势震撼了抢险人员。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缩写与扩充句子。
1.他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缩写句子)
2.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缩写句子)
3.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句子)
4.天空中挂着明月。(扩写句子)
5.《蒙娜丽莎》是肖像画。(扩写句子)
6.学校开展了活动。(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7.月光照在姑娘的脸上。(扩句,至少扩充两处)
18、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那碧绿的海洋,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钩上闪烁着光芒!(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爸爸李大钊已经将要被敌人杀害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谎言带给我的 (苦恼、痛苦、快乐、幸福……。)
提示:人要讲诚信,不能撤谎,但生活中也需要“善意的谎言”,请根据自己的经历,从括号中选词补充作文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