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吉林白城四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照  享乐  半信半疑  养尊处忧 B.远眺  放肆  神机妙算  一针见血

C.矛盾  胸堂  相应成趣  跃跃欲试 D.承认  锻练  情不自禁  半夜三更

2、刘枫表演课本剧时,饰演的角色外貌是“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他饰演的角色是(   

A.孙悟空

B.猪八戒

C.沙僧   

D.唐三藏

3、根据提示进行选择。

1下列词语与推敲意思相近的是(多选)(   )

A. 琢磨   B. 斟酌   C. 推开   D. 思考

2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A.杞人忧天   B.狐假虎威   C.盲人摸象   D.杯弓蛇影

①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______

②人不应该为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而烦扰,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______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拼音,写词语。

shū chàng chì bǎng guī lái hán lĕng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bāo kuò céng jīng méng méng yī kào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5、我会写同音字。

qī (  )子 星(   ) 鸟( )虫居

pang 脸( )  偏( )  (   )蒙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2.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

3.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

5.《四季之美》一文是按照_____顺序来写的,具体描绘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______,秋天的______,和冬天的______,启迪人们从四季的变化中去细细品味人生的真谛。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①爸爸常用朱用纯的名言“一粥一饭,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来教育我要珍惜粮食,珍惜资源。

②古诗中有静有动,有“音”有“画”有“色”,你看,“明月松间照,________,”你听,“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

③“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从句子表示朝代的词语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情境,按要求填空。

小刚想去看电影,爸爸推荐道:“去看《中国机长》吧!这部影片中惊险场面次出现,令人惊心动魄。”

“迭”的部首是_____,除部首还有_____画,应选第_____个解释。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峨嵋道上

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 眺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坚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我们的旅程,就是要攀登这架长长的天梯。

在途中,我们遇到了十几个背竹篓的人。他们把竹篓靠在路旁的岩石上,站在那儿歇息。走近了才发现,每个背篓里都装着一块大石板。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我问他们( )往山上背石板做什么( )一位长者指了指脚下的石阶( )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回答说 )干这个( )铺路( )我疑惑地说(

他点了点头,告诉我说:去洪椿坪的那段路被山洪冲毁了。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了石板,背上山去重铺(pū pù)冲毁的路。

他们是给峨嵋山铺路的人啊!

峨嵋山光是游览路线就有200多里。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山路这样狭窄,不能用机械,只有靠人工。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如果 即使)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 也)没有这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1在文中括号内划去不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给短文第三段加上标点符号。

3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用句号的句子,要求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内心愧疚的原因,请用“~~~~”划出来。

5给短文分成三段,用“‖”在段末标出。

6这篇短文通过记叙在登峨嵋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赞扬了铺路人_______的精神。

10、阅读。

(一)落花生(节选)

①“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②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③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④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详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③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⑥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⑦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⑧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白杨礼赞(节选,有删改)

①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②它没有婆娑(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守护着西北荒凉之地。挺拔也不缺乏温和。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联读以上两篇选文,按要求完成习题。

(1)仔细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以下表格。

事物

样子

品质

落花生

果实埋在地下,无法分辨①_______

不求虚名       默默无闻

白杨

___________

没有盘旋的虬枝

___________

_________

(2)对比阅读两篇选文,你觉得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生”与“白杨”都不算美丽,即使有作用,也不值得我们敬佩、赞扬。

B.“落花生”和“白杨”都很有用,具有很高的价值,象征着美好的人物品质。

C.“白杨”是树中的伟丈夫,跟“落花生”相比,要好看一些,所以它肯定比花生更有用。

D.作者想借“落花生”和“白杨”告诉人家,要想做有用的人,绝不能追求外表好看

【2】如果要给“落花生”找一个形象代言人,下山哪个人物形象不符合?(       

A.

B.

C.

D.

【3】社会上出现了两派“追星族”,第一派喜爱光鲜亮丽,演技超群的明星,第二派喜爱为国奉献、坚持不懈的科学家,如袁隆平等。如果你追星,会加入哪一派?请分点表述,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我会加入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谏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   )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   )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止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技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疾恶如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____”上。

4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

A. 王珐所做的评论大家都很赞同,只有皇帝不高兴。

B. 王珐的评论引起大臣们的不满。

C. 皇帝的用意是考察王珐鉴别别人的能力,借以激励王珐。

D. 从王珐的评论中可知,唐太宗善于纳谏,却不了解他们。

5王珐具体评论了哪几个人?概括说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展,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气候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2】夏天的夜晚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黄昏又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描绘了很多迷人的情景,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用自己的话,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①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里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处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

②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

③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那两副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那为什么要两副呢?”我更加好奇了。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副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又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没有冻疮。”

④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1】文中“我”感情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娜为什么要准备两幅一模一样的手套,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模一样:________________            无缘无故: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中画线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小天使”是________________,她有什么样的品质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为什么以“暖”为题?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开花的心

卫宣利

春天,刚下过雨,母亲从外面回来,带回来一株细细的幼苗,小心翼翼地栽进门前的菜园里。问是什么,母亲说,不知道,路上捡的。

这株幼苗,就这样在小菜园里安家了。它的叶子和茎都是暗红色的,很像红苋菜,我很怀疑那只是株被人从地里拔出来的野草,却被母亲像宝贝一样宠着。母亲喜欢花草,房前屋后,种满了她从田间地头或者邻居家里移植过来的花草。花很普通,不过是仙人掌、凤仙花、向日葵之类的,多数甚至叫不出名字来,母亲却很爱惜,浇水、施肥、松土,一点儿不懈怠。从春末到晚秋,花儿姹紫嫣红,一串串的,将整个园子都衬得烂漫多姿。

因为有母亲的精心照料,小苗开始飞快地长高,变壮。桃花开罢,牡丹谢了,淡紫的桐花在枝头吹起了小喇叭,它只自顾自地往上长着;槐花落地,向日葵追着太阳张开笑脸,邻居的小姑娘开始向母亲讨风仙花包指甲,它依然在喧闹的花香蝶舞中沉静安然,像个绅士,从容成长。淘气的小侄,每天都要跑去和它比个头,到膝盖了,到腰间了,到胸前了,终于有一天,小侄哭丧着脸跑去跟母亲告状:奶奶,我怎么长这么慢啊,它都比我高了!母亲笑了。

我几乎断定,它不过是株不会开花的草,几次都要拔掉它,却被母亲拦住。母亲说: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一定要开花,难道你没发现,其实它的叶子也很好看啊。

忽然有一天,我早晨起床锻炼,经过菜园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有鲜亮的红色,一闪一闪地晃我的眼,走近,原来竟是那株草。啊,它终于开花了!待仔细看去,却不是花,只是它顶部的叶子全都变成了鲜艳的红色,十几片小小的叶子簇拥在一起,仿佛盛开的花瓣。远远望去,倒真像是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呢。

我在心中止不住地惊叹:原来,原来花还可以这样开啊!慌忙叫母亲来看,母亲用手欣喜轻抚那些娇柔的叶子,笑着说:这草,它有一颗开花的心呢!

此后,它新长出的叶子,全都是灿烂的红色,如同经霜的枫叶,在顶部骄傲地挺立着,倒让园子里其他的花都失色了。每一个从门前经过的人,都会停下来,惊讶于它开花的方式。

是啊,如果一株草有了开花的心,它的叶子也会变成绚烂的花啊!它终于用了这样一种极致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美丽。

相信自己,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的心,即使是野草,也一样能让生命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1文中对母亲从路上捡回的那株幼苗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断定是株不开花的草,几次要拔掉它——_________

2文中第③自然段依次描写了许多花,之后还描写了小侄与小苗比个头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3请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⑧自然段中这样一种极致的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请赏析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⑦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

15、阅读,完成后面习题。

《太阳》 节选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1】选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在句子下画“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 )               黑暗-( )

【3】选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的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我会选。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

(1)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

(2)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

(3)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2】本段文字介绍太阳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请把“引用传说”部分的句子用“ ”画出来。这个神话传说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括为 用“引用传说”的说明方法好处是

17、   我和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带着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我说:“妈,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要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母亲年龄大了,双腿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

③横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我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年轻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农民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的“年近花甲”中“花甲”指____岁。

2第②段中加点词“家长里短”中“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①家长 ②街坊 ③里边)整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请联系上下文,将第③段补充完整。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画线句“我的心灵震颤起来”,“我”的心灵震颤的原因是:_______

这一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5文章中写了不同时间的两次牵手,你能概括一下吗?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两次牵手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芳草地。

《少年中国说》(节选)

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横有八荒。 ,来日方长。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本文的作者是

【2】写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解释。

(1)干将发,有作其芒。__________

(2)天戴其苍,地其黄。__________

【3】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2)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B.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3)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C.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

(4)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D.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4】读选文第②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之情。

19、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②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鹜(wù),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哪!

③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迎敌。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④天空出现了两只黑鹰,企图掠取岛上刚刚孵化出来的幼雏。两只放哨的大雁发现了,一边呱呱地报警,一边勇敢地迎着黑鹰冲了上去。接着岛上所有的鸟纷纷起飞迎敌。

⑤两只黑鹰高高地盘旋着,群鸟在下面低飞。忽地,一只黑鹰俯冲下来。只见斑头雁用自己的翅膀和身体组成一道铜墙铁壁,挡住了黑鹰。第二只黑鹰偷偷从另一边向地面冲击。这时,鸬鹳群奋起回击,迫使两只黑鹰向高空飞去。群鸟在鱼鸣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围住了两只黑鹰,时而上,时而下,叫着,啄着,两只黑鹰被啄得遍体鳞伤,急忙向远方逃去……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眼花____)   波万顷____   色彩____

①用花或花纹装饰的。 ②胜过。 ③模糊迷乱。 ④青绿色。 ⑤颜色或种类错杂的。 ⑥耀眼。 ⑦青绿色的玉石。

2读第二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把正确选项填在横线上。

这句话描写景物的角度是________(平视、仰视、俯视),从_________(形状、声音、颜色)这方面来进行描写,运用了________(拟人、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3读第二自然段,试着给该段分层,并说说每层讲了什么?层与层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题目:_________

6你喜欢鸟岛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仿写句子)

那么多的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紫红的小果实让太阳烘烤得熟透了。(改成字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父亲对母亲说:“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爸爸说:“我没听懂你的意思(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家界的景色真美啊!(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餐桌上的那首诗把父亲的目光吸引住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流畅、优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作。

题目:请以“xxx,我想对你(您)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可填写“称谓”,如:老师、校长、同学、爸爸……;也可填写“姓名”(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或“名称”。“xxx”既可是“人”,也可是“物”。

②要有具体事例,要尽可能表达真情实感。③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