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瘸子的到来给大麦地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让他们热闹了一回:( )
A.照相
B.卖冰糖葫芦
C.卖冰棍
D.捏泥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新学期,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B.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C.他精神上的负担太重了。
D.他受了刺激,精神错乱了。
3、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得生动,下面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自己想成牛郎,以他的口气讲这个故事。
B.丰富故事的细节,如添加哥哥、嫂子待牛郎很不好的具体表现。
C.配上动作、表情,如嫂子赶牛郎走的部分,可以试着叉着腰、咬着牙讲述。
D.改变故事情节,把老牛道破天机改为牛郎到山里打柴时无意间听到的。
4、比一比,再组词。
藏______ 琼______ 涸______ 挟______
臧______ 惊______ 锢______ 侠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ēn huì lǎn duò shāng yì sǎo zi
(____) (_____) (_____) (_____)
huǐ miè jìng jiè yā yì yàn fán
(____) (_____) (_____) (_____)
6、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积累的褒义成语有 、 ,贬义成语有 、 。
7、形近字组词
侍( ) 邀( ) 宛( ) 抡( )
待( ) 迤( ) 婉( ) 沦( )
8、句子训练营。根据提示写句子。
(1)你们也要像花生一样,不追求外表美,要有实用。(使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照样子,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9、下面是小明进行的一项小调查。请你认真看-看,完成练习。
【1】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2】根据以上调查,你可以给教育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á huà)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而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画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写近义词 静寂(_____) 热闹(_____)
【3】按文中内容填空。
①“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 。(填序号)
A、对大榕树的称呼 B、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11、阅读。
童年读书(节选)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看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有一本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位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记得从一位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于是,躲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等我从草垛后头钻出来时,已是夕阳西下,身上被蚊虫咬出许多疙瘩。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有一次,他把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拱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肿得睁不开了。
⑤不久,我从一位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做饭,一盏小油灯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⑥总之,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周围十几个村子里的书都读完了。
【1】理解词语。
(1)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
(2)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3)短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4)短文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而遭遇的一些事情,请依次简洁概括。为读《封神演义》_________;为读《青春之歌》___________;为读《破晓记》__________;为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说“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④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体会结尾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阅读上面的选文,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圆明园的毁灭 | 辉煌的过去 | ___ | 感受到作者对昔日圆明园的________及毁灭后的________之情。 |
_____ | |||
毁灭的经过 |
【2】第二自然段画“ ”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A.总领全文
B.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
【3】文中①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表达了作者自豪、赞叹之情。朗读时,可以( )
A.语速稍慢,声调低沉
B.语速宜缓,声调提高
C.语速稍快,声调低沉
【4】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目的是( )
A.让大家了解当年的圆明园,从而喜欢祖国的名胜古迹。
B.再现圆明园当年的美景,激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留恋。
C.说明圆明园当年损失多么惨重,希望侵略者给予赔偿。
D.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是一个悲剧,更能令读者痛心,从而唤起国人的自强。
【5】雨果曾经在书信中写下:“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它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圆明园的这些美轮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下面哪份资料印证了这一事实?写下你的感受。
资料一: 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钢像一同流失海外。马首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色彩深沉厚重,神态栩栩如生,毛发分毫毕现,历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2007年9月,何鸿燊先生以高度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慨然出资6910万购得并捐献给国家文物局,结束了马首钢像160余年的离散漂泊。 | 我认为资料( )印证了这一事实,感受是: |
资料二: 枫丹白露宫,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修建原因竟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走进馆内仿佛进入了一个藏宝洞,上至天花板、吊灯,下至桌椅柜都是从图明园所抢之物。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属精品中的精品。据说这里存放着中国历代名画、瓷器、玉雕、香炉、宝石和金银器等有3万余件。 |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魏佳把点心丢了。上午休息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去吃早点了,只有魏佳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郭良问他:“你怎么不吃呢?”
“我把点心丢了……” “真糟糕!”郭良一边吃一大块面包,一边说,“到吃午饭还有很长时间呢!”
米沙问□你把点心丢在哪儿了□我不知道□魏佳小声地说□把脸转过来□米沙说□你大概放在口袋里□不小心丢的□往后得放在书包里□
魏佳越来越伤心。“呜……呜……”
沃罗佳看到了,什么也没有问,他走到魏佳跟前,把一块抹着奶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拉着这个伙伴说:“你拿着吃吧!”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声不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糟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处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前的“ ________”上加上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哪个小伙伴最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 )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 )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 ),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这远房亲戚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烧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 )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1.从画“ 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画“__________”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表示转折
4.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有个性的猎手
青蛙在池塘、稻田里随处可见,其不扬,和王子没有一点儿关系,倒是丑得“名声在外”。
青蛙最爱吃苍蝇和飞蛾。一只青每天可以吃掉六七十只害虫,一年就能消灭近万只害虫。别看它们每天坐在那儿“吸哪”,其实它们在蹲守的时候,就是在捕猎。只要猎物从它们眼前飞过,它们长长的舌头一卷,然后一缩,害虫就进了它们的肚子。青蛙吃东西很挑剔,它们只吃活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青蛙的眼睛很特别,它们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分成5类,一类只对顺色起反应,其余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这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画图拼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图像。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着和静止不动的物体都毫无反应。
秃鹫又称坐山雕,是一类以食肉和小动物为生的大型猛。在我国的西部山地常能看到它。秃体大,全身棕黑色。它们头部颈部裸出,但有绒毛,这样虽然不美观,但是很实用,既方便它们把头伸进动物尸体内,又免得沾上血。要知道,这个部位它们可没办法自己清洁。
①秃鹫很少捕健康的食物,它们爱好腐尸,所以经常会飞上天空观察哪儿有倒下的动物。②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在附近一直等候观察,有时候一等就是两天。③假如动物仍然一动也不动,它们就慢慢飞近。④倘若还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便开始降落到尸体附近,悄无声息地向对方走去。⑤它们十分谨镇,行走时,张开嘴巴,伸长脖子,展开双翅,随时准备起飞。⑥再三确认没有危险后,它们就立即用自己尖利的嘴巴撕开猎物的尸体,大吃一顿。
秃鹫看到别的动物抓捕到猎物后,也会在低空小心翼翼地观察。只要情况允许,远远近近的就一拥而上,淮备分一杯羹,它们常常为食物争得“面红耳赤”。当然,如果争不过,它们的脸又会变白,然后灰溜溜地走到一边。
【1】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很多,带着问题读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看到文章的题目后,我产生了以下问题:________________然后我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捕捉有用信息。(至少写两个)
【2】文章介绍的有个性的猎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个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秃鹫“头部颈部裸出”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4】赏析文中画“_____”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的眼睛为什么很特别?( )
①它们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分成5类,功能不同
②只对颜色起反应
③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
④在迅飞动的各种小动物里,能立即识别出苍蝇和飞城,对其他物体毫无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它们会近距离查看对方的胸部是否有起伏,眼是否在转动”是第五自然段中的句话,它应该在( )之间。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16、阅读。(20分)
难忘的八个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笑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是我的左耳朵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些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的老师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夫人,同时用右手紧紧捂着耳朵,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教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教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的教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划去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4分)
模样(mó mú) 厌恶(è wù) 畸形(qí jī) 一束(shù sù)
(2)“聪”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聪”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听觉;(2)听觉灵敏;(3)聪明。“左耳先天失聪”的“聪”应取第( )种解释。
(3)用近义词解释下列词语。
抚慰( ) 讥笑( ) 缘故( )
(4)“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什么叫做“与众不同”?(2分)
(5)我怎么与众不同?用直线( )划出有关句子。(2分)
(6)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2分)
这八个字对我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7)用波浪线( )在文中画出一句最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2分)
17、《我的母亲(节选)》,完成练习。
我的母亲(节选)
我十七岁到远方求学。临行时,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告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嘴角上露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做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嘴角上露出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爱吃的菜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1】把句子补充完整。
母亲的眼睛里发出________,母亲的嘴角上露出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的是“我”到____________时与母亲之间的事情。
【3】试着从心理角度分析母亲的表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赵奢秉公执法》,完成习题。
赵奢秉公执法(节选)
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
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态度十分骄横,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十分气愤,大声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田税,我就按国法从事!”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国家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赵奢一点也不害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逃避?”他主动到平原君家,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缴纳田税,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一削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犯,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如果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缴租纳税,国家才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也是您所希望的呀。”
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十分赞赏。他把赵奢推荐给赵王,统管全国赋税。
(选自《史记故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1】下面不能反映赵奢“秉公执法”的品质特点是哪一项?( )
A.年轻时担任征收田税的小官。
B.带人征收平原君家田税。
C.杀死平原君家管家等闹事的人 。
D.劝说平原君依法令缴纳田税。
【2】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读短文第一自然段,写出其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关于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很好地聚焦赵奢这一主要人物进行表达。
B.短文没有细致描写平原君知道事件后“大发雷霆”的语言、神态。
C.“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是从侧面衬托出赵奢不畏权势的特点。
D.文章主要通过对赵奢劝说平原君惩治管家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4】带着“赵奢是如何劝说平原君的?”这一问题去读赵奢劝说平原君一事,下面不是赵奢要表达的意思的是哪一项?( )
A.平原君是王公贵族,不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
B.只有平原君守法缴税,国家强盛才会有希望。
C.只有国家力量不被削弱,平原君才能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
D.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法令,国家力量才能不被削弱
【5】赵奢、平原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具体的事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陆游
陆游已气息奄奄,儿子要为他请郎中。陆游摇头制止,说,没有用了。陆游的眼里有泪。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儿子哭着劝父亲别写了。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江山吗?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敢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湖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醺醺的酒意。
陆游仍写。陆游说他得靠诗歌滋养生命和思念,思念故乡的时候,就写诗解馋。陆游说,诗歌能让他的眼睛还亮着。
陆游要儿子听,并大吼:“是地动山摇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啊!是金人攻我大宋城池啊!金人打过长江了!”
儿子知道父亲已是回光返照。哪有什么杀伐之声啊!青山连绵,楼阁重叠,西湖那边的歌舞声、管弦声正一阵阵地传过来。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人们几乎把杭州当成了过去的国都汴京。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一句句的诗歌,如二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陆游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突然,陆游猛然跃起。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那是陆游的鲜血飞向了北方的天空。它们慢慢地组合成一首28字的绝句,在汴京的上空久久徘徊。西湖那边的歌舞仍然绵绵不断。能有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父亲吗?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1】我刚读到第二段的时候,就猜测到这个故事肯定与陆游的诗《________》有关系。
【2】我快速读完这篇文章,知道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根据画“____”线句子描写的画面写出相映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和儿子都坚定的认为,诗歌不仅可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还可以抗敌杀敌。
B.“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照应了陆游认为诗歌可以上阵杀敌的想法,从陆游的这一想法中可以看出他对国人读诗歌,唤醒内心爱国之情的希望。
C.文中将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和陆游临死前还在写诗歌的情景做对比,一方面表现了对国人沉迷享乐的指责,另一方面表现了陆游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当我读到画“﹏﹏﹏”的语句时,我认为应该用______(较快 较慢)的语速和______(低沉 高昂)语调读,更能突出陆游至死都不忘上阵杀敌,收复国土的愿望。
【6】根据故事的内容,试着以陆游的口吻,写一段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战国时,秦国很强大。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躲着廉颇。蔺相如要维护赵国的利益。(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老师说:“我要感谢王冬冬同学,并欢迎大家帮我改正错误。”(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桂花开时很香。(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想一想,说一说。《鹬蚌相争》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